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成长教练 Day 10 教育者的基本态度

经过了昨天一天的休整,今天的状态非常不错。

其实昨天我在家休息了一天,原本打算用休息的这一天,点个全卡,然后早早的把学习任务完成,不要再熬夜。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一下午都在看电视,连午觉都没有睡,由于看了整整一下午电视,晚上觉得有点累,就继续看电视,反正不想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挺纠结的,心里还惦记着今天没完成学习任务,一边看着电视,之前的学习的很多东西也在我心里绕。但是实在不想看书打卡,我就告诉自己,信任我的机体,就先放下课程,想做点什么,做点什么。

到了今天,状态不一样了,变好很多,一些之前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今天好像找到了点感觉。

通过这个体验,再加上今天的学习内容,我得出以下结论:

1、对自己接纳可以治疗焦虑。我昨天的状态不好,我有些着急,更有些对自己失望和沮丧。后来告诉自己,一是要充分信任自己,二是保持开放性,觉察自己的每一种感受。然后我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我认为也许自己需要停一下。(PS:心里还有一种声音,也许就是犯懒,但是Who cares.)

2、船长所说佛偈“你执着着什么,什么就困扰着你”,有时要学着放下。自开始少儿成长教练的航行以来,课程节奏加快,难度升级,权威弱化,自主增加,这些都让我不适应,但是又特别想把内容都学会,全部都吸收成自己的。事实上,我没有做到,所以我越执着于此越觉得焦虑、着急。这时候顺从内心的感受,停下来,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反而事半功倍或者有意外的收获。凡事不能一头钻进去闷着头去寻找,走不通还要急得原地打转,有时候需要跳出来换换脑子,再进去可能就不一样了,原来路在这里。

3、“处处有留白,等待着发现”。前几天的学习引发了很多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又有很多疑问,相信并存疑。当时想内容这么多,船长为什么不能讲的再透彻一些呢。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思考中,有些疑问就自己找到答案了。

4、共情理解的作用巨大,远超我原来的认知。前面提到自己对这几天航行的不适应,其实自己并没有对这种不适应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质疑。今天早晨在上班路上爬楼听昨天舱内小伙伴的分享,有好几名小伙伴提到自己的学习感受,真的和我非常相似,听到他们的分享,我一下子就不再质疑自己了。特别是看到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里写到:“终于有人理解我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想分析或评判我,现在我可以成长和学习了”,真的觉得这好神奇啊。在舱内,我和小伙伴们互为学习促进者,当我发现他们可以感受到和我一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就不再是困扰,不再是问题,“成长和学习”就顺利启动了。再一次惊叹这一过程的神奇和罗杰斯的智慧。

5、学习的促进者的真实性,需要促进者进行较多体验并且保持真诚,这非常重要。我昨天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用本该学习的时间看电视,这不正是儿子这个周六做的事情吗?我当时不就因此质疑怎么对孩子完全信任呢。现实情况是,我也会做这样的事情,我有和他一样的经历,那么也许他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但是不同的是,没有人评价我(除了我自己),还有学习的大团体,还有小伙伴的共情理解(虽然不是主动赋能,效果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今天又步入正轨。

这一点我在看《死亡诗社》时也有注意到,尼尔几个人在山洞里聚会,有时候有的人会跑题,会胡闹,但是用不了多久聚会又会回到正轨。我想如果我作为监督者在现场会怎么样。我可能看他们跑题了,会忍不住去提醒去干涉或者批评,。现在看来,如果监督者批评了反倒会效果更差,学习者会因为监督者的干涉行为关闭自己的评价调整功能,还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到监督者的评价干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转移了对原本主题的关注。

这一点还部分解决了我前几天的疑问,正常情况下,自由的人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孩子也应该具备这种能力,我看似给他自由,其实还是暗地里观察,一发现问题还没等他自己启动调整程序,我就跳出来评价干预。

是我自己的真实体验让我认识到这个问题。

还想再梳理一下我观看《死亡诗社》和学习《论人的成长》的其他感受和思考,比如:我们总有一天会变成蛆虫的食物,所以“Seize the day”;比如:撕掉别人给你的框架,“Be a free thinker”;比如: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完全自由;比如:时刻提醒自己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一旦你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必须要换个角度再看;还有:尼尔为什么自杀,都有那些因素;还有:学生甚至比治疗中的来访者更多疑,我就在边学习边怀疑边求证的过程中。但是又到了这个时间,我听从机体的选择,我需要早睡觉(尽管已经有点晚。

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儿成长教练 Day 10 教育者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