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终生成长》第三章——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下问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的印象是什么?

你可能会这样说:他在实验室里,被一堆仪器围绕。他正在研究留声机,进行实验。他成功了!他一个人进行着这些工作,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追求的是什么。

事实上,历史记载显示他完全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工作方式也与上述想象完全不一样。爱迪生不是一个孤僻的人。在关于电灯泡的研究工作中,他有30名助手,其中包括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研究工作在一家公司投资的标志着当时最高水平的实验室里进行!电灯泡也不是突然间被发明的。电灯泡现在成了“在某个时刻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点子”的象征,但在电灯泡发明的过程中却不存在这样一个时刻。事实上,灯泡并不能说是一项单独的发明,它是由多项旷日持久的发明创新组成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名或多名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吹制玻璃的工人来协作完成。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个被称作“门洛帕克的奇才”(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大家如果觉得我是在污蔑爱迪生的话大家可以下去搜一下交流电与直流电之战,即:爱迪生和特斯拉之战。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是的,他是个天才,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的传记作者保罗·伊斯雷尔(Paul Israel)通过对他所有信息的了解,认为他当时在家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虽然年轻的爱迪生喜欢做实验并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机械和技术不过是每一个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会有的经历。

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找着新的挑战。在其他年轻人都已经在社会上自力更生很久后,爱迪生还搭乘着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他对自我提高和发明的热爱从未间断,但令他的两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会把这种爱投入工作。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然而,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也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作者举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这些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甚至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成功来之不易,没有什么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进入初中的这种转变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功课开始变得更难,评分也越来越严格,教学过程也不再那么有针对性。而学生们正在面对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角色上的转变,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时刻。他们的成绩开始变得糟糕,但不是所有人的成绩最终都会一落千丈。

确实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的研究里,只有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他们的成绩出现了突然的下降,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越来越差。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在后来的两年里成绩逐步提高。

这让我会想起了我刚刚上初中时的情形,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任务非常多,而且感觉当时的数学特别难,老师教的同样的方法,做类似的题,我总是做不对,每次与我旁边的同学对答案时我旁边的人是一个答案,而我独自一人一个答案,但庆幸的是我当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总是做不对题而就此放弃,反而是老师每次不值得题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完成,当时感觉有一个念头在激励着自己就是,我不信我自独自做不对这类题,最终,我可以很好地完成类似的题。

而反观我的一些同学,在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中,我的数学只考了70多,我的那位同学考了90多,但是二年后(我们学校每上一个年级就会分一次班),也就是初二的期末考试时,我们坐在前后位考试,当收卷子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很多题都没做,我问他怎么没做,他说太难学着没意思。

其实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这种艰难的转折期时,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威胁着他们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事实上,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青春期是一场巨大的测验。我是聪明还是愚蠢?我长得好看还是难看?我看上去很酷还是一个书呆子?我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而且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失败者将永远是失败者。

所以也难怪,这么多青春期的学生绞尽脑汁,不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而他们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除了对自己的老师进行生动的攻击外)就是放弃努力。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这样聪明的学生,也在这个时间段放弃了努力。事实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告诉我们,他们在学校的主要目标除了让自己显得聪明以外,就是尽可能少付出努力。他们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在学校里,我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简单地去做事情,这样我就不用太努力了。”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太多人因为一些事情而止步不前,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找理由,但归根结底都是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这一些列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事情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刻板印象。

我突然说出刻板印象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我举个例子大家想必就明白了。大家以前是不是听过这样或类似这样的话语:女生不适合学理科,男生不适合学文科,女生不适合搞编程,胖子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相比于瘦子慢!我相信大家跟定听过这种话。这些就是刻板印记。

曾经也有人对我说过胖子一般学什么东西都学不好,因为胖子脑袋的肉多,把脑细胞的空间给占了(我是一个胖子),在那个人的眼中胖子一无是处,买衣服不好买,在哪都比别人占的地方多等等。

我是属于心比较大的那一类型,并没与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的人我遇见的有两种:一、减肥成功的人;二、自信心受打击,破罐子破摔的人。第一种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外表;第二种就是固定思维模式的人。

最后将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写给大家

想一想你心中的英雄。你认为他是个仅靠非凡的能力并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吗?现在去查一查事情的真相。去看看他为了取得成就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然后比以前更钦佩他。

想一想其他人比你强、你认为他们比你更聪明或更有天赋的时刻。现在考虑一下这个想法,他们只是用了更好的学习技巧,自学了更多内容,进行了更多练习,并跨越了障碍。你也可以做到这些,只要你愿意。

你是否在某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傻,好像大脑短路了?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想想如何学习和提高,而不是评价自己,然后回到正轨上去。

你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吗?这个孩子是艺术家,那个是科学家。请记住,你这样说并不会帮助他们,即使你可能是在称赞他们。记得我们的研究,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会让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降低。换一种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去夸奖他们。

我们社会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属于某个否定型刻板印象。首先是全部女性,然后是那些被认定不擅长做某些事的人。他们应该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创造条件去教你身边的大人和孩子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吧,特别是那些被归入否定型刻板印象中的人。让他们即使被贴上否定的标签,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终生成长》第三章——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