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泥泞负累,坚守清明本真――在《晚泊岳阳》里体味欧阳修不易的人生修行

图片发自App

挣脱泥泞负累,坚守清明本真

――在《晚泊岳阳》里挖掘欧阳修不易的人生修行

文/暖暖

时至今日,非常悲催地发现:

在很多光照千古,点化万人的大师级人物身上,读到的不是洒脱豁达的极致,内外一致的伟岸和超脱,而是,负重前行的人生里,外表强撑起来的坚毅高大,和内心脆弱没有知音的孤独和落寞。

我爱海子,尤其爱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间粒粒暖心的文字,在无数枯寂无助的时刻,如寒流中涌动的温泉,冻僵时恰逢暖阳,枯渴时巧遇甘霖,总会适时地说服我自己:生活如天气,暴风骤雨会有,大雪霜寒会至,但终归都会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不知道缘何,一直作为众人心灵导师的海子,最终却走不出自己的心理桎梏,年轻短暂、多才耀人的生命,以自己的苦吟低唱,和生命的压抑窒息,写出了给人阳光和生命激情的文字。

脱离人世!离群索居!清贫落寞!海子,天堂的你,可曾吃过一顿大餐,可曾觉得温暖?

今天,给学生讲《晚泊岳阳》,读到“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突然觉得,再伟大的灵魂,面对失意和人生的困顿逼仄,都会有失落和迷茫。只不过,很多时候,伟大是源于将更多的苦痛和不幸压入心底,展示给世人的都是光鲜亮丽华彩的外向,更有甚者,会将苦难和不堪伪饰起来,精心装扮,不愿在人前示弱。

而欧阳修,面对空阔浩淼的江天一色,月光皎洁,却并未给他豁然开朗,洒脱恣肆的情怀。贬谪之事,总是压在他心头的大石,空阔的景致,却越发让他觉着人类的渺小和前途未卜的怅惘和迷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苍茫江天,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路在何方”的叹婉和疑问!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这晚唱和首联的晚钟,都似划开迷茫的梵音,欧阳修也为之沉醉过片刻。但内有心结,无药可解。所有的别人眼里的快乐,都似一剂麻药,药效过后,留下的仍是心灵深处的伤痛。只不过,千年之前,欧阳修未说,留下了一抹悲壮的伟岸的身影;千年之后,我用心体味,仍然难以体贴一颗刚强坚毅的心如何苦撑过一段苦逼的岁月。

最是难得,在晚泊岳阳的那一次,妥帖的明月清辉并没有让欧阳修觉得相形之下人生修行不易,而选择随波逐流。反而让他深味:无论处境如何,坚守高洁澄清的本心、超凡脱俗的人生志趣,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而千年的历史也深刻印证了一个真理:做人,只有自重,才会被尊重。

图片发自App


在给学生讲詹谷丰的《骨头的姿势》时,想起了王国维,想起大学时对他的顶礼膜拜,会一遍遍地将他的语言,认真而又庄重地反复记在心间,写在纸上。

在他看似大彻大悟的通透里,洞察一切的明慧里,我学做人,学习理解人生、人类、文学、感情,和社会。可是,而今,再次解读他的死因,内心里有种悲怆,却始终不曾掉泪。他是否,也一直在负重前行?正因为他本人太过通透,才深味大智意味着世上再无知音再无同类的悲哀和孤独!

就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也有叙述到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比如大唐盛世,比如苏州繁华,比如海洋的美丽,极地的神奇,等等,但它的总体基调是“苦”。余秋雨先生在《巴金百年》一文中说,巴金是很忧郁的。其实,我觉得,余秋雨先生也是忧郁的。那深情款款的叙述中总能让人在盛世中感受到一种将要来临的、绝望无助的悲哀。

可能,强大的回音,就意味着以静寂,无人可懂的方式回应吧?抑或者,所有的厚重,都是在薄凉中艰难前行,以孤独的绝唱、痛苦的忍耐、卓绝的修行,积淀而成的吧?

陈寅恪随后在写就的挽词中,集中表达了对于王国维之死的看法,并在挽词的序言中指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图片发自App


《挽词并序》中被引用最多的一段话可能是:“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大多数人也是从这一段话中直接概括出陈寅恪对王国维之死的评价:王国维所殉的是中国文化。

逝者已逝,我无法评价,因为无论何种说辞,都显得浅薄无力,都是对伟人的不敬。而生者如何,我们一般人如何?才该是我们考虑的主题。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藐视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祝所有独立坚持的灵魂都有自由翱翔的天空!愿你我都如知更鸟,永葆善良与纯真!

8

你可能感兴趣的:(挣脱泥泞负累,坚守清明本真――在《晚泊岳阳》里体味欧阳修不易的人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