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为自己

——抽猫的烟(何小展)

不知是否有笔友同我一样,近年来总不时提醒自己几个或许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去成为自己?

稀里糊涂过了二十来年,青涩褪去,轻狂不再。终于还是绕到了这个大命题,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是在曾仕强教授的留声机课堂上,我大概和很多听者朋友的反应相同,不假思索喃喃道:“竟还需要去做了什么才能成为自己?”当时有一丝疑惑,更多的还是惊奇。

后来我是这样理解这个“成为”的,我们不妨拆开它来咬文嚼字一番:“成”是一种状态,在这里是达到的意思,“为”则是做。在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中都不难找到答案;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要见的人、要做的事;也有独自需要完成的使命。儒家讲的是社会和家庭责任,是人生担当,佛家和道家强调个人修行。大到家国天下,小到个人修为,皆离不开“价值”二字。实现自我价值,便是成为自己。

每每想到这里,曾国藩讲的“”只有敬德、修业靠得住”的经典语录便浮现脑海,可是,要如何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找寻精神独立、人格独立的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五年前纠缠了很久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似乎以我当时的年纪根本无法作出回答。并且与此同时,我正在陷入此阶段难逃的劫难。因为曾做出小小的成绩,尽管在后来看来甚至不值一提,可当时却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轻狂、傲慢、无知、虚荣、浮躁……填满了我的生活和工作,被对未来肤浅的错误判断和内心空洞深深的恐惧所包围,显然我身上的致命缺点暴露无遗,随即而来是人际关系逐行渐远,事业一败涂地,重要的抉择恰好完美错误……

这一切究竟为何?负债上路20个月的煎熬,我开始反思,尝试复盘,也对比过一些不同阶层、不同时期的前人的经历,发现我也不过是在规律当中,并没有多特殊,只是欲望的奴隶罢了,瞬感跌倒得早的庆幸和自己的渺小!祸兮福兮,坠落深渊也换来了更自由的精神,这大概就是哲学问题的魅力所在,我寻找更多好的问题和思辨。

我开始关注中国哲学,关注提升自我,正向投资自己,注重培养兴趣爱好,决定走出笼罩已久的雾霾,回归生活。偶然在短视频上刷到与《关注圈影响圈》中高度契合的佛家理论,于是换了三个问题:我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把对外界的好奇转换成向内,我如释重负;既然很多事情无法遂心,那就干脆给捋不清的思绪和生活来个断舍离!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当不再执意想去掌控一切的时候,一切自然不用担心失去。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一句有何不可,岂不来的更轻松。

看待人与人,人与物。我尝试以上天赐予的缘分来当作主导,以激发自身能动性为宗旨,放下我执,不再对外界有期待,做了一系列的减法,潜心修炼。没有过多的喜悲和情绪起伏,静静享受自己的生活。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看世界的任何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要让风景跑到眼睛里来,让山水的精神收到眼神里来。”他强调的精神内敛,是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出现再诱惑的事物也不会“着了相”,而是轻松愉悦的滋养自己。我想,真正的去成为自己,这一点要突破。

年轻的心总是容易被各种情感所纠葛;好像美好的事物总要夹带一丝凄凉感;民谣很穷,女孩很美……人们都在这不同阶段西西弗斯般的命运当中逐渐了解自己。爱上了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也好,它能获得成就感,获得能动性,获得无所不能的力量;动了恻隐之心想去占有也好,面对自己的欲望和不堪,选择正视它,了解完整的自己。修行的路会很长,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情选择合适的同伴和路。

我赞同曾仕强教授的一句观点:“当你找到此生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就是你的使命。”诚然,修行路上已经知晓上天赐予的任务的道友是幸运的,值得祝贺;只是每个人际遇不同,早晚不一;能否实现大的社会价值,能做的就是保持状态,积蓄能量,会不会有大机缘来临,能不能突破阶层等等……那是有一个宇宙的终极Bigboss在控制,我很少费心。当下,或潜龙勿用。然不虚度光阴,将能量做大,投资自己,积极生活,是修心修行的必经之路,保持这个状态即是在为成为自己做出努力。

生而为人,尤其是长在华夏,任重而道远;

与欲望和平相处,简单生活。

最后我引用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真正的自由者,没有内部的对抗与暴力。

他总有办法让他的理智与情感相安无事,

让他的责任与欲望相亲相爱,他和他自己相处融洽。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