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简读(四十四)

子罕篇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论利,但推许命和仁(๑❛ᴗ❛๑)。

罕:少,少见,少有

这一章历来争议很大。孔子很少言利,这个大家没有异议。争论的焦点其实在断句和“与”的意思上,大致说来有三种意见。

杨逢彬先生主张中间不断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利、命和仁这三样东西孔子都很少说,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这么解释字句文法上说得通。但联系《论语》内容的实际。《论语》里说到“仁”超过100次,老夫子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是“仁”,三月不违仁的颜回他最为推崇。

第二种观点最常见,“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说利,但推许命和仁。两个“与”都是“赞许”的意思(今从之)。

第三种观点,断句在“与仁”前面,孔子很少说利和命,但是推许赞同仁德。前一个“与”是“和”,后一个“与”是“赞许”。

总体而言,什么是标准答案并不重要。其他两种方案也有它们各自的道理,你赞同哪一种呢?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了不起啊,孔夫子!学识渊博却没有人能说出他足以成名的专长。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道:我干啥好呢?是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达巷:地名

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本章的最后一句,我以为是孔子的自谦之词,并非孔子的真心话,谦虚谨慎,不自我夸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用麻料做成礼帽,这样符合周礼,现在用黑丝来做,这样节俭了,我也和大家一样。面君时在庭堂之下就行礼,这样符合古礼,今天是在堂上行礼,这是越礼了。虽然这样和大家做法不同,我还是在堂下行礼。

泰:过分,过甚,越礼。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夫子绝无四种(固执):不主观臆测,不绝对断定,不固执拘泥,不唯我独是。

毋意:不凭空主观妄自揣度,任何事情都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毋必:不搞必定如何,非得如此不可,好像事情只有一种解释。

毋固,不搞教条主义,不是一根筋,懂得权变。

毋我,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唯我独对,真理在握,以势压人。

                                        2019.2.13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简读(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