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其实自己一直在写东西,当然我不觉得那叫坚持,就是一种习惯,我喜欢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我觉得写出来的东西能让人思考,所以之前一直在写日记,拆书,观影心得之类的东西,不过一直没有公开。

一是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公开也没人看,说不定还会有人百般挑剔。

二是觉得没有必要,写东西对我而言是一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就更冥想和做白日梦是一样的,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

直到去年下半年我看了《人生效率手册》之后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当然这个答案还在不断的调整,不过大方向有两点。

首先,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据我自己的观察,写作是我的一个优势,或者说坚持写作。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而是因为这是我做起来不那么困难的一件事。樊登曾经讲到过,可能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工作能让你做起来非常愉悦,停不下来,但是退一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件事,你做起来没有别人那么费劲,这就是你的优势。比如樊登的父亲经常把做数学题当放松,所以成为了一位数学家。

其次,能收获相应的价值。

生而为人,总得吃饭。价值一方面是指物质财富。当然很多事情都能够创造出价值来,就像以前我们都觉得玩游戏是玩物丧志,现在就有了发达的并且能够赚钱的电竞业和各种游戏主播。能够支撑我们过上稍微富足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就应该满足了。另一方面是能实现人的价值。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有影响力”,通过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整合,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目标。

再者,兴趣。

考虑了自身优势是让这件事有可操作性,价值是为了能持续下去,现在通常叫长效机制。最后才是兴趣。

可能小时候受的文化都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老师,但不一定是老板。兴趣在这个框架里的作用是让你找到乐趣。就这一点我回顾了自己上大学以及毕业后的点点滴滴,首先我喜欢心理学,尤其是在《圆桌派》里了解了李玫瑾之后,我就把李玫瑾老师当成为我第一顺位的目标人物,也就是成为一位对中国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家。其次,前面也提到,我喜欢写东西。我觉得写出来的东西是能够带动你去思考的,比起说话聊天,写东西会更严谨。

然后我就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成为这么一位心理学专家。首先一定是丰富的专业知识,其次是曝光度。中国不缺专业的心理学专家,而且如果一个人仅仅专研学术也不一定能影响到他人,还缺少一样东西,就是曝光度。中国有很多顶尖的心理学家,但是我们可能只会听过武志红,李玫瑾,这就跟曝光度有关。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学习心理学的,不会接触到深奥的心理学知识,我们能了解心理学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媒体。我们可能会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比如《巨婴国》或者一些公众号推文,学习了一些知识然后应用于实践。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专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只有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才能影响更多的人。而知名度和曝光度需要的是持续不断到的输出。写作自然成为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个月后开始有品质的持续性的输出。而这一个月,我会开始在这个平台分享,长短不限,每天一个话题或者人物或者影评或者拆书。一来是锻炼提高能力,二来是摸索以便给自己更好的定位。

(一下子写了一千多字,可能我真的是个话唠)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