福贵的人生哲学:接受人生的一切苦难,然后笑着活下去

         

01   生不如死: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初次读余华的《活着》时,我只觉得世界怎会有如此悲惨的人。

 

福贵,一个地主家的阔少爷,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女儿,却因赌博成性,一步步败光了全部家产,还气死了老父亲。

 

在短暂的恣意妄为后,福贵开始了自己苦难的一生。

 

先是阴差阳错被拉去当壮丁,后来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回来发现女儿因病烧坏了嗓子,变得又聋又哑,紧接着儿子有庆被活生生抽血而亡,苦难的凤霞终于嫁了个好人家,结果难产大出血死亡,后来妻子家珍也因病去世,女婿二喜带着苦根生活,尽管艰苦,却也幸福,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残酷,像儿子一样亲的女婿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死,苦命的小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

 

经历过富贵幻灭,家破人亡,在亲手埋葬了5位亲人之后,衰老的福贵只留下一头牛相依为命。

 

初次遇见福贵,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只觉得他的人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

 

“生不如死”,是我年少时对福贵漫漫人生的全部理解。

 

         


  02 向死而生,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

 

旁人看来,福贵的一生似乎只有苦难。正如我初次阅读的感受一般。

 

然而,《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对福贵而言,他讲述的不是苦难,而是生活。

 

所以,他看似苦难的经历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些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活着》写出了人与命运之间,遭遇、接受、进而握手言和的过程

 

正如余华所说: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命运。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

 

有时候,就是这种无常,编织了每一个人的一生。

 

正如白先勇感叹道:“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

 

福贵在散尽他的万贯家财之后,脱下绸衣换上麻衣,开始了他的人生成长之路,坦然接受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就如上海的金枝玉叶,最后的贵族小姐郭婉莹,即使受尽苦楚,依然笑对生活:她用纤纤玉手挖塘泥,刷马桶也不忘穿着旗袍,哪怕生活再窘迫,她也会想尽办法在小煤炉上烤蛋糕。

 

这是属于福贵和郭婉莹的人生哲学: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那我就收下他们。

 

我们觉得他们的人生是难捱艰难的,而他们却认真地笑着、活着。

 

         


03  再等一等,生命的韧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

 

人生在世,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

 

有的人以子女为寄托,失去儿女如同抽掉他们的魂;

 

有的人以爱情为执念,失去伴侣好似生不如死;

 

有的人执着于功名利禄,在苦苦追寻之后越行越远……

 

在亲人一个个离世之后,福贵只剩孤独一人,如果要死,福贵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了却残生,但他偏偏活得像河滩上的芦苇,枯枯荣荣,荣荣枯枯,不慌不忙,只等自然死去……

 

如果你问福贵,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或许他回答不了这么深邃的话题,但他的活法就是一种无声的回答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从少年的浪漫求索,到中年的妥协无奈,再到老年的云淡风轻,这就是生命的历程。

 

在这个艰难人世,单是充满韧性地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就像这次疫情中那些病痛缠身的人们,活着,就是他们此刻人生的全部意义。与病魔苦苦挣扎,即使再痛再苦,不为什么别的,只为可以好好活着。

 

人生在世,面对眼前的苦难困顿,我们总是容易低估自己的承受能力,以为捱不过去。

 

就像这次的疫情,如此突如其来,举国震惊,亿万国民被隔离,无数同胞陷入病痛的折磨中,疫情初期,我们惶恐、焦虑、担心、害怕……

 

然而,尽管再难,请相信,生命的韧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强,我们终究会有胜利的一天。

 

2020,再次重读,豁然开朗,蓦然回首,才发现:

 

《活着》不只是对一个时代苦难的揭露,它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在黑暗苦痛里挣扎着,看不见希望的人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贵的人生哲学:接受人生的一切苦难,然后笑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