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陈寅恪:双目失明,10年写80多万字,为青楼女子立传托其心志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这位备受尊崇的学术巨匠,在恐吓的高音喇叭声中离开了人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的离世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直到2003年,他的骨灰才与夫人合葬在江西庐山植物园内。墓碑旁,赫然镌刻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0个大字。


在六十五岁时,陈寅恪拖着病体开始撰写他晚年最重要的著作《钱柳因缘诗释证稿》,也就是后来备受赞誉的《柳如是别传》。他对这部大著的缘起曾提及,他在少年时期随父亲在南昌夜逛书肆,购得钱牧斋序文的《吴梅村集》,读后对其着迷,多年后仍记忆犹新。之后,陈寅恪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研究钱谦益与柳如是之间的因缘关系。


许多年后,陈寅恪在昆明躲避战乱时,偶然得到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的一颗红豆,这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二十年过去了,逐渐进入老年阶段的陈寅恪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着无尽的痛苦。


这时,他收藏的一颗红豆触发了蛰伏在心中的相思之情和追述之门的开启。由钱柳因缘联想到明末清初宁死不屈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柳如是的光芒点亮了陈寅恪的心胸,成为他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由此,他心中的情感岩浆汹涌而出,洋洋八十余万言的皇皇大著就此开篇。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学术生涯中的“发覆”典范之作,为民间奇女子柳如是的身世揭秘。由于当时的迂腐者和后世的轻薄者对她进行了讳饰诋诬与虚妄揣测,导致人事全非,声名湮没。因此,陈寅恪感叹“明清痛史新兼旧,好事何人共讨论”,并立志“推寻衰柳枯兰意,刻画残山剩水情”。


在历史叙述的语境中,柳如是曾被描述为明末清初一个倚门卖笑的烟花女子,钱牧斋则被视为卑鄙无耻的下流人物。1931年5月,傅斯年在钱谦益的《牧斋有学集》封面上题了几句话:“此老行事奇丑,斯文之耻辱,人伦之败类也。然卅载风流,数朝掌故,其书固不可删,存之益彰其丑焉。”从傅氏尖刻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知识分子阶层对钱牧斋的普遍态度。


然而,陈寅恪在对钱柳的著述进行“发覆”之后,肯定了柳如是是一位具有民族大义、有气节、有主见的忠烈才女。他认为,柳如是被厚诬、封杀、讹传、扭曲的生命形态,与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命运相似。因此,陈寅恪的“发覆祛疑”之功,除了为钱柳二人辩诬洗冤的表层意义,还暗含为中国文化在现代历史命运中清洗烦冤、发覆祛疑的深意。


在这个明清易鼎的时期,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比五尺男儿更加看重家国和民族大义,她秉持独立思考,拒绝歪曲自己的学术,展现出凛然正气,以迎合世俗的喜好。这种品质让身处那个时代的陈寅恪深感共鸣,


他探索文化良知,寻求天道转圜,发思古之幽情。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一位目盲病弱的老人,在内化史料的同时有了新的感悟和生命体验,才不惜在暮年穷竭心力,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彰显我民族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大书,凝聚了陈寅恪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以其丰富的史料和精密的排比、考据,与穿插其中的天才感悟融为一体。这部作品无疑是百年中国一位大学者奉献给人类的世纪杰作,浓缩了他的学术精神和思想自由。


1962年6月10日,已是七十三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陈寅恪,不幸在入浴时滑倒在浴盆中,导致右腿股骨颈跌断。随后,他被送往中山医学院第二附院进行治疗,但由于疼痛过度,他昏迷了三天。医生们担心他年纪偏大,如果进行开刀手术,他的体质可能无法承受,因此经过家属的同意和陈寅恪本人的认可,采取了保守的物理疗法。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他的断肢再也没有恢复。


陈寅恪的目盲和足髌问题,使他失去了活动能力。他整日躺在床上,或者被抬放到一张矮脚藤椅上静坐。外界的光明与他彻底绝缘,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孤独陪伴着他。


在面临艰难时局和破碎心境的情况下,陈寅恪立下了完成最后一件因缘大事的雄心大愿,即完成《柳如是别传》的创作。他不惧辛苦,经过助手黄萱的协助,挖掘沉隐,终于在1964年夏天完成了这部长达八十余万言的巨著。


许多人对陈寅恪花费大量精力为一个青楼女子作传表示困惑。然而,那些真正了解陈寅恪的人却给予他热烈的赞扬。


柳如是虽然是一个烟花女子,但在明清两朝交替之际,她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这和陈寅恪站在时代交叉口的处境有何不同呢?


这部历时十年的心血之作,为中国历史传记文学开辟了新的篇章。其中的甘苦和坚毅精神感动了天地和鬼神。而这一“鸿篇巨制”的萌生和问世,起源于陈寅恪的少年时期,完成于他人生的晚年。这是陈寅恪构建的托其心志、明其理想的又一心灵丰碑。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曾说过:“若非有无比坚毅之心力和不屈信念,焉能完成此大业!人类文化史数千载中,失明史家之能撰大著,其类殆罕;陈先生之业绩,称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这一大奇迹无不可也!”这句话充分肯定了陈寅恪的毅力和坚毅,以及他在中国史学界所创造的伟大奇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陈寅恪:双目失明,10年写80多万字,为青楼女子立传托其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