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合群,何为不合群?
我们时常看到,有些人穿梭在很多个群体中间。今天有这样的聚会他参加,明天有那样的聚会他依然参加,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群体活动,一定会有他的身影。也有一部分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聚会,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这两种人是不是就是,一个是所谓的合群,而另一个就是所谓的不合群呢?
一直以来,外界对合群和不合群的人似乎有一定的偏见。好像所谓合群的人,就能够融入集体当中,也比较受欢迎;而不合群的人,似乎就很容易受到排挤。而且,有时候合群的人看不惯不合群的人,不合群的人似乎也看不惯合群的人,他们形成了一个对立面。合群的人认为不合群的人独来独往,没意思。不合群的人又觉得合群的人是一帮乌合之众,随大流、无主见。这么想来,这两类人群还真有点意思,各自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去年看《奇葩说》有这样一个辩题:不合群需不需要改?
当时看到这个辩题,感兴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也很想知道到底不合群的人,需不需要改变自己去合群。所以,就把这一期的《奇葩说》看完了。
正方辩友认为,不合群一定要改。
认为改变是一种突破,只有改变了不合群的状态,才能走出去,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让自己更优秀。不改变,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一只井底之蛙。认为不合群是一种不想长大的行为,像小孩子一样只在乎自我。而且合群也不需要合天底下所有的群,找自己喜欢的群合群就好。认为合群不是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陈铭更是讲到:每个人的自我是由他所在的群体塑造的。此时不改,将如何形塑未来的你?
反方辩友则认为,不合群不需要改。
认为不合群是自己的选择,不合群不是不能合群,而是不想合群。合群的人一般都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不合群是不想为不喜欢的群而改变自己。不合群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合作,而他们在充分合作的背后,是为了换取不合群的空间。
具体是正方赢了还是反方赢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双方的观点都有理有据,辩论过程很激烈。不得不佩服这些辩手,相当的厉害。
不合群的人往往朋友较少,圈子也小,看到的世界也只能是一部分,“井底之蛙”形容的非常贴切。但想想从小到大不合群的,一般都是学霸,就是家长嘴里的“隔壁家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不是交友上。这样想想,似乎我还是合群的,因为我是个学渣。
合群的人呢,有时候又没有自己的主见,一起吃饭,他们都是随便啊,吃什么都可以,随大流。
但是,看似合群的人就一定和群吗?看似不合群的人,他们是真的不合群吗?
反方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可,就是“合不合群是自己的选择”。
合群有事后会是一种假象,有些人看似合群,实则并不想合群。也许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是用合群来掩盖内心的孤独。也许他们委屈了自己,求得大家的周全。也许他们只是不想被排挤,才选择合群。他们可以不合群,但是他们选择了合群。而有些人,看似不合群,实则内心是特别想合群,融入这个群体的。那些被排挤的人群,是他们不想合群吗?并不是,而是群体的排挤,让他们没办法合群。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由于学校里的各种流言蜚语,被学校的同学排挤,同学们都对她各种刁难,甚至是欺凌。即便她想融入这个集体,现实已经把她打入地狱,她没得选,只能被归结到不合群的那一卦。
合群不是要合所有的群,不是要让你不停穿流于各种群体,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和让自己相处舒服的群体在一起。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群,不适合的群强容,那不是自找没趣吗?所以,选择合群,也要选择合适的群。
既然是合群,就得有群可合。合群,也就表示你被动去接受一个群体,融入它。但你也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自己创造一个群体,让别人融入你的群体。
想想看,每次你想融入一个群体的时候,这个群体一定有你想要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人吸引你,才能让你融入它。但如果,你是那个闪闪发光的人,就不是你去融入别的群体,而是别人被你吸引进入你创造的群体。当然,在创造这个群体之前,你必须是个不合群的人,因为你要打磨自己,才能让自己有一天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吸引来更多的人进入你的群。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但如果你另起一行,那就得他们来合群了。
合群与不合群实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合不合群是个人的主观意愿,主体是“我”,在乎的是“我”的主观感受,所以,在抛出“应不应该合群”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替你来选择。当你自身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时候,实则是对自己的不肯定,不认可,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当你自身精神富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再问“该不该合群”这样的问题了。
回想自己从中学到大学,到毕业工作,再到现在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从合群到不合群,再到合合适的群,最后到不合群的过程。
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都特别想合群,不想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异类,受到排挤,所以参加各种活动,似乎要和所有的人打成一片才好。慢慢的开始相互了解,参加各种聚会的次数开始减少,开始选择相处舒适的人交朋友,再后来,自己的圈子开始稳定,朋友聚会总是那么几个人,这时候也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圈子。最后,你开始走上坡路,慢慢都没人与你一路,走着走着,也就成了孤单的自己,成了不合群的人。当我们进入到下一个成长阶段的时候,又开始了这样的循环。
因此,随着我们心智的成熟,合群不合群已经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道选择题。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群,适当的时候选择不和群才能够成就自己。
高处不胜寒,总有人肩并肩走过一段时光,而后便走散了,你只能自己埋头往前走,早已顾不暇别人。此时,不是你选择了不合群,而是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和你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