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之五: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不走死胡同,不钻牛角尖

各位《》文友,坚持文化自信之三讨论了文化传统之大传统,儒家思想是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大传统”。但实际上要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讲,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始终是并存的,这说明中国的学术思想具有多元的性质。



儒释道精神并存


重庆大足石刻

学术思想多元可以使人不走死胡同,不钻牛角尖,每个人都有精神回旋余地。

诗圣杜甫

一个士人,仕途顺利,官做得好,儒家思想对他非常合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们大体上走的是读书做官,然后再为天下做贡献的这么一个路子。

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但是如果他的仕途受到挫折,甚至受到贬黜,流放到偏远地区,或者是南方的一些瘴疠地区,他们就不活了吗?事实上他们活得也不错。这时候道家的思想、佛教的思想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达则兼并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精神上自己并不孤独。儒释道三家思想共存,交互发用,使得知识分子、士大夫扩充了个人的思想精神空间,不至于走绝路。

诸子百家——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再一点,中国文化的发生也是多元的。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文化: 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是黄土地文化,是内陆文化,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我想大家在念书的时候,基本学的是这样的知识,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个知识局限,就是忘记了中国还有另外一条大河,即长江。

黄河与长江文化

长江文化: 长江同样历史久远,与黄河是同一发源地,但在文化形态上,长江与黄河不同。长江自古航运便利,可以从四川一直航行到江苏的出海口。长江两岸的水土特点也不一样,如果仍然用黄河文化的特征来描述,说长江流域也是内陆文化、黄土地文化,恐怕就不那么合适了。

长江流域示意图

这从长江地区的人的文化性格上也可以看出与黄河流域的不同。

三星堆出土文物

你看长江上游的文化,几十年前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有大量青铜器出土,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很怪异,叫做千里眼、顺风耳,夸张得像面具一样的造型。我们从四川人说话的声音里面,可以听到一点青铜器的声音,金属的声音。四川话其实是很好听的。

《家住长江边》

可是你到长江中游的武汉地区,那是三楚文化区,包括湖南、湖北,或者叫湘楚文化。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荆楚大地凤舞九天

如果有机会到武汉登黄鹤楼,在黄鹤楼上看长江两岸的态势,那真是雄伟得难以想象,有一种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之感。


长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后座”,两者是连在一起的。

珠江流域示意图

历史上常将湖、广并提,清代设总督,两个地区统管,叫湖广总督。

麻涌镇新貌
岭南文化水乡代表

岭南文化属于珠江流域,但岭南文化如果离开了长江文化这个“后座”,它就有孤立感。所以历史上任何时候珠江文化带从来不存在独立的问题,它离不开长江“后座”这个母亲。


长江下游,就到江苏、浙江了。

河姆渡遗址

我们从这些玉器可以隐约看到浙江人的文化性格。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浙江人的面孔比较白皙,但性格中有硬性的东西,跟吴语地区的文化性格不一样。浙江的文化性格以浙东为代表,大量的历史人物出现在浙东。


本篇结束,敬请留意下篇——坚信文化自信之六:中国文化包容和连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持文化自信之五: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不走死胡同,不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