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回归到礼的规范上,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些,天下人都会称赞你的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这个观念在今天,就是告诉我们要让大脑时时暂停一下,不要被冲动、恐慌及欲望等所控制,遇事前想到克己复礼,冷静一下再进行下去。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出门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是为了拜金、攀比等,而是为了得体,为了礼貌,对他人尊重。你永远也不知道今天出门会遇到谁,很有可能是你命中贵人。做事时也要向祭祀似的谨慎、负责,同样你不知道谁的目光在你做事时停留在你身上。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难,做完心里没有怨气更难。想到自己最近情绪不稳定,做了事情或者面对熊孩子的不顺服,心里烦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试图让她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做事。用孔圣人的话自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修心不止。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仁者说话总是很谨慎。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真应该管好自己这张嘴。不要总是想说大话,逞口舌之快,说了并不代表做了,“为之难”,到时说的话没实现,很容易失信于人,影响自己的发展,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所以,让我们从“仞”开始,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司马牛,孔子学生,春秋时宋国人。他的兄弟在宋国时想害孔子,司马牛与兄弟不同谋,跟着孔子来到了鲁国。)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不忧不惧,不是没心没肺或者没良心。能做到不忧不惧的前提是,你清楚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并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的话,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你都能内心光明,问心无愧,这样才是真正的不忧不惧。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了,感叹自己没有兄弟。子夏安慰他,生死啊、富贵的都看开点。如果认真谨慎的做事,尽量不出错,待人恭敬有礼,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好人缘是可以培养的,这个我该借鉴借鉴,个人人际交往面太窄,从个人做起,敬而不失,恭而有礼。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即使一件事是假的,总有人在你的身边说这件事,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作为一个人,不管他职位多高,修养多好,都不能避免内心的推理,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寻烦恼,大部分烦恼可能并不是事实,而只是我们的推理。越活越智慧的方法是不要让大脑被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左右。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物质与精神的权衡中,孔夫子保留了精神,当然,如果直接把精神去掉了,对于节约成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在国家层面,或者对于一个处于高位的人来说,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国家或者领导者失信于人,那么随之带来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计的。所以,高位者在做任何一个决策前必须慎之又慎。
12.8:棘[jí]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sì]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鞹[kuò]犹犬羊之鞹[ku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是内在的一种体现,内在是外在的一种支撑,两者缺一不可。棘子成是卫国的大夫。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现在年成不好,粮食不足怎么办?有若说:减少税收,按十一收税就可以了。鲁哀公说:收二成的税我都不够,怎么能还减少税收呢?原来鲁哀公说的是国家不足,有若说:百姓富裕了,国家怎么批判性思维,块儿蛋糕做大,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xǐ]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wù]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要忠厚诚实,遵守道义,这样可以培养崇高的品德。人都是感性动物,很难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但是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要太被自己的情感所影响,因为别人不会被因你的喜爱而遮盖他的不好,同样,也不会因你的厌恶就把他对社会的贡献等抹杀,不要怨气太重,凡事客观些。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思想。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纲其实就是表率的意思,领导者要有领导者的样子,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因为下属或孩子都会无意识的模仿,尤其是不好的行为,所以三纲五常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只听不完整的供词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子路从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跟别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我更看重有没有让诉讼案件根本不发生的方法。”
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的,孔子就是教化、劝人和善,不要总想打官司,所以打官司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破坏了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但是现在社会早已进入法治社会,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张问怎么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命令要忠实。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同时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我们在一个职位上呆的久了,容易用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行事,也就是从前怎么干事,现在还是怎么做,没有意识,没有创新,这就进入了“惯性思维”里。要知道,从前推动你进步的好习惯,现在反而成了你的阻碍。我们应该冲破思维牢笼,不倦怠,多反思,多做主动出击。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是相反的。这个成人之美指的是好心成全。成全的关键在于,是否夹杂私心,是否真的是为他好,过程中是否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这个度是需要每个人自己来衡量的。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寻问孔子关于为政方面的事,孔子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先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无论是盗窃的事儿还是政事,都需要上位者一个好的榜样:上位者如果没有太多欲望,不贪图财务,则奖励百姓们去偷,他们也不会干。反之,上下互争利。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一样,百姓的德行像草一样,风一吹,草就倒了。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闻”与“达”是不一样的,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到对别人谦让。闻名、有名声就不一样了,如果表面上仁义而行为上却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怀疑,这样的人空有名,却不是通达之人。有名气不等于有实力,我们都应努力做一个内方外圆、通达的人。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zhāo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的回答是:辛苦做事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吗?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不老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我们在职场中应该多问问我可以做什么,而不要总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意义和乐趣,正所谓莫问结局如何,但求落幕无悔。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是孔子的司机,经常给孔子驾车,他也是一个地方官,经常问孔子问题,学稼、圃之事也问,受到孔子的斥责。)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ì。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zhì。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是善于知人。把正直的人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那么下面不正直的人也会变直。舜有天下,在众人选拔中选出了皋陶,不正直的人都远远地离开了。商汤提拔伊尹也是同样。所以领导者必须要有知人善用的本领,你提拔了谁,相当于向员工传达了你的用人标准,在一次次的提拔中这种标准被强化,员工也在一步步向这一标准靠拢,这也是建立公司统一性的过程。所以选人用人需谨慎。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dǎo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的劝告并好好开导他,如果他不听就罢了,别自取其辱。作为一个靠谱的朋友,在发现他的问题时直接告诉他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但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该说的说了,剩下的就靠朋友自己来选择了,自己就不要干涉太多了,这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朋友仁德。”《他人的力量》中提到第四层人际关系,我们经常向内用力,精进自己,但经常忽略人际关系对自己可能的跃迁,可能遇到一个人能够带你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第四层人际关系就是我既可以坦率的提出你的问题,又可以真诚的赞美你的优点,这样可以双方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