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图书馆

        这会儿,我在祖国万米的上空,伴着夕阳。高空看日落,日落是不是慢些?没了网络,少了娱乐的方式,旅途确实比较漫长。想起周末才去花都图书馆借的散文集,这会儿的功夫看最合适了,可惜没带上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广大学子奉为座右铭的至理名言,据说挺有道理,只是我感觉,它只告诉我们一个目标,没告诉我们方法,黄金屋在哪,藏起来了?颜如玉又在哪,躲起来了?书读的不少,咋就没兑现咧?还是现实点,读书看报,找到满足感就行,纯粹一点,别惦记那些有的无的,哈哈。

      记忆中,对图书馆有了具体的印象,是在小学五年级,那会儿二姐上初中,跟她的小伙伴去县图书馆借书,看着她拿回来贴着图书馆标签的书,小学生的我羡慕不已,仿佛那书镀了金,加了封印,下了咒语,非缠着她带我去。

        所谓的图书馆,也就是在一栋在五六层旧楼里,楼顶挂了“文化  厦”几个标牌,中间掉了一个“大”字。楼里还有编剧团,时不时能听到咿咿呀呀潮剧的曲调。图书馆其实就是不到一百平米的房间,摆了十几二十个书柜,柜子上摆满了书,现在看,那规模忒小了,可那会儿在一个小学生眼里,这就是一个跟摆满教辅书籍的小书店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图书的世界,相当于发现了在人神之间还有一个魔的结界,从此也就着了魔。乃至于吐槽老姐带着去的次数太少,借的书一下子就看完了,引来老姐一阵狂怼。

      上了初中,个子长高了,老妈也允许让独自行动了。放学有时间,踩着自行车就往图书馆跑,人物传记,舰船武器,机械车辆,特别是馆里科普类的书籍基本上过了个遍,那会儿要是有条件去参加个什么科学类比赛,估计能拿奖。以至于后来高中非要选不占优势的理工科,多多少少也有影响吧。同时也感叹现在的小朋友小学生的确幸福,机会多,见识广。当了舅舅这么多年,时不时就给外甥女买书,买地球仪,买科学小实验器材……估计小家伙得在心理念叨,这舅舅,买来买去尽买这些东西,也不买多点芭比娃娃。

      上了县一中,本想这这么大个中学,这下图书馆不会小里小气了吧?谁曾想,以前文化大厦的图书馆还算是“自选商场”,爱看哪个看哪个,随便翻。到了这里成了“委托代购”,不让就去选,只能在一本目录上找到之后由管理员进去取,书的内容怎么样,全靠作者书名起的好不好。活生生的历史倒退啊!也罢,转战隔壁阅览室吧,阅览室没那么多反人类的规矩,也收收心,把心思放在课本学习上,让图书馆做一个休眠吧。

      如愿上了大学,这下子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了,仿佛鱼儿回到了水边,种子碰到了春天。图书馆等于一栋楼,一栋大楼!楼有藏书万万千,中外古今任君选。这时候的图书馆,角色也已经变化了。这是一个休憩的地方,也是一个用功的地方。那时候忙碌一些学生工作,有时候挺忙。烦了的时候,就到图书馆去,看看杂志,翻翻书刊,总能找到几篇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意义,在于你烦躁的时候能给你几句鼓励的话,给你打打气,缓缓神。临近期末,图书馆又换了一个风格,如同战场一般,紧张的占位,紧张的坐满了用功的人,紧张的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多少学霸以此为家。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图书馆。一座难求,早入晚出全靠占。四年,就在休憩与紧张中翻了篇……

      工作了,前两年到处跑,没一点宁静。后来到了南岳,山清水秀,小地方,没太多想法,周末休闲,约等于景区徒步。再后来,调到了长沙,发现湖南省图书馆里花样还挺多,除了能看书借书,持有书法展艺术展,这不正是一个人时候的好去处么?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家书吧,装修很是文艺,咖啡红茶,点心面包,图书网络,在那可以待一整天。再后来,我的“魔掌”延伸到了长沙市图书馆。这里又是另一种风格,现代化个性化建筑风格,设计者匠心独运,两条江的交界处,一线江景一览无遗。图书馆、博物馆、城市规划馆、音乐厅,三馆一厅,豪门盛宴,大气磅礴,地标性大手笔!没有约的周末,喜欢一个人腻歪在这里,看江看河看图书,听风听雨听讲座,赏风赏月赏城市。

      去年吧,调过来花都,不用多想,肯定有一个人的去处,前文提到的散文集,就是从那借的大城市不愁没有图书馆,就在离周老师那不远的地方。

      图书馆之于我,是一个去处,是一种渊源,是一种陪伴。

      飞机即将降落,有时间,还是多泡泡图书馆。


                                              ——9月高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