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极为高端的培训,一场意味深长的动员,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考察选拔中层领导干部时大多回答不了考察组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是考察对象听不懂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说考察对象有意回避问题,大多的惊讶是他们答非所问。
这是一次为期两天的校(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局领导开班时提出的严峻问题。
出现这样不太乐观现状的根源是什么?解决的方法又是什么?
听说很难找到并明确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答案!但,我想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管理需求,笼统地讲这个答案很简单,但是做到却很难,
这就是一个众所周知但很少去改变的怪像——“教书人不读书”!!
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最迫切的、最有效的途径或者说方法是“学习”。
在近几年的“自费远程求学”过程中,每每“取完经”,我都会消极地感叹:
当别人积极学习时,或许我们连学习的意识都没有产生;
当别人研究成长途径的时候,或许我们连成长的意识都没有闪现……
这犹如于当别人在天上飞的时候,或许我们别说在地上跑起来,就连站起来的想法都还没有。
很多人并不喜欢我所提的这个看似夸张的说法,但事实就是事实——“没动力,不读书,埋头干,无效率……”一切的不容乐观层出不穷。
在众多的忙碌的借口下,越是偏远的地区,这样的问题越明显。
试问:没有学习,你拿什么来“武装”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服务?
在现实教育教学管理中甚至于出现部分管理者就连“理论支撑行动、指导行动思想”的观点都不认可。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只能无奈面对的现实,那一个个被归结为“客观”的不可改变的“铁”的事实。
因为他们认为不可改变,所以他们不会去寻找改变的路子;
因为他们认为理念总是空的,所以他们不会相信从理念中能寻找更有效方法;
因为他们认为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所以他们不会感受到八小时之外的另一个八小时的存在。
我这样讲,没有一味埋怨之意。很多时候,面对无奈的确只能无奈,他们的处境真值得理解和同情。
但是,埋怨、无奈,又能怎么呢?
无论你是否学习新理念,无论你是否拥有新的观念,无论你是否掌握新的方法,该做的依然要做,该完成的依然要完成,该面对的依然要面对!
那么,以其被动而为,何不主动迎之。
改变了心态,加入了学习,提升了技能,找到了好方法,结果呢?
慢慢地从无奈的必须完成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幸福,这是什么魔力呢?
很简单,因为学习,掌握了更好的方法,运用更好的方法高效完成了工作,高效完成了工作自然地减轻了很多的因为没有学习、生硬工作带来的负担。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讲并且很认可:减负的最好途径是学习。
通过学习,汲取经验,改进方法;通过学习,寻找不足,扬长避短;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找准对策;通过学习,参考资料,找准方向……
最终在有了“改进方法”、能“扬长避短”、“找准方向和对策”等的准备下去完成工作,那样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突出效率。
只要注重有效率地去完成工作,那么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幸福,那样就会减轻负担。
反之,没有了学习,方法不适,效率不高,那么本来很轻松的事情也将被弄得复杂,花费的时间更多,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所以,学习能生智,用智就高效,高效就没有负担。
由此看来,压力越大的人越应该加强学习,能力越低的人越应该抓紧学习。
遗憾的是,现实中呢?或由于意识,或由于被动,或由于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说起来简单的“学习,但做起来却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