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大学 第四十八课

今天是百日成长的第六十六天,昨天我们学习了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今天我们通过大学引用的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的原文,来体会什么是以百姓心为心做出仁爱智慧的选择。

《诗》云:“乐只[zhī]君子,民之父母。”这里的指字念之一声,是与其助词,没有具体的意义。这一句诗经的大意就是和善快乐的君子犹如人民的父母。

小雅南山有台,这篇诗经一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赞叹君王为国家树立了根基。第二部分祝福这样的好君王万寿无疆。第三部分也是大学引用的原文出处所在,表达的就是君王愿意用父母之心来照顾子民。第四部分,赞扬了君王的高尚品德。最后第五部分是祝福君王的子孙都可以得到天地的护佑。

总结来说就是从爱民如子这个要点切入,围绕着对君王的赞美展开,那么为什么说和善快乐的君子犹如人民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所喜欢的他也喜欢,人民所厌恶的他也厌恶。所以此之谓民之父母,这样的君子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所谓爱民如子就是在内心深处真的把人民装心里,真的愿意与人民同好恶。换句话说就是以百姓心为心。

下面我们就通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来体会一下什么是以百姓心为心的民之父母,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唐朝的人口从隋朝初年的690万户,兵荒马乱锐减到了200余万户,百姓们都渴望能够去休养生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太宗选择了定律、轻刑这样的方式来响应民众的呼唤。所谓定律就是在执法的时候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震慑人性之恶。而所谓轻刑就是在量刑上慎之又慎,死刑犯都会由唐太宗亲自审问,就是在这样的悉心治理下,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人总共才29人,几乎达到了不用刑法的地步。

贞观6年死刑犯增加到了291人,于是唐太宗就询问他们是不是有冤情,没想到他们都纷纷的承认罪行。任福判罚在和死刑犯交流的过程中,唐太宗就发现他们都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于是就下令让他们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来年秋天再来问斩。这期间有许多的官员都劝唐太宗不要这样做,担心犯人可能会继续的危害民间,或者就再也不回来了。可是唐太宗还是坚持给了他们回家省亲的机会。

到了第二年秋天,经过核实,291名囚犯全部按照约定返回了狱中,实现了和唐太宗的诺言。当唐太宗看到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已经改过自新,就将这291名囚犯全部赦免了死刑。囚犯们无一例外地回到监狱继续服刑。正是因为唐太宗顺应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更是激扬了他们心中原本就有的渴望被尊重,被信任的大我。

唐太宗不仅是对内治理有方,对周边的国家也同样用父母之心来呵护。贞观4年,唐朝战胜了屡次陆军的东突厥,按照历史惯例多半会把东突厥分离肢解,避免再次叛乱。但是唐太宗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让当地的百姓妻离子散,明知所悟的事情当然就不能做,所以采用了全旗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也就是让人们能够保留当地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让本族人继续担任首领。这样的做法让当地人感慨不已,人心归顺,北方地区也由此恢复了和平。

后来唐朝又在战场上战胜了吐蕃,但是相比于继续用明之所悟的刀兵相见,唐太宗选择了用和亲这样民之所好的方式处理和吐蕃的关系,将文成公主嫁入了吐蕃,不仅缓和了两国的对立,还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进了吐蕃。就这样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朝声威远扬,各国纷纷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以说唐太宗就是通过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方式,屡屡做出仁爱智慧的选择,更实现了作为君王的平天下。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遍今天的原文: 《诗》云:“乐只[zhī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hào]好 [hào]之,民之所恶[wù]恶[wù]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让新一代员工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伙伴们好。

今天我们学习从平凡到优秀的第三种成长型思维,积极乐观,国内外的研究纷纷显示出一个结论,积极乐观是成功者思维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从小到大,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要积极乐观,然而我们仍然常常会陷入消极情绪中。积极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呢?在职场中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我们首先要清楚积极乐观在职场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积极乐观是成为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你就早早放弃了升职的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讲三点,第一,积极乐观的人才能给团队带来正能量。试想一下,如果领导者开始抱怨唠叨,那么整个团队瞬间会变成散沙,公司高层对此清清楚楚,所以成为积极乐观的人才有晋升的希望。

第二,积极乐观的人能创造全新更大的发展机遇。消极的人一般都很难有大胆新颖的想法,而积极乐观的人总是能够畅想未来想法越大胆,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就越能给团队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积极乐观的人业务做得更好,对此有很多专项研究,其中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最乐观的人的业绩是悲观人的7倍之多,现在我们就更清楚了在职场中积极乐观多么重要。

那么积极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本质上讲积极乐观,源于看见希望,而看见希望源于心明眼亮,消极的人喜欢唉声叹气,也会怨天尤人,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为什么看不到希望?因为过往的种种经历让他形成了一个认知,老天不公,有了老天不公的认知,他对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失去了信心。他不相信付出会有回报,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而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是如此的纷繁复杂,自己也常常陷入迷茫与彷徨之中。

积极乐观的人有着怎样的认知呢?积极乐观是有层面的,我们讲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有的人总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对未来总抱有一线希望,这种思维模式背后的认知就是只要付出多少会有回报。他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脚踏实地做事情,但他说啊多少会有回报,这就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他会偷懒,做事不能全力以赴,因为多少会有回报,意味着有时候没有回报,做那么多干嘛,这个层面有一份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有局限。

第二个层面的积极乐观,这个层面的人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理想。背后的认知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也就是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源于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当他看到老婆婆能把一根粗壮的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时候,李白有了人生中的一次顿悟,那一刻他看到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看见了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关系,内心充满信心。

我们常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有所看见,所以相信也因为相信因而看见更多,所以这个层面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他们相信付出多,就会收获多,因而不在偷懒,当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愿意乐此不疲的工作,因为相信他们终究会看见。接下来我们跨越一个层级,讲一个高层面的积极乐观,这个层面的人看待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乃至一片清净。因为他们心灵眼亮明白世界的真相就是付出必有回报,种下怎样的种子就会结出,怎样的果实,老天爷已经公平到不能再公平了。

所以无论当下他面临怎样的境遇,公平或者不公平,他所做的都是矫正自己的起心动念,念念种下好的种子,心无挂碍,从容自在。

伙伴们从认为老天不公,到认为付出多少会有回报,再到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再到看清世界的真相,明白付出必有回报,这就是越来越心明眼亮,心明眼亮就能看清人生运行的规律,就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开始积极乐观的付出行动,用双手改变命运。

那么如何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就是提升心中的认知,心明眼亮起来,从老天不公的认知中走出来,不断的明白和体征有怎样的付出就有怎样的收获。

我们常说多数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各位伙伴,今天我们可以成为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断的明白和体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会发现身边那些厉害的人物不是因为机会好,资源好,而是他们认知的层面更高,格局境界更高,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起来。伙伴们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极其乐观,主宰自己的命运。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助力我们成长的非常重要的第四种思维方式,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大学 第四十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