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真的太悲观了

图片发自App

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探讨对于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我们的了解程度是怎样的,或许你会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但实际上,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或许是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的。


而这些问题,源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发现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看见事实与真相而非观点与视角、加深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是我想写这篇文章探讨这个主题的初衷。


这里有三道选择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用直觉或者稍加思考都可以,但别上网查资料,答案会在文末公布。


1.现在全世界有多少1岁儿童接种过疫苗?

2.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够使用电?

3.在1996年,老虎、大熊猫和黑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到今天,这三种动物中哪些还是濒危动物?

实际上,这只是一套测试题里的其中三道,完整的测试总共有13道题,设计这套题目以及调查的实际操作者名叫汉斯·罗斯林,卡罗琳学院国际卫生学教授,长期从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农业、贫穷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他曾在2017年将这套测试题目发放给14个国家的12000人,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一个人得满分,仅有1人答对了12题。


被测试者中不乏大学教授、企业高管、科学家等高知人群,由此可见:我们理解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之间,隔着一堵厚墙。


这堵厚墙之所以存在,原因很复杂,有内因也有外因,追根溯源,列出两个主要原因:


内因之一:大脑进化的结果及其工作方式


我们的大脑进化了几千年,这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更好地繁衍,大脑产生了很多本能。


我们的祖先正是靠着这些本能,才得以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幸存下来,其中一种本能是:我们的大脑会经常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直接跳到简单的结论。

这种本能曾经帮助我们的祖先成功躲避迫在眉睫的危险,因此被留了下来,经过代代繁衍,直到现代人类,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的默认处理模式,仍然是逃避深度思考直接跳到简单的结论。


我们对流言蜚语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仅有的信息来源;我们对糖和脂肪无比渴望,是因为这些东西在食物短缺的时候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


这种本能留到现在,成了造成我们对这个世界持悲观态度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来源于对听说、看到、感觉、印象的简单确定,而非对它们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外因之一:主要信息来源:媒体


由于大脑进化的结果和工作方式,使得我们天生对夸张的信息感兴趣,媒体很懂得利用这一点,所以,你注意观察,标题越劲爆、配图越夸张的新闻,点击率越高,平淡无奇在媒体那里就像病毒一样,必须远离。


我们也因此成了媒体操纵的对象,尤其是当我们获得的主要信息都来源于媒体的时候。


对传媒学有些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们看到的新闻,只是发布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事件本身,有多个角度,发布者想让受众看到哪一个角度,完全可以由发布者来引导。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持悲观态度,是因为我们平时从信息里获取了太多对这个世界悲观的报道和描述,这种单一的视角,容易让我们形成「悲观」这一单一的印象。


所以,文章开头那套测试题的结果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比真实的世界更悲观。


看起来,大脑进化的结果和工作方式我们无法左右、更不可能完全屏蔽媒体给的信息,好像永远无法正确认识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真实的世界。


其实不然,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试图去掉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色眼镜:


用批判性思维代替直觉的反应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就知道,我不止一次在文章里提到过批判性思维,我个人认为它很重要,是一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刻意培养的思维模式。


批判性思维不是说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否定,而是不管接收了什么信息,第一反应就是去怀疑和提问:


喝脱脂奶会加重痤疮。

运动30分钟以上才会开始消耗热量。

2018年中国离婚率达到3.2%,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

如果我们在接收任何一个信息之后,用批判性思维模式代替直觉的反应,会得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


关注数据并加以分析,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

前面也说过了,由于大脑工作方式的限制,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自己思考,更排斥深度思考。


于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很可能来自于别人的描述,因为这样做最省时省力,但这样做有个最大的问题:我们容易得到错误的信息,从而对这个世界产生误解。


因为人在描述一个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受情绪和经历的影响,导致描述的内容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误差。


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不过,它也是最费脑的方法,但唯有这样,才能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这里分享两个和数据有关的网站:


Useit知识库

可以看到一些前沿的信息与最新的数据。


Survey Monkey(调查猴子)

一家起源于美国的调查公司,可以看到一些调查数据。


这两个网站在国内可以直接用,不需要梯子。


直接与这个世界对话

如果有人跟你说,某某地方的生活成本很高、或者某某地方的人怎么样怎么样,即便对方在那里生活过,也只能接收这个信息,而不要急着接受它们,等有机会真的到了那个地方,再亲自去感受。


所以,旅行是直接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不是说一定要出国才叫与这个世界对话,只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都算与这个世界的一次直接的接触。


我每次去到陌生的城市,一定会去三个地方:


我一般会去当地的大学,一是因为进出比较方便,再来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大学校园里,最能直接感受到年轻一代的学习、生活状态。


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的地方之一,我会看当地有什么特别的农作物,碰到没见过的,会问做法,即便不买,也会询问菜价。


去书店是源于我爱看书,一个地方,书店的数量、质量也能反应当地的文化氛围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我两次去台湾,都去了名气很大的诚品书店,诚品在台湾有很多分店,不管是周末还是平时,里面都塞满了看书的人,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我们亲身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时候,就是离真实世界最近的时候,所以,有时间,不妨多出去走走。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我们理解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之间,隔着一堵厚墙,确切地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比真实的世界更悲观。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尽管大脑进化的结果和工作方式我们无法左右、更不可能完全屏蔽媒体给的信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试图去掉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色眼镜:


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平静的源泉,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你所感觉到的那么糟糕。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来源:《事实》--汉斯·罗斯林


选择题答案:


1.C


2.C


3.C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真的太悲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