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老鸟:你不知道的三条『好工作』技巧,慷慨奉献》

您好,我是子卫子,现在正是春季求职高峰期,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那什么才是好工作?我们来聊聊。

图片发自App

1、多数人都用选择性的懒灌输自己

文章的开头我们提到“什么才是好工作?”

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还是老板好、同事好、伙食好?

不妨想象一下,产生这两种想法都有什么样的特质?

第一种是懒,第二种是逆境生长能力不强。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想法不知道是哪位前辈留下来的求职法则,在我看来是特么的虚谬,不太现实。

能有多少人享受这种待遇,相信很少吧。我经常看到的是坐车赶去上班都要花一个小时的人,红绿灯的等待,比爱情还漫长。

图片发自App

打脸的是,我现在上班的地方还真的就有人做到,公司的会计小黄,家离上班的地方就隔着一堵墙,上班地点是物业公司,她的房子也在本小区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电梯,走路三分钟就能到的办公室。

你可能会说,哇那么好,真羡慕。

其实你不必羡慕,这一点都不好,为什么呢?

行为学上有一种说法叫“习惯成瘾”,说白了就是慢慢变懒

早上我们八点半上班,她总是踩着点过来打卡,头发凌乱,没有梳妆整齐就出门那种。

同事说,如果不认识小黄,还以为她家庭生活条件差呢,每天头发不梳就出门了。

确实,平日里爱干净的她,没想到早上会如此狼狈。有时候为了多睡会,连早餐都没时间去买。

习惯成瘾正好解释了这一点,你越触手可得的东西,你越不急的去做,慢慢的形成了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掉。快的半年一年,慢的三五年都可能,戒烟不就是这么个现象吗?

图片发自App

老板好、同事好、伙食好给人营造出一种表面的舒适区,很多人认为工作的氛围很重要,老板好、同事好,我才做的更长久;况且,伙食好已经解决不少人中午下班后纠结去楼下吃还是花半个小时点外卖的问题了。

一份工作的好坏不能用这三方面来定义,并且这都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透入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逆境生长能力不强。

那什么是逆境生长能力不强?

逆境生长能力不强指的是,舒适区呆久后,无法胜任有强度一点的工作,一开始就已经是定局。

图片发自App

华为作为狼性文化的企业,自然薪资、各种福利也都是最好的,有回报必定有付出,床垫文化流淌着华为员工的高强度工作,办公桌旁边都会放着床垫,很多人加班到很晚,困了就在办公室过夜。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都是什么逻辑啊,子卫子你这个举例特么的太扯淡了,加班时间长就是逆境生长能力强吗?

图片发自App

其实远不止这些,逆境生长能力是一股相对复杂的体系,它是由多种力的个体构成,比如,耐力、意志力、执行力、自律力、思维联动能力、想象力等等,它就像一条河流,必须是由多股渠道的小溪汇聚形成。

2、好工作的特征有哪些?

前面我们也讲到过,好工作不再用钱多事少离家近来定义了,相对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辩,我们不去做过多的分析,在这里我从新定义了好工作的三个标准。

1)有钱

说努力工作不是为了钱,那都是假的。但钱太少也不行,钱太少就意味着这份工作未来的趋势不乐观,可能会被其他行业取代或被时代刷新。

2)有闲

工作太忙意味着什么?你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去游玩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曾经的爱好、没时间参加各种赴约、聚会、没时间逛街买衣服、甚至泡一桶泡面的时间你都觉得奢侈。

工作不能太忙,要有属于自己可安排的时间。一天过的充实不是指工作忙得很充实,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回到家洗漱完倒头就睡,第二天又是满载的开始。合理的工作时长+合理的私人时间=过得开心

图片发自App

3)有成长

前几天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废掉一个人最隐秘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你认同吗?

我非常认同。

大部分工作环节都带有重复性,且同质化严重。每天高强度的工作,高强度的输出,却不给大脑补充粮食,高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大脑也会枯竭。只让你工作,不让你学习,而且还要不断的有新创意涌出,这样的工作你能坚持多久?

图片发自App

成哥是我的同事,同公司不同部门,我们都在物业公司工作,那天早上我跟部门的另一个管家巡楼的时候,他说公司今年春季好多人辞工。

我说:那不是正常嘛,很多人年底都想辞工了,只不过是为了拿年终奖,熬过来的。

他说:成哥月底也要辞工了。

当时我吃惊的回答说:你是不是逗我啊,成哥可是老员工了,平时工作认真尽责,18年年会的时候还得评上优秀员工拿了两千块奖金呢,在怎么说老员工的薪资应该不算差。

他回:不信你可以去问成哥咯。

那天中午的时候正好遇到成哥,我打趣道问他:成哥,听说你月底辞工?假的吧!

成哥:是啊,月底就辞工了,辞职报告我上个月就提交给人资了。

这个回答让我一头雾水,我又问:你都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也算是老员工了,薪资方面应该还可以的吧。

成哥:在这边干了4年,今年七月份就第5年了。对于我这个岗位来说薪资除去每月三百多的社保,到手就剩两千二,只有过节加班三倍薪资的时候,到手才是两千五。也只有过节加班的时候才敢买一双鞋子或一件衣服。

两千二的薪资,除去房租吃饭,手里还剩一千块,还没包括买生活用品在内,偶尔朋友生日聚餐,一次又要一两百。真的就是没钱存了。

成哥:我只想出去找一份薪资能有三四千的工作,哪怕累点也无所谓,那样除去开销,每月还能有两千元的存款。

成哥也是二十大几的单身汉了,这点薪资对他一个租房族来说压力确实挺大的。

在他们那个部门,每天可以看到只有成哥是忙上忙下的,领导只会在出事的时候出现、责骂。对成哥的责骂我听过最惨的一次就是:“你一个老员工,连这都不懂,那么多年了学什么。”

他的领导自认为聪明,其实是愚蠢。做什么事都会“留一手”不会百分百的教全给成哥,思想还停留在练武功那个年代。成哥平日里很忙,有些核心的东西请教他领导的时候,领导都是连骂带吐的告诉他,后来成哥也不敢向他请教了。

工作中的成长显为重要。一个是长者教导,一个是自我精进。长者教导即为义务式的教导,他是要把会的东西教导复制给你,这些东西对你工作是有用的。自我精进即为工作内容的自我完善和外界知识的大量补充。

3、如何分析一份工作的好坏

前面我们讲到好工作的三个特征,一份工作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或是两个那也算是可以的了。

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满足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那留下来还有什么意义?

1)如果一份工作不忙,但是钱少,没成长,那如何选择?

你现在的工作处境是这样,同时又还没有别的想法,那你可以暂时待在这“蓄能”,工作不忙是你唯一的学习机会,何不趁此机会多学习学习,储蓄能量迎接下一仗。

对于这类工作,你要记住一句话:“你不是永远属于这里,在这里上班只是一个过渡期,你是来蓄能的。”

如果你早已经有这样的认知,那么恭喜你,你的心态很正,没有被打工者心态所吞噬。

网友@奶油布丁说:太对了!工作了快十年,以为自己很厉害。当我真的闲下来,发现自己好像就活了一天,这样的重复几乎过了十年。现在开始读以前没时间读的书,去没去的地方,陪伴家人聊天。感觉心在积聚力量,不再彷徨惊慌,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

“下班后的三小时,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这句话听上去很爽,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也很爽。因为人这个物种偏喜欢呆在舒适区,舒适区里没人攻击你、威胁你,所以你会觉得那样很开心,很快乐,然后沦落到积极式废人的地步。

看完上一段话,是时候反省一下:“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发光”,这句话了。


2)有钱,但是忙、没成长。

我特别不喜欢忙的工作,忙到加班加点,憋尿前行。相信你也是!

“忙”这个词身处在北上广深的朋友应该最有发言权。如果是用“忙”、“加班”“通宵搭档”换来“有钱”,那我宁可不要。

很大一程度上讲付出和收获形成正比,但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赚取等额的金钱,我认为是最吃亏的。因为老板不会体谅你的熬夜、黑眼圈、身体透支、怀疑人生、精神崩溃。

网友@七星乖说: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从不相信单纯的加班就是成长,即便有,那也很小,当年考金融硕士没考上,但有个概念一直记得,边际成本,边际效用。工作做久了,就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不会有多大进步了。

所以之前在一家工资很低但不太忙(我不太忙,其他很多人很忙。我尽量不加班,因为我觉得加班的回报太低,无论是钱还是个人成长)的公司干了四年,读了很多书,考了很多证,也努力提高办公技能。我基本是加班最少的人,但我一直自认为是最上进的那个。

都市快生活节奏已经把加班变成了普遍现象,半晚六点钟过后的写字楼灯都不是全熄的,我不提倡加班,但我改变不了这一现象。我能给你提供的养分是尽可能的少加班、不加班,要闲暇的时间充实自己,多看书,多思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图片发自App

白岩松的《白说》,里面提到创造力需要三个条件:有一定的闲钱,有一定的闲人,还有一定的闲时间。法国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慵懒的,但是是创造力最强的国家,每年他们都会在夏季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放空自己。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放松,才能带来源源不断活力和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老鸟:你不知道的三条『好工作』技巧,慷慨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