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粗浅认识的焦点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坚信人人具有丰富的自我资源,咨询师不过携手求助者,再次共同出发,发现暂时被掩藏的个人早就具有的宝贵资源。


跟随李克富老师后现代思维文章亦步亦趋,在我写过对系统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的粗浅认识后,正琢磨着是否写写焦点疗法时,刚好看到李老师最新文章正是关于焦点疗法的,于是毫不犹豫再次勾勒我所粗浅知道和体会的焦点疗法。

作为一种后现代心理咨询疗法,根据我所读过的台湾许维素教授的著作,焦点疗法的规范全称应该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英文简称是“SFBT”,即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其内涵自然在于“焦点”的理解,而这个理解恰恰是许维素教授的著作名字,也是我正儿八经读过一遍如今忘记差不多的这本书,《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所谓焦点正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关键点而非问题本身。

习惯化的因果思维让我们习惯把心理问题因果化,总是试图找出问题原因,按图索骥,对症下药,岂不知心理世界逻辑不同于乃至相反于物理世界规律,导致心理问题的解决总是不太如意,社会建构论给出了新的解决思维,而焦点疗法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不找原因找方法。

焦点疗法咨询师不去关注问题形成原因,不做考古专家,亦不做人生导师,而是牢记如何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困惑,把问题解决作为唯一的目标,自然也就可以短期治疗且富有有效。

换用我们今天常见的这么一句话,就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而这也恰恰点破了心灵鸡汤文章的软肋,它们总是无休止的告诉人们问题是什么,现状如何形成的,分析起来原因头头是道,然而却无法告诉我们怎么有效解决。这也是侃侃而谈高谈阔论分析者为何使人讨厌的根本所在,总是在我们伤口上撒盐,而不能给我们真正温暖,做不到共情不说,距离解决问题更是相差万里。

我所理解的焦点疗法很简单,形式上就是通过不过20个左右的问句,来力求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些问句大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标问句,如“你想达到什么目标”“假设站在水晶球前,你的愿望实现了会有什么不同”,通过不断询问希望所在,既是探讨和确定咨询目标,又是尝试把求助者带离当前的困惑,看到人生远方的希望。人是希望动物,当陷入当前困境时,就要提醒一下,拉扯一把,重新点亮希望之灯。

二是关系问句,如“朋友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假设有个你佩服的人,他会如何处理”,通过询问别人看法,力图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视角产生新发现,如同盲人摸象,观看庐山,跳出自己视线,尝试不一样的空间角度。

三是例外问句,“你曾经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过去顺利时候你是如何做到的”“小时学走路学说话断奶后的生活,都是曾经发生的,类似困难时候怎么过来的”,这就是焦点的核心问句之一,目的正是努力协助发现问题解决方法,坚信方法就在例外中。这其实有着人本主义的思维模式,人是自我潜能无限的,人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

此外还有变化问句,“来之前和现在有何不同”“小变化如何变成大变化”,这是时间观的体现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咨询关系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般化、赞美、肯定等表达,“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都会表现这样,并不是只有你这样的”。

当然除此之外的问句还很多,归纳起来多得是,体现的思维模式才是重要的,那就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坚信人人具有丰富的自我资源,咨询师不过携手求助者,再次共同出发,发现暂时被掩藏的个人早就具有的宝贵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粗浅认识的焦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