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看心脏好坏!

心脏是人体内的“发动机”,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心脏的内在变化,常常外显于体表。大量研究证实,通过检查或测量身体的5个部位,可以发现一些心脏疾病的早期线索。

摸五个地方,知心脏好坏

1,耳垂

图片发自App

它是指起于耳屏间,止于耳垂边缘,成 45°角,且长度大于耳垂 1/3 的斜形褶皱,可见于耳垂的单侧或双侧。有这种耳垂折痕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高,因此一般认为,耳垂折痕征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线索。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耳垂折痕并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指标,具体还应考虑患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一旦发现耳垂存在上述折痕,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脖子

图片发自App

颈围作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标,间接反映了全身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而高脂血症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更有研究表明,颈围对于预测冠心病,较其他体脂指标更为灵敏。通常,男性颈围与冠心病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颈围36.38~37.80厘米的男性冠心病发病风险最高;女性中,颈围在35.35厘米以上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更高。建议定期摸摸自己的脖子,并测量颈围。

测量方法:直立位,双目平视,测量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颈部水平处的颈围长度。

3,腰

图片发自App

腹部是皮下脂肪蓄积的另一部位,因此腰围是另一个反映血脂情况的指标。《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界限。腰围超标也称“中心性肥胖”,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腰围超标,要及时去医院做血压、血脂和血糖检测。

测量方法:直立位,两脚分开 30~40厘米,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读数。

4,手腕

脉搏反映着心脏的搏动,健康的心脏能稳定维持在60~100次/分,均匀且有节律的跳动。太快或太慢、节律不齐、强弱不等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但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脉搏可短暂性增快,休息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患有“三高”的人不妨定期摸摸自己的脉搏,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

测量方法:平躺静息3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5,足踝

图片发自App

足踝是身体最低的部位,心脏功能正常时,下肢的静脉血能顺利回流至心脏;心脏功能不佳时,下肢的血液不能顺利流回心脏,就会表现为足踝处水肿。其他原因譬如低蛋白血症、肾脏疾病、药物等因素,也都可能导致足踝处水肿。如果发现足踝水肿,需高度重视,尽快就医。

测量方法:手指用力按压脚踝或小腿前侧数秒,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凹陷状,不能立即恢复则可判断为水肿。

6招给心脏上道保险

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饮食均衡、积极锻炼、远离烟草……这些能在疾病发病前,及时“悬崖勒马”。具体来说,做到以下6点可以让护心有章可循。

1,监测三高

心血管事件链是从没有疾病风险到血管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再到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一旦有了风险暴露,就意味着在心血管事件链中向过早死亡奔跑。人如果控制好“三高”,应该可以活到100~120岁。建议老人平时在家勤测量血压、血糖等,如果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糖、血脂、血压仍未达标,需尽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启用药物治疗。

2,定期体检

一般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即可,40岁以下且有心脏病家族史,以及75岁以上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3,戒烟戒酒

吸烟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研究显示,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作用占40%,戒烟24小时,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血压下降、心跳变缓,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随之降低。此外,饮酒量越大,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就越大,因此还应少喝酒。

4,多做运动

不少人认为,心脏不好就应多休息,避免运动。事实上,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与不运动的人相比,每周做中高等强度运动的人,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64%和63%。即便是心血管病患者,每周运动时间增加3小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就能下降31%。老人不妨打打太极拳、六通拳等。

5,低盐饮食

全世界每年有160万人死于高盐饮食引起的心血管病。建议烹调时少用盐和酱油,可试着用香料或其他天然调味品代替,例如大蒜、姜、百里香、柠檬草等。

6,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体重,特别是青少年肥胖,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摸一摸看心脏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