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童年不会消失》--台湾作家草白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忆和寻找自己的童年,当你长大,你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抵达。

一个有过乡村童年的人事幸运的。从草白的言语中,她应当属于这一列。草白这个笔名,来自乡村,有着一股南方乡村蓬勃的青草的气息。

从童年不会消失中,我看到了许多似曾相似的,童年的记忆,感谢草白,将我的记忆时空回归到了童年。

书中,大部分是依着孩童的视角去写的,可以说是作家草白的童年回忆录,但又不全是回忆,全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没有一个固定的人事线,它由一篇篇散文组成,却又似乎顺理成章,让人感觉整本书是一个整体。

在《鹅》一文中,她这样描写道:“鹅是院子里老房的母亲养的。这位红眼睛的老妪,其家庭成员都温良顺从,唯有这只鹅跋扈嚣张。”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当这只鹅啄了一个小孩子的额头,小孩子向老妪告状时,老妪这么说:“哎呀,我从来不知道,它那么喜欢啄人,我养它可不是让它啄人的。可它从来不啄我们的呀。我也没办法同它讲。你说我怎么能同一只鹅讲话呢?”这样的阅读体验是令人轻松且愉快的,文章短小而血肉丰满。在《对它说》这篇中,描述了一棵枣树,因为结果子少了,祖父想要砍掉它,祖母忍悲大叫:“不要砍它呀,它知错了,它一定改!”就这样,枣树的命保住了,它肯定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觉得性命堪忧,因害怕产生了一种拼命结果的力量。果然下一年,枣树硕果累累,听话、乖巧到出人意料。最后,作者发现,村里的树几乎都有被刀斧砍过的痕纹,“肯定是有几年,它们不听话了,言语吓唬不成了,给它们一点疼一点教训,让它们长长记性吧。”

作者的文字是生动活泼的,但是却有不缺乏哲理性。

童年不会消失,反语是,死亡不会缺席。全书中,也有很多关于死亡的论述,这是当代很多作家不会去触碰的地方,而草白,却以隐晦的语言,以孩童的视角,去讨论死亡,对于我们人的意义,死亡---自然规律所在。

乡村不仅是由活着的人构成的,同时也是由众多的亡灵构成的。抵达童年的路有无数条,通过追述个体的死亡而抵达童年——特别是抵达童年的恐惧,这当然是便捷的一种,而且是很文学的一种。书中描述爷爷的死、外婆的死、舅舅的死、表哥车祸而死、同学自杀而死、捕食者被蛇咬死、父亲的牌友岳的老婆喝农药而死、父亲的票友凤罹患子宫癌病死、恋爱中青年男女的死……以及村子里其他男人、女人、小孩、乞丐的零零总总的死,这些触目惊心的死,在草白的书写中,都是活生生的,并非向壁虚构。死亡的镜像也丰富了草白作为一名作家最锐利的乡村经验,在很多人试图遮遮掩掩的地方,草白勇敢地把它说了出来。而关键是,她说得那么好。这一点,我以为关乎她的创作观念。草白曾固执地认为,她这部书“不仅是记录,更是回忆和虚构”。在草白是观念里,记录(纪实)与回忆是对峙的,有区别的,那么,她应该是把回忆当作创造来看待的吧。至于回忆是不是虚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她对待死亡的态度如此直白,或许与她个人的经历有关,它的父亲,在很早就去世了,死亡于她而言,或许是一件很早就能接触,很早就能看透的事情吧。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对“死”这个字眼有很大的避讳,特别是在我家乡那边,有时,甚至连这个字都不会、也不敢去提及。其实我决定吧,死亡只是人一生中一定会经历的事情,我们不必畏惧死亡,更没必要去畏惧“死”这个字眼,顺其自然地对待死亡就可以了。

《童年不会消失》中勾勒的很多画面,阅读来,总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它,似乎是乡村的味道,是烟火气,是家禽、是令人畏惧的“棺材”,是街坊邻里的相互拌嘴,相互嬉笑。总之,是童年的味道。

草白的文字,我想,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回忆吧,

真实也好,虚构也罢。。

我很庆幸,我拥有那一段乡村的童年,有一段值得我一辈子回忆的,烟火气十足的童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