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

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以他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世界,他的作品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命题,关于背叛,关于灵魂与肉体的分裂和统一,关于身份的确定,关于自我存在价值的追求,关于快与慢,遗忘与记忆的思考等诸多人类存在问题,都在作品中呈现出来,通过小说探索人存在的可能性,关注人的存在。在物质经济和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而人被异化,人的自我意识被逐渐消解的现状下,他的作品唤起人对自身境况和自我存在的思索,使人不至于在社会洪流中迷失自我。

托马斯,特蕾莎和狗卡列宁

在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以灵魂与肉体的分离确认自我。

“生活是一个陷阱,对此人们始终都明白,人生下来,自己并没有去要求,就被关闭在不是自己选择的注定要死亡的肉体里。”特蕾莎的命运就是如此。灵与肉的和谐统一是特蕾莎确认自我存在的方式之一,然而现实世界的体验处处都向她证明了灵魂与肉体具有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和矛盾性。灵肉统一是特蕾莎自我满足完整性的本质体现,然而她的自我始终是破损、分裂的。

电影《布拉格之恋》剧照

特蕾莎自我意识的确立始于她的母亲世界。母亲的世界是一个只有肉体而没有灵魂的世界。特蕾莎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和母亲一样的肉体,认为是“耻辱的象征”,盼望有一天能逃离母亲的世界。为了让灵魂升上肉体的甲板,为了寻求精神家园,特蕾莎乘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逃离了母亲的世界,投入了托马斯的世界。然而接二连三的噩梦又将她送回她逃离的世界——一个与母亲世界一样赤身裸体的世界,一个耻辱的世界:“她光着身子,跟着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一个接一个地绕着游泳池走。穹顶上悬着一个篮子,托马斯高高地站在上面,他吼叫着,逼她们唱歌,下跪。一旦有人那个动作做错了,他就朝她开枪,把她打到。”托马斯的世界,仍然是一个“集中营规范化的象征”,是肉体的大本营。

特蕾莎的每一次逃离都是在“灵魂与肉体”之间的痛苦挣扎。她的灵魂和肉体始终被迫分离,始终无法让被封存已久、压抑苦闷的灵魂上升到肉体的甲板。她无力承受托马斯肉体的不忠,亦无法忍受灵魂和肉体不能协调所带来的痛苦。在母亲和托马斯的眼里,特蕾莎始终处于自我缺失的状态,她是母亲肆意践踏肉体、夸耀丑陋时竭力忽视的“他者”,她任何自我保护和自我展示都遭到母亲的鄙视和嘲笑,“在这个世界里,青春和美貌了无意义,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一具具肉体彼此相象,而灵魂是根本看不见的。”她逃离母亲的世界就是想竭力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然而托马斯的世界也令她软弱,就像托马斯一再强调“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 他不能把这个放着孩子的篮子往水里放,任它漂。她被他所保护,在他的强大里寻求庇护和依靠。她是他男性世界的“他者”,没有自我存在的根基。特雷莎在托马斯那里同样找不到灵魂和肉体的统一,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

参考资料: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小说的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