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满分,风评零分:满分考生与阅卷老师的一场“PUA”

作家银针一朵讲过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个人上了火车,找到位置后叫道:“waiter,给我上一份面条,面条的原料要用早夏精品大麦所磨制成的面粉,然后将它编织成波浪线形状,你知道的,我是一个数学家,我喜欢这种形状,谢谢。”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对了,面条的汤汁我要以内蒙古最纯鲜的牛肉所熬制的特有汤汁。”

邻座的乘客目睹这一切惊呆了,绿皮火车上竟然还有这样的有钱人吗?于是他们看这个人的眼光都有些艳羡。

不料,乘务员从小推车里拿出了一桶红烧牛肉面。

看完浙江省满分作文,我突然想起了上面这个故事。

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刚红的时候,旁观者们就像故事里的邻座乘客一样,惊呆了。

当我们还在用爱迪生、居里夫人举例时,已经有后浪能在不足1000字的文章里,列举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韦伯、矿工诗人陈年喜、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根斯坦等名人。

而他的老师,都不一定读过海德格尔。

最打击人的还不是他文章中列举的“高级”范例,而是大多数人,连把这篇文章通读下来都十分困难。

《生活在树上》上热搜后,一位网友对她妈妈说:“高考满分作文出来了,我给你读一读。”然后她看了一眼文章第一段,说:我不配。

这篇文章中生僻词较多,有一大批人一定要读懂它的意思,于是他们做起了阅读理解,查词的范围不限于网络、字典、知网、图书馆文献(有的词依然查不到)。

一夜之间,嚆矢这个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从0涨到了两万多,《树上的男爵》登上人气排行榜。谁看了不想夸这位考生一句带货奇才?

第一段中出现的生僻词大概是这个意思:

嚆矢(hāo shǐ):开端

滥觞:(làn shāng):起源

振翮:(zhèn hé): 奋发向上

替换进原文后,是这样的画风: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开端。起源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奋发向上......”

生僻词被替换为常见词后,文章变得清晰明朗了许多,但还是看不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好在有人不嫌麻烦,翻译了整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全文翻来覆去地说意思相近的句子,很多都不是人话,表达的还都是一些特别浅显的内容,大意是年轻人既要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我倒是想劝他脚踏实地。

对此,马伯庸也发表了见解: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最近几天,这位考生体验了一回“被千万人批改作文”的特殊待遇,当然,还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嘲讽。

被质疑的原因很简单:他用这种堆砌辞藻的方式写高考作文,没表达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却拿了满分,有炫技和“投其所好”之嫌。

但我认为,这个锅不能全由考生背。

首先,他能对生僻词和生僻典故应用自如,一定是日积月累的成果。也许这篇文章显得不够真诚,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努力。

第二,在高考考场上,他的读者只是阅卷组老师。用艰难晦涩的文风在短时间内吸引老师的关注,就算是一种手段,也无可厚非。

第三,他一定知道这种文章在高考作文中属于异类,坚持这样写是有风险的。在阅卷过程中,第一位老师给了这篇作文39分的低分,如果第二位、第三位老师没有给出55分的高分,这就是一篇不及格的高考作文。他已经承受了“可能会不及格”的代价。

引发争议的源头应该是,这篇作文可以是高分,也可以是低分,却偏偏得了满分。

满分作文是一种导向,代表着阅卷组的评分标准。公布满分作文,是为了让学校老师、学生和公众更了解好作文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阅卷组可能会开一个坏头,引领一阵“当代八股文”的不良风气,诱导学生模仿,用生僻字“装高深”、“博高分”。

如此评分不禁让人思考:生僻字为这篇作文加了多少分?去掉这些生僻字,这篇文章值多少分?阅卷老师真的看懂这篇作文了吗?

《生活在树上》能得满分,有一种阅卷老师被生僻字PUA了的感觉。

我们不妨从其他语文教师的评论里找答案:

深圳某校语文老师李金虹:可以看出作者丰富的文学积累和宽广的阅读面,应该说满分还是实至名归。

麦田格语文助教谭雨欣:就文章本身,我认为可获得中等偏高的分数。

成都七中语文特级教师黄明勇:文字功力和学生阅读是很不错的,打高分甚至打满分是有可能的,但文章所说的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东西。

全国高考四川阅卷场语文学科指导委员段增勇:文章写作贵在真诚,即写作态度,刻意把文字写得深奥,便是晦涩,努力故作姿态,矫情。

四川某语文名师:用力过猛,不倡导这种文风。

对于这篇满分作文,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强调:千万不要模仿。

这篇作文的确冲破了标准答案和老师的固有思想,但他把生僻字捧得太高,反而忽略了文章的本质。

按一位语文老师的话说:设置太多语言障碍,恰恰是创造时就文章本身思考不够的体现。

真正的大学问家,是“深入浅出”——将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大众。而不是反过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得自己有文化。

《生活在树上》挂在热搜上时,另一篇高考作文也被“捞”了出来。

这篇是2007年江苏省的高分作文《怀想天空》,题目和《生活在树上》的意义相反,文风也截然不同,通篇白话,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

文中蕴含的平实质朴的力量打动了许多人,以至于在阅卷复查阶段,江苏省语文阅卷组组长给了它54分的高分。

这两篇文章是两个极端,都不值得提倡,但起码能证明一点——文字本身是不分三六九等的,不必把生僻字捧得太高。

“馍”这个字可能很俗,可看到《怀想天空》中那句“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又觉得是如此恰到好处。

近年来,另辟蹊径的高考作文层出不穷。从甲骨文作文到风靡一时的文言文作文,再到今天的生僻字作文,考生们使尽浑身解数,标新立异,只为博取阅卷老师的关注。

但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在满分生僻字作文背后,因为投机炫技而不及格的高考作文,一定比满分的多。有许多人,会因为一篇失败的作文走向命运的另一个路口。

在高考考场上,别拿未来做赌注。

无论到什么时候,请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文字丨小 慧 儿

头条号「投稿指南」原创首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满分,风评零分:满分考生与阅卷老师的一场“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