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篇——臭豆腐

我不知道臭豆腐算不算一个长沙特产。但在长沙,它确实是随处可见的。可惜现在市容市貌管理较严,走几步路就碰到的已经不是黑不溜秋油糊隆咚的臭豆腐和冒着人气的大油锅,而是排着长队的“茶颜悦色”了。说到这里,我得插几句题外话,这个能成为长沙新一代名片的网红中式鲜茶确实味道不错,挺叫人欲罢不能。

可我今天要说的是臭豆腐。

据传,毛主席曾说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我从来觉得这话有些不对,它闻起来其实也是香的————若巷口架着油锅,里面翻滚着一片片灰白色的臭豆腐,你在巷尾定能闻到味儿,就愿意往前去。逆着人流也好,偏想抱一份在怀里,尝一尝记忆里的外酥里嫩。炸的时候,经验老道的摊主定会在豆腐炸得七八分熟时用长长的木筷往上扎几个洞,于是你咬一口,便迸出陷在孔隙中的酱汁,偶尔带着几颗脆萝卜。

幼时,长沙还没推广街区式住宅,我印象中的长沙老街还是电线交错、拥挤狭窄的样子。购物中心并不遍地都是,小吃街自然也没办得如今这般如火如荼。那些小摊小贩是怎么维持生计的呢?孩童时期印象最深的是三轮车的铃铛声和录好音直接播放的大喇叭。周五散学回家,乖乖放好书包,搬好凳子就往庭院里坐。偷偷摸两三块钱往口袋里一塞,就万事俱备只欠“吆喝”了。老娭毑骑着小三轮来,一口大铁锅稳稳当当地立在里面,旁边一大一小各两个桶,装着腌好的豆腐和调好的汤汁。那个时候奶奶已经在厨房做菜了,没空搭理小孙女,我便趁空当捏着钱往大马路边上冲,摊子前已经有几颗小脑袋了,多巧,全是那一片一起上蹿下跳的小孩。物价确实是这几年慢慢涨起来的,过去三块钱已可以一口一口吃到心满意足,现在总是不免小声嘀咕几句:分量真少!

长大后不常吃了,三轮车都鲜少见得,家也搬了。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想一尝长沙臭豆腐。如果你来长沙,火宫殿想必是要去的,可是我建议,还是可以吃吃街边的,或许更加叫人惊喜。

今年暑假跟很好很好的朋友一起去云南旅行,看到云南街边的某小铺打着正宗长沙臭豆腐的招牌,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又一起感慨,到底什么样才叫做正宗呢?其实往往大家也分不清,好吃的就是正宗的吧。家乡小吃在异乡以祖师爷的名头出现,总归还是高兴的,来往的人这样便都会知道,长沙有这样一个代表,从此脑海里出现这座城市,不再是以前灰蒙蒙,不再是简单的两个字,到底是有了具象的体现,是唇齿间那一抹余香,是葱花与辣椒碰撞出的明艳色彩。

长沙本土说唱组合C-BLOCK2014年发表作品《长沙策长沙》,若是大家听得懂长沙话不妨一听,听不懂也可以看看词,只是大抵会少些韵味。捞刀河,白沙井,黄土岭,南门口,河边头...长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湖南有山清水秀的张家界,有浪漫崀山,有巍巍南岳……但长沙好像不因山水闻名,她是热情泼辣的,当然,也柔情。她带着淡淡的烟火气,大大方方地走向你。就像这里的名小吃,有点冲,却又叫人欲罢不能。

我爱这样动人的长沙,爱锅碗瓢盆的叮叮当当,爱有声有色的生活,爱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篇——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