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袁隆平精神植入到孩子们脑中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全国恸哭。

这一消息在5月22日当天像海啸一样震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我也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名著听书”的一篇文章《袁隆平逝世,14亿中国人同悲泣:我们习惯仰望英雄,却忘了英雄也会倒下》复制、粘贴、打印出来和孩子们共读。


“我们习惯仰望英雄,却忘了英雄也会倒下”单单是这一句话就看出作者对袁老所取得的成就极度崇拜,对他老人家的谢世的万分悲恸之情。

平日我跟孩子们一起赏读品析阅读理解时,都是跟他们分工合作共读(师生一方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同样这篇文章我们也是怀着敬佩和悲痛的心情认真仔细研读。我想挖掘出文中的精髓,让孩子们了解的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及重大贡献,更想让孩子们触摸到袁老一生气兢兢业业为大众、为民生几十年如一日扑在稻田里,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也希望袁老的这种精神像种子一样在这群孩子们的心田里播种下,慢慢的生根、发芽、茁壮长大,让袁老的精神在这群孩子心中得以传承。

我想把袁老的精神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1.】终于,1964年,在观察了1万4千多个稻穗后,他找到了6株不育株。

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特意停顿下来,让孩子们比对一下14,000多个和6之间数字上的巨大差别。我还举例居里夫妇当年在发现镭的过程,是从几吨的沥青中经过几年不停的加热搅拌,不管严冬不论酷暑,最终从中分离出0.1克的镭。

这才叫科学、为人类而忘我的献身精神。

甚至还举例说,假如让孩子们从1万4千多粒大米中挑出6粒颜色不同的大米来,能静下心来认真挑拣吗?挑拣的环境再变成在烈日暴晒下,稻穗的芒尖随时会划伤刮伤你脸部、胳膊的田间地头,还能静下心来认真挑拣吗?

通过这两轮的举例比较,我从孩子们那若有所思,甚至倒抽一口冷气的表情中读出了他们对袁老的敬重之情。

趁热打铁,为提升孩子们身为农村人的自豪感,我特意强调了袁老的这句话:

【2.】农业非常重要,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作为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有时候难免他们会觉得自己与“见多识广”靠不上边,会抱怨身在农村的种种不便,袁隆平用他孜孜不倦的戮力农田,征服了全世界,这样的绝佳事迹肯定不能错过啦:农村、农民、土地、粮食,这些才是整个世界良性运营的大后方,根本呀!

1970年,试验田所在地发生了7.2级地震,为了生命安全,袁隆平也被要求撤离,但他就是不肯走,只因他不放心种子。就在这样一种危险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一株“野败”野生稻,这成为了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也正是有这株“野败”,才有了后来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

1964——1970——1973——1986——1995——1997………

什么叫做几十年如一日?袁老如是做了最好的诠释!


【3.】“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梦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土地。

他的大半辈子时光,甚至是毕生的时光都献给了稻田。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4.】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种子。“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袁隆平用一生去追求、去奋斗、去耕耘,在他最热爱、最熟悉的田地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

太多太多的文字也承载不下民众对袁老的仰望敬重思慕之情,唯有用行动去践行、去追随了。

虽说目前这群孩子还囿于这一方教室里,但只要我们为人师长者能抓住教育的恰当时机,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这些追逐梦想的种子,日后花开遍地、芳香四溢,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一边与孩子们共读、品析,我一边还笑着说不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像“小花猫上学校”一样,这些经典的事迹、不朽的精神,希望孩子们不单单是读了一遍、听了一遍而已,更要诵读下来,装到脑子里,融化到血液里,进而成为未来人生路上不断拼搏前行的精神养料。

教育,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袁隆平精神植入到孩子们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