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每个人的商学院·商业实战(上)
著者:刘润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2019年6月第1版
阅读:第三、四章内容(P34-63)
感悟:
每读一段,我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感觉,真的是开阔眼界了,原来看到这些营销现象,我只会发出惊叹“还能这么操作?”“这也行!”,没想来原来它们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呢。这一章的主题是传播,这其中就包括自己可以靠自己做点什么动作,比如:饥饿营销,创意营销、造势营销;自己可以靠外界的动作做点什么,比如:跨界营销、借势营销。由此也可以看到,现如今合适的传播方式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已经不再是那个“酒香不怕窖子深”的时代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机会也是挑战,而且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作为其中一员,那就要学会“顺势而为”!
“媒体”这章,首先媒体包括了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这三种。接下来就是怎么运用这三种媒体,如果说成一个人要出道,有三种路径的话,付费媒体就是大佬花钱,以前是穿戴名牌,现在是私人定制,就是要出道后的目标人群喜欢什么形象就找着这个风格去打扮;自有媒体就是产品包装本身,也就是自己要多发声,利用各种机会来为自己发声,参加选秀、真人秀活动等等;赢得媒体,就是你真的有两把刷子,比如像傅首尔一样会说,傅首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奇葩说的选手,她的辩论条理清晰,案例有趣,金句频出,人家是真的实打实的作家。所以说,这年头,想出名,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两把刷子,发声平台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多尝试看看,至于有没有钱去打扮,也没那么重要了,或者说你实在需要的话,还可以找资本来投资啊。
饥饿营销:让顾客排起长队,帮忙树立品牌
核心内容摘录:
饥饿营销的本质,是边际效应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饥饿营销的目的,看起来是通过严格控制产量,让供给端始终小于需求端,从而产生供不应求的假象,把消费者”饿“晕,然后抬高价格获得暴利。但实际上,饥饿本身限制了销量,企业的利润未必很高。所以,饥饿营销的真正目的不是利润,而是品牌附加值。
那么,如何运用饥饿营销?
先记住三个前提:
第一,产品要有不可替代性,
你想限量卖7个馒头,但顾客可以选择吃包子,包子就替代了馒头;
第二,消费者愿意甚至喜欢追逐新奇和稀缺;
第三,市场竞争还不激烈,
如果满世界都是卖馒头的,你限量销售7个,消费者就去买别家的馒头了。(P37)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哦故意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高利润和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营销手段。但是,饥饿营销也有不少副作用:
第一,客户流失,过度饥饿营销就是客户送给竞争对手;
第二,顾客反感,过度饥饿营销,会让消费者“饿”到冷静,觉得被愚弄,对品牌产生厌恶。(P38)
案例:
爱马仕的经典包款Birkin(铂金包)和Kelly(凯莉包)常年处于缺货状况,很多人在排队购买
创意营销: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核心内容摘录: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说:“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
旧元素让人有熟悉感,新组合让人有陌生感。旧元素的新组合,就是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由此激发“居然还可以这样”的惊叹,继而引发传播。(P39)
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和旧事物组合在一起,做出令人惊叹的创意营销营销?有四个具体的组合思路。
第一个,和经典传说、故事、小说、影视等组合。
第二个,和经典艺术作品组合。
第三个,和新闻事件组合。
第四个,和广告作品本身组合。(P40-41)
案例:
艾伦·佩里(Alan Perry)是美国北开罗莱纳州W小镇的一位珠宝店老板,他在2010年的“黑色星期五”推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如果顾客两周内在店里买了珠宝,圣诞节当天,只要距离该店500公里外的A小镇下雪的积雪厚度超过3英寸(1英寸约等于2.54厘米),顾客可以获得全额退款。这个消息一下子传播开了,甚至A小镇的居民都开车到500公里外的A小镇卖珠宝。艾伦德珠宝店门庭若市,销量大涨。
有一家珠宝商,参考《西游记》里孙悟空头上金箍和手中金箍棒的造型做了两款戒指,寓意“爱你一万年”,让人眼前一亮,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潘婷曾借助经典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做了创意营销,寓意“修复被岁月损伤的秀发”,对旧元素进行了新组合。
在2000年的朝韩峰会上,朝鲜的金正日和韩国的金大中会面,轰动全球。邦迪创可贴借势推出一则广告:邦迪坚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这则创意脑洞大开的把创可贴和朝韩峰会组合在一起,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宝马公司100岁生日时,奔驰公司发来贺电: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很无聊。奔驰通过这种方式暗讽宝马“还是个孩子”,这则贺电一时间火爆起来。宝马很快回应: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个回应则暗讽奔驰“廉颇已老”。两家公司用广告彼此借势,双赢而归。
跨界营销:强强联手,满足复杂的消费需求
核心内容摘录:
跨界营销的本质:不同品牌从多个角度诠释一个用户的特征,从而达到“1加1大于2”的营销效果。(P42)
案例:
电影《复仇者联盟》曾与宝洁公司旗下的吉列剃须刀进行跨界营销,联合推出了四款以“复仇者联盟”为主题的剃须刀。当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和雷神款剃须刀推出后,吉列的用户都疯狂了。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跨界营销。
减肥茶可以尝试和婚纱品牌合作。
借势营销:三字心法——快、准、狠
核心内容摘录:
“快、准、狠”具体指什么?
第一,快。
热点总是突如其来,反应稍慢半拍就可能错失良机。
借势营销的“快”是第一要素,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因为最大的一波注意力汹涌而来,稍纵即逝。稍微慢一点,可能就只能赶上细流了。
第二,准。
借势营销的第二要素,就是要抓“准”热点。清醒而准确地判断,哪些势可以借,哪些势不能借。可以借的势有七大类,它们是:节日类、赛事类、娱乐类、行业类、时政类、灾难类和负面类。节日类最安全,但注意并不汹涌。赛事类、娱乐类的注意力会如巨浪一样迎面而来,但也转瞬即逝,短时间内借势效果会惊人地好,但如果过了很长时间还在借势就味如嚼蜡了。行业类借势要注意风向,判断清楚走势,防止事件发生反转,再迅速借势。时政类、灾难类、负面类的借势要极其慎重,稍有不慎便引火上身。
第三,狠。
借势营销的第三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狠”——必须建立这个“势”与自己的关联。(P44-46)
案例:
2015年5月29日上午11:16,李晨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和范冰冰的合影,并配上两个字“我们”,范冰冰随后转发公布了恋情。杜蕾斯只用了9分钟——在官方微博上发了一张应景的借势营销图片,配了一句话:“你们!!!!!!!!冰冰有李!!”
第22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上,空中高悬的五朵雪绒花本应绽放成奥运五环,结果只开了四朵。当时,红牛就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把该品牌的能量饮料摆成五环的样子,四罐是打开的,一罐没打开,并配了一行文案:打开的是能量,未打开的是潜能。这样就巧妙地用正能量地方式,把一次活动失误与品牌关联起来,同时把“五环变四环”地讨论推向了高潮。
造势营销:撬动大众传播势能
核心内容摘录:
造势营销就是通过主动制造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从而获得传播势能。(P47)
造势并不意味着大张旗鼓、投入重金。造势营销的核心是找到一个“支点”,然后用最小的力气,撬动大众的传播势能。造势营销有三个主要支点。
第一个,新颖支点。
对大众来说新颖的东西,容易形成传播势能。
第二个,悬疑支点。
好奇心是人类最大的求知动力。利用好奇心制造势能,就要撬动悬疑支点。
第三个,争议支点。
营销领域有“无争议不营销”的说法。针锋相对又势均力敌的争议,很容易撬动大众的关注并促使其选择立场。大公司使用争议营销时,分寸十分难拿捏;而小公司常常用“第二名骂第一名”“小公司约架大公司”“个人起诉大品牌”等方式,进行争议营销。(P48-49)
案例:
杜子建是知名的营销人,他为了营销自己做的酒,发了一条微博:“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我特别喜欢,总想再续两句,但恨才华不够,求助网友了!帮忙补两句吧,我送酒。最好的我就送拉菲。”这条不到100字的微博,留言超过3万条,转发超过10万次,造出了巨大声势。
精准投放:把广告费花的越来越有效
核心内容摘录:
前文提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体概念:POE。P指的是Paid Media,即付费媒体,比如在报纸上登广告;O指的是Owned Media,即自有媒体,比如企业微信公众号;E指的是Earned Media,即赢得媒体,指别人自发的传播,比如微博里的转发。
这三种媒体都很重要,本文先介绍“付费媒体”。
付费媒体界有句老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如今,基于越来越精准的个人数据,商家终于知道该把广告投放给谁,且只投放给谁了。
其实,付费媒体并没有消亡,只是投放的更精准。只有不断练习精准投放,才能把广告费花的越来越值。(P52-54)
案例:
婚纱摄影店的老板也许无法像壳牌一样请专业公司策划,但可以选择和支持精准投放的付费媒体合作,比如百度搜索、微信朋友圈或今日头条等,然后用以下四种定向,不断练习精准投放的正确方式:
1、时间定向:面对年轻白领,可以选择早上7:00-9:00投放今日头条,此时年轻人大多正在公交车或地铁上刷新闻;
2、地理定向:面对南京市场,在微信朋友圈投放时只选择南京用户;
3、兴趣定向:面对终身学习者,不妨和“逻辑思维”聊聊;
4、行为定向:面对商旅人士,在新浪微博李选择1个月内定位超过3个城市的人群。
自有媒体:没钱宣传怎么办?
核心内容摘录:
很多小型公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宣传产品时,就算付费媒体再精准,公司都没钱投放,怎么办?
媒体是通往用户的道路,而付费媒体是通往用户的高速公路。走高速公路,当然要留下“买路钱”。但是,如果商家想走不付费的高速公路可以吗?
答案是可以的。除了付费的高速公路之外,商家还可以选择免费的国道、省道或乡间小道。除了付费媒体之外,还可以选择免费的自有媒体。(P55)
产品包装本身是最重要的自有媒体。(P56)
案例:
如果是做服务的,那就把公司的logo(商标)穿在身上吧。熊猫传媒的创始人申晨,几乎每次演讲时都把公司logo穿在身上。他还常常自嘲:“我长得胖,广告面积都比别人大。”在几十、几百人面前,他就是公司的自有媒体。
没有演讲机会呢?如果你经常出差,就在行李箱上喷涂产品吧;如果你经常发朋友圈,就在名字后面加上品牌吧;如果你长得漂亮,每次都在自拍照右下角加个水印吧;如果你能写文章,在微信、微博、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网易、搜狐、……一切能想到得流量平台上申请自己的账号吧。这些都可能称为你越来越有价值的自有媒体。
赢得媒体:营销预算怎么花
核心内容摘录:
在传统付费媒体上,用户是受众。但是在社交赢得媒体上,用户不但是受众,同时也是媒体——因为有了转发机制。这些媒体无需用钱购买,但可以也只能用内容赢得。
简单来说,付费媒体是用钱触达第一层用户,赢得媒体是用内容触达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多层的用户。
怎样才能用好赢得媒体,比如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呢?答案是:做好内容。唯一能打穿多层用户的就是内容。
创作赢得媒体内容有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个,提高成就。
炫耀、攀比都是人的本性,通过激发对“比较优势”的追求,能提高人们的成就感,从而赢得其媒体。
第二个,降低成本。
第三个,过滤人群。(P59-60)
案例:
2017年6月,一个小男孩走失了,家长把走失信息发布在了“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微博上,家长发微博时用了一张小朋友穿比基尼的照片。如果小男孩的父母确实时有意为之,那他们真的很机智,因为这条微博很快就获得了1万条评论和3万次转发。
微信在3.0时代发布了第一款免费游戏:飞机大战。这款游戏非常简单,但火得一塌糊涂,因为它设计了一个排行榜。一个人玩了一把飞机大战后,一看排行榜——某人竟然打得比我好!于是又玩了几把,等到分数终于超过那个人之后,截个图发到朋友圈去。
2016年6月,一张“以假乱真”的高考准考证刷爆了朋友圈。其实,这是一个程序,用户只要输入姓名、性别和学校名称,就能生成一张逼真的准考证,发到朋友圈。
7次法则:如何呗消费者深深记住
核心内容摘录:
用户接收新事物时,心中有一个接触次数的“阈值”——就算第一次接触再有创意,但如果次数不够,用户也很难在心中为其留下位置。
所以,影响用户不是一见如故,而是日久生情。
那到底影响多少次,才能突破阈值呢?这个阈值,当然因人而异。但如果必须要有个指导数字的话,营销界通常认为,7次比较合理。这就是著名的“7次法则”。
案例:
用户坐地铁时刷朋友圈,被走心文案感动得热泪盈眶;用户含泪走出地铁,看到文案中的金句出现在灯箱广告中,再次被触动;到了写字楼,电梯里的框架媒体提醒用户,关注微信公众人就能知道主人翁解决;中午休息时,用户收到公众号推送,回答两个问题,就能免费使用主人翁同款产品……这一套“组合拳”密集地打过去,终于在某一拳击破了用户的阈值,从此再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