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简单父母经》之"家庭生活的节奏"共读有感

        今天和大家聊聊《简单父母经》第四章——家庭生活的节奏。节奏是什么?个人理解,节奏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包括做事要有前后的连续性,不被外界随意打扰等等。节奏,也许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知道做事要有节奏,一旦停下来,节奏就没有了!比如运动员就非常讲究"节奏",其实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或者节奏被随意破坏。就拿我们的共读来说吧,原本计划一周阅读一章,每周六晚线上交流分享一个小时的,虽然大家都很忙,但开始两周执行得很好,到第三章看大家的参与度不高,就提出暂停一周,具体分享时间大家再商量,于是乎,"节奏"就没了!刚刚,我开始写这个内容的时候,看到袁庄小学的一家长在咨询今年暑假"彩虹花阅读"的事,打听得知这是孩子让问的,"彩虹花阅读"活动陪大家走过几年了,有些父母和孩子一直坚持参与,所以到了假期就会有这个"念想",其实这也是一种节奏。真想说:孩子,一旦拥有这样的节奏,真好!仅仅读书,感觉这章内容同样比较专业——亲子关系就是在"暂停"中建立起来的;每天建立两三个"减压阀"等等。单纯看这些只言片语的理论,越看越糊涂,这是哪儿跟哪儿呀?

      我们用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家庭中节奏是什么?说简单点,全家一起共餐,一起读书,一起跑步的美好时光,这就是节奏。而且,这样的时间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亲子共读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吃完晚饭,做好家务之后的半个小时,就是不错的选择,最好固定几点开始,几点结束;最近我认识一个酷爱读历史书的家长,他就培养了很好的家庭节奏——每天和孩子共读40分钟。例如,每个周末的用餐,也是培养家庭生活节奏的一个好机会。比如,周六晚上一起商量周日中午吃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餐后碗筷谁收拾等。比如,餐后清理,大部分家庭全部由父母、爷爷奶奶一手包办,美其名曰:孩子做孩子的事,只要把学习弄好就好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就大错特错了,让孩子参与家庭力所能及的事情,越早孩子配合得越好,个人以为一年级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到了小学高年级,还没尝试过,那就基本不可能了,更不谈"家庭生活的节奏"了。在我身边,我就看到这方面的典型,一次到我同事家宿舍吃晚饭,饭后,我们还坐在桌边聊天,她家上三年级的小儿子已经主动收拾碗筷,当时我非常惊讶:这孩子这么积极,不会是"作秀"的吧。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家安排了值日表,周末碗筷轮流收拾清理,现在基本养成习惯,这就是"节奏"!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一旦形成节奏,还可以培养好的亲子关系。作者在书P146这么写到:这种从准备到吃饭,再到吃完饭后的清理,连贯的参与,就是一种节奏。而这种节奏将会加强你们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现在留守儿童很多,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事实留守儿童",也就是爸爸或妈妈在孩子身边,但除了住在一个屋里,其他几乎没什么交集,不谈亲子共读,就是一起好好聊天的机会都没有。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把这样的亲子关系说成"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关于"减压阀",我认为每天孩子放学回来,或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聊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儿,趣事,或者伤心事,都是给孩子减压的好办法。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学生,故事就是美妙的减压阀。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在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性,我不想多说。这里分享书中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孩子聪明,读童话故事给他们听。如果你要他们更聪明,读更多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听。时间关系,今天就分享到这儿,欢迎大家各舒已见,可以围绕书中一句话,也可以说说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某个事例。(2019年7月12日早)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简单父母经》之"家庭生活的节奏"共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