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两个有矛盾的孩子变成朋友?




大家应该都比较认同,我们容易答应自己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让人喜欢上某个人呢?

 

这些因素又是怎么样被人利用,以便来使我们服从的呢?

 

 

01

外表形象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更加善良,能力会更加出众。

 

如果某人的一个特点给你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那么你也会认为他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这就是光环效应。

 

因为我们喜欢外貌气质出众的人,自然地我们也更容易顺从这些人了。

 

所以,为什么模特都是身材好气质佳的人?

因为我们喜欢这些人,所以对于他们身上的衣服或者饰品我们也会认为是更好的!

 

 

02

相似性与恭维

 

我们也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无论相似之处是观点、经历或者是肢体语言。

 

如果刚刚认识的一个人,恰好他的某个爱好或者是出生地与我们的相同。

那么我们就会对其产生亲切感。

 

另外,一般我们都会喜欢别人的恭维,无论他们说的是真是假。

 

就算是我们意识到对方是故意套近乎故意拍马屁,但是我们还是容易对其产生好感。

 

所以有些销售人员很厉害,你莫名其妙就买了她们推荐的东西。

她们或许会先跟我们聊天,寻找相似点。

也会恭维我们。(屈某氏的导购是个例外)

最后借机向我们推荐产品……

 

 

03

关联

 

人们总有一种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思想。

 

小时候父母总是警告我们,别和坏孩子玩。

似乎在他们眼里,只要我们和坏孩子玩了,那么我们也是坏孩子。

 

而现在,要是我们看到朋友和某位知名人士合影,我们就会觉得他好厉害。

并且会提高对这位朋友的评价。

 

在我们的观念里,似乎好坏都会“传染”。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的人就是优秀的,跟倒霉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倒霉。

 

更进一步说,其实我们内心也是清楚人们都抱有“近朱者赤”这种心理的。

不然,为何人们总会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呢?

 

另外,我们不只是会将人联系起来,也会将人与事,或者是事与事联系起来。

 

西方有一种叫“午宴术”的说服手法。

邀请众人参加宴会。

 

在宴会进食的时候,人们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愉悦的感觉。


在这期间人们也更容易对某人或者某事产生认同感。

 

所以,他们都喜欢用这种手法。

并且不仅限于选举拉票或是签订协议的时候。

 

当然,关于宴客这件事我们中国人也是相当有研究。

 

广告里面经常出现运动员也是类似的道理。

因为运动员优秀,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跟他们有关的也优秀。

 

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是否符合逻辑无关紧要。


关键是将运动员的积极一面展示出来,使我们也对产品留下正面的印象。

无论球星代言的是球鞋还是外卖平台。

 

 

04

接触与合作

 

人们都会普遍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用手机的前摄像头给你自己拍一张照。


再用手机的后摄像头给你自己拍一张照。

 

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先让你选一张你喜欢的出来,再让你的朋友选一张喜欢的出来。

 

大多数情况下,你会选择前摄像头的那一张,你的朋友会选择后摄像头的那一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前摄像头拍的那一张就是你平时在镜子里看见的你的样子。

 

而你朋友喜欢后摄像头的那一张,是因为这一张和平时他们看见的你一样。
(前后摄像头拍出来的照片是相反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试一下)

 

熟悉会影响人的喜好,但是也是有例外的。

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比如冲突或竞争),再进行接触反而会减少好感。

 

大约半个世纪前,土耳其的社会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

 

研究人员刻意将参加夏令营的男孩子分成两组。

 

并将这两组置于一种对抗的环境下。

比如说在两组之间进行体育比赛等,让两组产生竞争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的矛盾也来越重。

 

互相谩骂、打架的次数越来越多。

 

最后发展到即使是在午餐时间,男孩们也无法好好吃饭。

 

接着,研究人员开始想办法化解矛盾。

 

但是单纯地让两组人加深接触,都只会激化矛盾。

 

就算是将两组人员安排在一起进行联谊活动或聚会,也免不了冲突的发生。

 

最后,研究人员改变了夏令营的活动模式,将对抗变成合作。

 

比如:

研究人员故意把车“弄坏”,使男孩们只能通力合作,才能达成原有计划。

共同应对“缺水危机”,一起维修好水管。

……

 

在一系列合作之下,渐渐地男孩们的关系开始缓和,也不互相谩骂了。

 

最后,这两组都有一些人互相成为了朋友。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惊人的转变?

 

因为研究人员为这两个组设定了共同的目标,并且完成这些目标需要合作。

 

于是,男孩子们不得不先抛弃原有的偏见,先保持合作。

 

而等努力完成目标之后,男孩子们就很难再以敌意对待那些曾和自己“战斗”过的同伴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合作这种情况又不是遍地都有,利用“合作”来牟利应该很难吧?

 

其实并不是需要真实的合作才能赢得我们的好感。

 

只需要营造出一种“我们在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感觉,就可以赢得我们的好感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谈判的时候,总会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

 

先是白脸登场,摆出一种极为苛刻的样子。

让你觉得很为难。


接着红脸出场,“帮”你说话。

 

根据知觉对比原理,你会觉得红脸比白脸好太多了。

再根据互惠原理,红脸帮你说话,你容易觉得亏欠了对方。

最后,由于红脸“帮”你说话,你感觉你们是一个阵营的,所以你对他也生不起太多反感。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接受红脸的建议了。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你不知道他们要对你下套的情况下)

 

虽然在谈判前看起来,这个建议是多么的离谱。

 

 

最后: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迅速对一个人有了好感,那么我们应该警惕了。

或许他采用了什么手法,也可能是他将有所求。

 

当对方提出请求的时候,注意要把 “对方”与 “对方的请求”区分开来。

 

做决定的是我们自己,最后对决定负责的也是我们自己。

若是因为对方讨人喜欢,而误以为他的推荐也适合我们。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酿成错误!

 

 

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会让我们喜欢上某个人呢?

你过去有没有因为喜欢某个导购员,而接受他的推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两个有矛盾的孩子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