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下乡备课始末及反思

前段时间,我接到教研室高老师电话,要我准备一节后四单元的课,过两天准备送课下乡,听完之后,我有些犹豫,因为对自己的讲课水平还没有十足的自信,高老师热情地鼓励我,并表示这是需要经过历练的,这句话让我动心了,是啊,不经历,怎么会有感受,我答应下来,高老师向我表示感谢,我诚挚地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您的指导,我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应该是我谢谢您才对。”

我首先浏览了一下后四单元的课文题目,确定讲《鸟的天堂》一课,刚开始,我踌躇满志,翻阅各种课程资料,听各种名家讲课视频,在看到一节自己心仪的课例时,我甚至看着视频,把讲课过程,甚至其中的一些导入语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下来,为了可以下载同步课件,还充值了一个月百度文库会员。但是,课初步备出来之后,心中总不太满意,总感觉没把自己心中所想讲清说透,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找到这一课的根。后来一天早晨醒来,还未起床又想起这件事,便拿着手机在文库里浏览,偶然找到一篇关于本课的文本解读——《共谱生命的赞歌》,从生命的层面读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心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诗句与灵感汩汩而出。

一星期之后,高老师打电话说第二天来试听,我让学生头天晚上做预习,第二天试课效果并不好,虽然自己投入了很多激情,讲课时,我很动情地说起自己小时候学习这一课时的小插曲——当我读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时,我就在想,叶子如何能明亮地照耀人的眼睛?那段时间曾痴迷观察树叶,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看到阳光照在翠色欲滴的树叶上,反射出明亮的光,然后豁然开朗,这个细节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但讲一节好课的呈现,并不是只要投入热情就够了,上完课以后,高老师诚恳地提出了讲课思路不够清晰,造成课有些繁琐和拖沓,另外课堂语言不够严谨,这的确是我课堂上常常出现的尴尬,我也努力在提醒自己,可收效甚微。

另外一位陪同听课的老师,说我的风格更适合《慈母情深》这一类的情感类课文,建议我可以换一课,但是我还是像继续挑战这一课。

于是继续修改,继续梳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之后,又邀请高老师指导,说好周一换班试课,但后来高老师临时有急事,没有前来,但和另一个班级已经说好了,便按计划进行,这次的效果自我感觉很满意,通过有感情朗读感悟,成功把从景物的动静态,层层提升到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自己与学生的节奏有同频的感觉,讲完之后,我很释放,觉得给这段时间的用心准备做了一个交代。

还没有接到下乡的通知,于是,继续修改。不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热情大大减弱,加上此时学校通知收缴延时费用,便把这件事放置一边。后来,一个星期之后,高老师再来听课,是在下午第一节,自己刚结束延时,刚结束延时的学生,师生都是昏昏沉沉,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因为,害怕自己记不住知识要点,还把很多东西呈现到课件上,上课还要不断地想着播放课件,讲课时像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自我感觉很挫败。于是继续耐着性子修改,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但有一个视频本想插入进去,但因为版本无法识别作罢。

本周二上午,突然接到高老师通知,周三上午送课下乡,经过简单的准备,在经历一个失眠的夜后,一大早醒来,忽然觉得加上视频更好,于是披衣起床,边打开电脑尝试下载视频,边洗漱收拾,到底还是没有找到,放弃,后悔之前为何不全力以赴,算了,顾不上想了,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先做完。

到了送课乡镇,来到陌生的学校和学生,原本觉的会重新唤起自己的好奇,但是自己没有这样的感觉,依然按部就班,课堂很沉闷。课讲完后,高老师开诚布公地肯定了讲课的思路安排,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更多关注自己的教,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自己坐在那里,脸上隐隐发烧,但心里暗暗佩服高老师对教材对课堂把握之精准。

我也问自己,是什么时候变得不喜欢学生,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可说白了,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才想要一直控制课堂,甚至不惜包办?

是什么时候失去了对未知与陌生的敏感与好奇?总是冷冷的,与学生隔着什么似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把眼前这些孩子只看做自己工作的对象,不愿意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在乎他们有没有听我讲?

接下来,我要好好想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课下乡备课始末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