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

相约读书打卡第52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六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第四节|《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第五节|《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结构构建,就是我们在接触新资料时提取核心观点,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心理框架。这些框架有时被称作心智模型或心智图。水平较高的结构构建者能更好的学习新资料,而水平较低的结构构建者则很难摒弃无关或相抵触的信息,导致自己被过多的概念干扰无法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模型(或整体结构),也就无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高级结构构建者开发出的技能,可以让他们确认基础概念,确认关键建筑群,以及辨别新信息是可以在更大的结构和支持知识中作为补充,还是放在一旁当做多余之物。相反,低级结构构建者分不清主次,不知道什么信息更为合适,什么需要摒弃。结构构建是一种由意识和潜意识形成的规范:判断东西是否合适,是可以增加特点、能力与含义,还是多与无用。

一个更简单的比方,你的朋友如不能从一大堆无关的事情中提炼出主要观点,这个故事也就没人爱听。故事也是结构。讲故事也是结构构件。

我们在课本中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观点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低级结构构建者的学习表现提高到高级结构构建者的水平。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完整地归纳课本内容,其效果好于低级结构构建者自己的总结。

迈克·埃伯索尔德以及儿科神经医师道格·拉尔森的观点:培养反思自己经历的习惯,把这些经历组织成一段故事,可以强化学到的知识。结构构建理论或许可以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一个思路:反思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以及下次该如何改进才有助于分离出关键概念,把他们组织成心智模型,而且在今后应用这套心智模型的时候,也可以巩固并构建已经学到的知识。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另一种重要的认知差异存在于“规则学习者”和“案例学习者”之间。规则学习者倾向于提炼出基本规则,来区分研究的案例,在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时,他们可以把规则当做一种手段给新问题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案例学习者则倾向于记住具体的案例,而不是基本原则。当遇到不熟悉的案例时,由于不理解分类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规则,他们只能从最近记住的案例中寻找共性,那怕这个案例与新问题不太相关,不过在比较两组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次只专注于学习一个案例时,案例学习者总结基本规则的能力或许会得到提高。同样他们更有可能发现不相关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前提是他们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并试着发现问题背后的相似性。

在分析出这些相似之处后,学生一般都能拿出一套策略,也就是将大股力量分解成小股沿着不同的路径输送汇集到目标上,以致在不引爆地雷或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摧毁目标。这样思考的好处在于,在弄明白了这种普遍的、基本的解决方案后,学生就可以解决很多涉及汇聚的问题了。

同低级结构构建者与案例学习者相比,高级结构构建者与规则学习者能更好地把所学用在不熟悉的环境中。

布鲁斯·亨得利的买车皮和买鞭炮完全是两件事,但两者背后的供求关系原则都是一样的。你要买对车皮,理解生意的运作方式,这是诀窍。除非你在工作中理解背后的规则,并能将这些原则构建成一个大的结构,而不是简单的相加,否则知识永远都无法成为诀窍。诀窍是指你学到了就能亲自动手操作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