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经典

昨晚收到河南爱和慧教育赠的《了凡四训》了,很高兴。今早一一分发给请书的伙伴们,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

书拿到手,翻翻看看,有伙伴突然感觉略有遗憾——这书要是有解释就好了。上午八点半,爱和慧教育的张俊林老师在群里做了一个分享《如何读<了凡四训>收益大?》,听完,大家恍然大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的,无需解释,但需多读。

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此言不假。因为我读《论语》便感受到了这一点。2017——2018年,我接触陈琴歌诀乐读法的第一年,便开始领学生读起了《论语》。课上我领全班学生读,课余我领同年级四个班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读。半年多的时间里,我领我班学生读了半部《论语》,领爱好它的学生读完了整部《论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领读,我都会根据书上的解释给学生讲讲意思,自以为讲给学生听比自己一个人读要理解得深一些,可是过后自己还是不理解。后来听到台湾推动读经典的王财贵博士所说的“读100遍”,便和其他老师参与读书打卡。一遍遍地读下去,没读上100遍,但估计不下几十遍。在这反反复复地读中,不用看解释,好多以前不理解的东西,不知不觉间慢慢了然于心。此时,我方渐渐明白古人的话都是经验中得来。

爱和慧教育编写的这本《了凡四训》中,编录了一篇《读经典要看文而读——印光大师谈读书之法》,其中就说到:看经典,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此书中还提示:读一遍,即是洗心一次,陈年积垢,岂能即洗即净?故大德曰,此书宜读300——1000遍,定能深刻受益,切不可浅尝辄止。

此《了凡四训》的《前言》中说到了袁了凡先生的这本家训对后来人及日本政经界影响之大。我想,此话必非浪言。传统经典文化,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恐怕不多读不能见其真意。

读书,我们常教育学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非是想告诉学生多读才能多理解。而读经典,真的是非上百遍地读不能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