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丨整体建构革命文化单元 系统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以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为例

原创 李作芳 夏绮云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7-04 15:43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6374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摘 要】语文课程是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革命文化单元教学须基于教材整体建构教学单元,依据新课程标准系统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在教学目标上,须聚焦革命文化,根植红色基因;在教材处理上,须依“标”据“本”,建构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方法上,须守正创新,发挥革命文化单元“群”价值;在教学评价上,须紧扣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性评价,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促进学生理解革命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关键词】革命文化;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革命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宗旨。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教材中丰富的革命文化素材,引导学生走进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激发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本文以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为例,谈一谈基于教材特点整体建构革命文化单元,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系统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有目标:聚焦革命文化,根植红色基因

1. 明确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功能定位

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同时指出,“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强调课程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要求。革命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要明确新时代红色文化功能定位,重视革命文学作品的研读,注重革命文化的渗透,培植学生的革命精神,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因此,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教育教什么,这是教学导向的问题,必须清晰、准确。

2. 了解革命文化单元的“群”特点

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从民族精神、国家、榜样三个领域呈现革命文化,呈现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等不同阶段革命岁月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七律·长征》讴歌了土地革命时期伟大的长征精神;《开国大典》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与重要历史时刻;《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则分别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不同历史时期革命英雄群体和个人的光辉事迹。《七律·长征》一文后的“阅读链接”还选编了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整体来看,本单元这一组诗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与光辉业绩,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教育的好材料。

这个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演讲”,习作“多彩的活动”,以及语文园地“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相关内容,与单元主题“革命岁月”有着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关联。

学习这一单元,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时期的革命战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感受革命岁月中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

3.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子任务学习目标

如何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瞄准“革命岁月”这一人文主题与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识字,会写32个生字,会写3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七律·长征》的磅礴气势,感受诗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诵读“长征组诗”。

(3)梳理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革命领袖、革命先烈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感受他们的丰功伟绩。

(4)关注文中“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样写在突出革命人物、烘托氛围、加深印象、增强革命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5)撰写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革命题材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6)书写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的诗文,举办优秀书写作品展。

(7)尝试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写一次“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等活动。

其二,确定子任务学习目标。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定位教学重难点,设计四个子任务,对每一个子任务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单元教学既着眼整体,又关注局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整个单元的学习以单元学习目标为统领,确定每一个子任务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单元学习活动围绕目标展开,形成合力,有效达到革命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学有抓手:依“标”据“本”,建构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

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教育需要怎样的抓手,用什么样的材料、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统编教材以多种形式选编了革命文化内容:一至三年级主要选编单篇课文;在逐步增加篇目的基础上,从五年级下册开始,以革命文化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呈现单元内容,增强单元内容的整体性、关联性,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将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统编教材的特点,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的教学可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1. 基于教材,整体建构革命文化单元

整体建构革命文化单元,首先是把握教材本身的“群”的特点,并聚焦“革命岁月”这一主题,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补充与优化,依据教材组建“革命岁月”文化单元,为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综合价值,落实革命文化内容的育人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对原有五篇诗文进行整合、重组与补充。本单元五篇诗文体现了革命历史,涉及革命文化内容的三大领域:长征精神(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国家)、英雄人物(榜样)。教师可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调整、补充:如对《七律·长征》一文后的“阅读链接”进行调整,用《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替换《菩萨蛮·大柏地》,与《七律·长征》一文组成“长征组诗”;将《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篇课文放在一起,组成“英雄赞歌”群文。

二是对本单元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首先,对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的主题进行合理调整,强调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观照单元主题,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将单元习作主题“多彩的活动”调整为记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话题的演讲会、故事会,或本单元长征诗文诵读会,《开国大典》红色宣讲会,《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故事会或学校其他革命主题教育活动,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将单元课文学习活动、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有机关联,系统观照“革命岁月”这一单元主题,使单元学习内容形成合力。最后,对“书写提示”与“日积月累”进行整合,进一步观照单元人文主题,将书写的主题聚焦为体现革命题材的爱国诗文,在书写中进一步感悟革命文化。

这样将单元学习材料进行优化、重组,学习主题更加聚焦,学习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学习效果更加凸显,能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

2. 依据新课程标准,系统设计学习任务群

新课程标准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提出如下要求: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据此,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可以用于推进此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教师可在对单元教材优化的基础上,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的要求,对单元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相关子任务和系列学习活动,形成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整体框架(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以“革命岁月”为主题,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一次‘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的红色之旅”为学习情境,并设计相关的系列学习任务。在单元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统领下,按照单元学习内容进一步设计“红色之旅”经历的每一个站点:

第一站: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

第二站: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

第三站:颂英雄赞歌,讲英雄故事;

第四站:续时代华章,讲、演、写英雄事迹。

每一站都是一个具体的子任务,都要设计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确定具体的课时。这样设计单元教学,学习主题鲜明,学习情境与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四个站点的子任务与相关系列学习活动紧扣革命文化内容,有导向性、针对性、关联性、操作性。整个单元教学在主题引领下,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增强革命文化认同感,落实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三、练有重点:守正创新,发挥革命文化单元“群”价值

语文课程中的革命文化单元怎样教?怎样组织行之有效的学与练?怎样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落实革命传统教育?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确立文字立场,牢牢把握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运用,对教学至关重要。革命文化单元教学,要在朗读品味、适度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落实育人目标。

1. 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革命岁月”单元时,无论是学习诗词还是现代文,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始终要秉持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感受革命文化,使革命文化教育润物无声。

教材为什么在这样一组革命文化篇目的学习中落实“点面结合的写法”这一语文要素?教学时,如何将感受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与革命文化教育有机统一?以学习第二个子任务“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为例,可结合“举行典礼”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温大典盛况,抓住描写毛主席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品读、想象,感受一“点”一“面”描写场面的方法,体会其表达上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抓住一“点”写毛主席在典礼中的表现,突出了典礼中作为开国领袖的毛主席这一重点人物;抓住会场与群众反应等“面”的描写,则烘托出新中国成立时的热烈、喜庆、庄严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领袖,对新中国成立感到无比喜悦、激动、自豪的情感。理解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的表达特点,学生宣讲大典盛况时就能突出重点,增强情感体验,生动地再现新中国成立这一重要时刻,从而使革命传统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2. 设计系列活动

现在的小学生很难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有深切的体验,对革命文化所反映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浅层。教学中,红色基因、革命文化的因子,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做”中,在听、说、读、写、思、议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感受到的。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走进革命岁月,在“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红色之旅的学习情境中,我们设置了四个站点的子任务,再结合每个子任务,组织有关联的、丰富多彩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如第一个子任务“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可设计三个关联的活动,形成一个呈梯级展开的学习过程。

活动1:绘制长征路线图,知其“远”。引导学生读诗题,忆长征,初识“远”;读全诗,找词句,发现“远”;读地名,画路线,感受“远”。

活动2:筹备长征故事照片展,悟其“难”。学生读词组,选照片,观其“难”;读链接,添照片,思其“难”;布图展,读画面,悟其“难”。

活动3:举办诵读会,诵“无畏”。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烈英勇无畏、昂扬向上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学生读“不怕”,赞乐观向上;读“尽开颜”,颂壮志凌云;拓展阅读,抒爱国情怀;小组展示,评诵读达人。

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领悟诗词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增强情感体验,实现从认知认同,走向情感认同,直到价值认同。

3. 开展比较阅读

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对比性参读”。这几篇诗文反映的革命文化内容不同,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同样是点面结合写场面,不同课文点面结合的方法及其作用也不同。开展学习活动时,可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将诗词、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学习材料有机串联起来,使教学收到“1+1>2”的效果。

如开展“浏览课文,建立英雄档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战争背景”“英雄事迹”“英雄精神”和“我赞英雄”四个方面为英雄个体和英雄群像建立英雄档案,既聚焦个体,又关注群体。建立英雄档案的过程也是比较阅读的过程,使学生对英雄事迹了解得更加全面和深入,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革命斗争阶段,伟大的英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铭记英雄们光辉伟岸的形象。

再如,比较阅读精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和略读课文《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找到描写不同英雄人物“豪言”和“壮举”的语句,对比品读不同革命英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成长,深深体悟革命先烈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单元的“群”价值,引导学生开展“对比性参读”,使学生了解到不同革命时期,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英雄事迹,以及作者采用一面一点、一面多点、多点罗列等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

四、评有方向:紧扣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互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如学生日常读书、汇报展示、朗读背诵等方面的材料,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突出评价的科学性与整体性。

革命文化单元教学要充分彰显“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评导学,以评促学。围绕单元学习目标,每一项子任务都要研制相应的评价量表,明确提出与目标相一致的评价内容,使整个单元教学围绕目标而教,真正做到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

如在“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这一活动中,可制作如下评价表(见表3)。

在“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这一活动中,可设计这样四项评价内容:典礼过程清楚,重点宣讲印象深刻的场面;宣讲场面时注意点面结合,在点的宣讲上,突出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开展多元评价。

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评价工具的全程引导与跟踪,在教学中目标将更明确,评价信息更完整。教师通过不同指向、不同形式的评价量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给学生以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形成动态循环系统,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革命文化类课文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使教学做到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在任务驱动中完成知识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转化,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李作芳: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夏绮云: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6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2023-07-04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术前沿丨整体建构革命文化单元 系统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以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单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