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四——淘气包篇(1)

在生活中,往往是女孩子显得沉静,男孩子显得闹腾,这几乎是常态。别看阿远眉清目秀,有时候还挺害羞,大人话说重一点有时候还会哭鼻子,但他和其他男孩子一样也是比较淘气的。以前没有“闷骚”这个词,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阿远就是那种不动声色的“闷骚”型的淘气包,他做的那些“坏事”可谓罄竹难书,丝毫不比其他男孩子少。

01雕虫小技合谋孤老家的甘蔗

我们生产队有一对孤老。大爷常年养公猪,长年累月靠“赶猪”配种谋生。那时几乎每家每户人口多,这样就会积累不少潲水,这些都是养猪的纯天然饲料,于是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猪,方圆十里八里如果有母猪需要配种,就会让大爷把公猪赶过去。

婆婆是湖南人,我们不知道她姓甚名谁,都称呼她“湖南婆婆”,湖南婆婆究竟是怎么来到我们这个生产队,又或者究竟怎么和大爷在一起过日子,我们小朋友都没有去打听,直到现在也是茫然无知。

大爷不仅没有子孙,似乎也没有亲戚走动,至于湖南婆婆在我印象中就没有离开过村子,也不曾见过她有什么亲人造访。大爷老夫妻是生产队里的“五保户”,相当于现在的低保户,这一点倒是和阿远外婆家是一样的。以世俗的眼光看,大爷老夫妻是非常典型的值得同情的可怜人。然而,在少不更事的阿远那里,大爷老夫妻也是可以捉弄的对象。

某一年,大爷在自留地里种了大约三分地的甘蔗。

说到甘蔗,在我们那儿不多见,生产队习惯的是种水稻、棉花、芝麻、油菜、黄豆、豌豆、小麦、苎麻等,基本上不种甘蔗;社员在自留地里种的嘛,往往是辣椒、白菜、茄子、豇豆、大蒜、莴笋、韭菜、瓜果、萝卜等,一般也不种甘蔗。因此,像西瓜、甘蔗就比较稀罕。物以稀为贵,到了春节前农闲的时候,就有十里八乡的人担着甘蔗来卖,一般细小的一角钱一根,粗大的就得一毛五了,不便宜。阿远嘴馋,但囊中羞涩,很少买甘蔗,但吃过后觉得甘甜可口,就念念不忘。

卖甘蔗

杜大爷家的甘蔗在成长的过程中,阿远就开始惦记了,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就曾经在夜色中翻过篱笆砍过一根。

等甘蔗彻底成熟了,大爷收割后放在堂屋灶膛的墙角(大爷家房子非常小,没有专门的厨屋,烧饭是在堂屋),一根根地摆放在那里。小哥哥嘴馋了,想吃甘蔗,但他不是直接去讨要,而是准备“智取”,阿远就去找他的一个比他大一岁多的堂哥合计。

那个堂兄平时也是一肚子的“坏水”,如同他自己把名字改了后有一个“海”字那样喜欢翻江倒海。

合计后,就想出了一招:趁大爷赶猪不在家的时候,那天,湖南婆婆一个人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戴着眼镜补衣服,阿远和他堂哥在外面突然打起来了,嘴里也嘟囔着,一个人跑另一个人在后面追,跑的人东躲西藏,追的人穷追不舍,然后就跑到了大爷家里,直到大爷的灶膛处,此时,两个人扭在一起,然后又扭打着出了门。

就在要跨出房门的一刹那,甘蔗不慎掉落在了地下。湖南婆婆此时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借打闹之机,把甘蔗夹在身体的中间,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两个人的身体没有贴紧。湖南婆婆叽叽喳喳不知道说些什么,阿远他们飞跑着无影无踪了。

种甘蔗

到了第二天,阿远如往常那样先后湾、再前湾一路走过去拾鸡粪、捡垃圾。经过大爷家门口,大爷冷不丁地喊了一嗓子:从小偷针,长大偷金。阿远听了,心知肚明,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大爷的这句话,阿远记了一辈子。等到成年之后,时不时地提起,并非一般的把这件事作为一件“糗事”,而是真的感到追悔莫及。

02阿远把“无主”小鱼池闹了个天翻地覆

上面说的是赶公猪的住在后湾的孤老杜大爷,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是与住在前湾的另外一个杜大爷有关。

我们生产队夹在前湾和后湾之间的是三口大小不等的鱼塘,到年底的时候抽干后打捞起来然后进行分配。

前湾最东头是两户比邻而居的杜姓兄弟,在他们的屋后有一片小鱼池,不属于生产队的鱼塘,也不算他们家的自留地,由于外面有许多荆条扎成了篱笆,使得这片小鱼池纯粹成为他们两户人家私用于洗衣洗菜的地方。但是,这个小鱼池却和生产队的鱼塘连在一起,碰到下大雨,生产队的鱼塘放水是需要经过杜姓兄弟屋后的小鱼池的。这样,生产队的鱼儿就很可能进入他们家的小鱼池。

小鱼池

一年夏天,大约是8月份,阿远闲来无事,突然意识到杜姓兄弟屋后的小鱼池实际上没有主人的,觉得他们揩了公家的油,很不公平,于是,他就和他那个之前与他一起合谋湖南婆婆家甘蔗的堂兄合计了一下,拿着抓鱼的赶缯子,拎着大篓子,就直奔那个小鱼池。阿远握着赶缯子,他堂兄就在小鱼池里搅动,大约20分钟,他们整整打捞了大半个洗澡盆的形形色色的鱼儿。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事情就败露了。杜姓兄弟的家人一看小鱼池的水异常混浊,知道大事不妙,左打听右打听,左分析右分析,最终认定是阿远他们干的。

于是,杜家老爷爷就站在屋后对着阿远家住的后湾指桑骂槐地破口大骂。小哥哥居然还不觉得理亏,振振有词地说:“又不是你杜家的坑。”杜家老爷爷反唇相讥:“也不是你们家的坑。”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上面两件荒唐事,阿远都是与同一个堂兄合谋作案,受害人都是姓杜,性质都是有点小偷小摸,损人利己。这些荒唐事,在过去抑或现在,都是不应鼓励的。好在阿远有顿悟、有觉醒。从这个意义看,如同恩格斯所说,“年轻人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何况还是小孩子呢。淘气也罢,荒唐也罢,觉悟才是最重要的。那么,阿远还有哪些淘气的行为?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往期回眸: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一:开篇絮语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4987041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1)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26270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2)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31080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二:读书郎篇(3)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50033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三:放牛娃篇(1)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053147

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三:放牛娃篇(2)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9500347/notes/85124695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邻家阿远的五彩记忆之四——淘气包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