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高不高,取决于你画的多不多

文 / 董小琳

现在的我,特别犯愁过周末。

为什么?

因为这一个来月,儿子的咳嗽一直都没好。中药西药喝了不少,可就是断不了根。

平时还好,到了周末,儿子就想让我们带他出去玩。可是老公觉得他还没好利索,再加上这大雾霾的天气,就劝他先在家里把病养好。

刚开始,爷俩还是商量。渐渐地音量升级,音高也跟着升级……最终变成了儿子的嚎啕大哭,老公的“再哭,你一天也别想出门” !

这就完了?不存在的。

看爸爸的路线走不通,儿子就直奔我来了:“妈妈,我想出去玩……哇~~~”

这时,如果你劝他:别哭,听话……估计跟什么都不说没什么两样。

突然,我想起来最近看过的一本书:可以试个新方法。

“儿子,你看,这是现在的你。”

“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哭,然后爸爸更生气,然后你真的有可能就一天不能出门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现在不哭了,然后过一会妈妈带你去小区里转转。说不定能捡几片叶子回来,咱们做书签,好不好?”

看着我画的示意图,小朋友真的不哭了。然后,我俩就顺利地通过“不哭”路线捡了树叶,做了书签。还顺便在小区公园里玩了一会儿滑梯。

为什么平时磨破嘴皮子劝都不管用的情况,一张图就解决了呢?

这就要说到给我灵感的这本书了。

它就是由荷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威廉明·布兰德所著的《创意沟通,都是画出来的!》。

乍一看,这本书很像儿童的简笔画教程。

实际上,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即使简单的绘画也能成为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在各种商务场景中分解复杂问题,提升团队凝聚力,获得职场成功。

因此,这是一本针对职场人士提供沟通效率的书籍。

而且,方法简单易懂。不管画得好坏,至少谁都能画几笔简笔画。

更重要的是,通过刚才我和儿子沟通的例子,就能分明感受到:与普通文字语言沟通相比,视觉沟通的效果,好得不是一点点。

脑科学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75%都被用来处理视觉信息。因此,用视觉化的方式阐释事物,则能轻松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视觉思维

说它不是简笔画教程,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视觉思维。

利用这些模板,我们则能在职场中,轻松实现愿景制定,目标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共享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面这棵——生命树。

树木需要水才能生长,那么要实现愿景,你需要投入哪些资源呢?

树干代表生长的基础,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枝叶代表了生长方法,你的战术和目标是什么?

苹果是果实,你想获得的收益是什么?

其他的像代表愿景的太阳和代表风险的锯子……等等,包含了一个人发展所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而且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制定完个人发展图景,还有团队成员的:

洞察客户需求:

跨部门合作的沟通:

总之,职场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图画,得到解答。

梳理大脑

读这本书,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不是在“读”书。

没错!我要有一个画板,至少手边要有纸和不同颜色的马克笔。

只有跟着书上的描述进行练习,才算是读过这本书。

而且,只要真的动手做了,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大脑被梳理的畅快。

从混乱到清晰,从复杂到简单。

我们不仅学到了视觉表达思维的方法,更顺便在练习中,就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了。

属于愿景的部分去愿景单元,属于执行的部分,交给大脑的指令单元。

各归其位,各就各位,蓄势待发。

如果你对自己目前的思维状况不满意;

如果你急需一种更高效的沟通方法;

如果你喜欢用生动的绘画与自己和他人沟通;

但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这本《创意沟通,都是画出来的!》,就是你需要的。

PS:那天,我在儿子的书里又看见了我画给他的那副图。儿子说,每次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总会拿出来看一下。

在视觉沟通方面,你曾经做过哪些尝试呢?

不妨留言给我,我们继续讨论。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

你可能感兴趣的:(效率高不高,取决于你画的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