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机构的带领下,与伙伴们一同看了《村小的孩子》,蒋导也亲临现场,细细品味,本片以记录片的形式展现一村小的教育、生活现状,呼吁大家多多关注留守儿童。
在本片里,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据统计,这里幼儿园到二年级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的占比高达80%,他们大多与家中老人生活在一起。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异乡人的滋味,他们最懂,想改变却无能为力。
曾几何时,他们也仰望天空,思念远方的人,思念那一寸土地。
“十分思念是什么?”
“是看了以后还想看。”
他们的脸上,是淳朴善良的印记,他们的话语,是乡野田间的奏歌,没有花哨的手机软件侵蚀他们的内心,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滋润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与鸡鸭猪牛作伴,蝉鸣也为他们谱写生命的乐章,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原始的滋味。
这里似乎与外界之间有着一道厚厚的墙壁,他们在这边,我在那边,无法听到彼此的声音,没有人想去捶打与抗争,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如此这般与世隔绝,着实让人心疼。
“你知道现在的主席是谁吗?”
“毛主席”
“我国的首都在哪里?”
“(笑)不知道。”
“天安门在哪知道吗?”
沉默……
不知道国家主席,不知道首都,不知道天安门在哪,不知道北京奥运会。时间好像在这里戛然而止,孩子们天真烂漫的面庞下是对外界的一无所知。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小男孩,出生时母亲就难产去世,父亲不管他,亲人离世,姐姐扛起了整个家,他只能认真读书,走出这座大山。同村的小云洁本该去镇小读四年级因孤身一人奶奶不放心不得已在村小又重读一次二年级,听到她说心愿就是去镇小读书,让我不由得感叹,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更别说念书了。
不仅如此,学校也一直面临着众多困难,因撤销教学点,村小领导不得已自己搭建学校,可学校环境实在太差,蹭一下墙壁衣服就变白,地板永远扫不干净,操场篮球场地板都裂了,代课工资低,根本没老师愿意过来。
试想当下,面对这样的环境,很少有人会主动站出来愿意去,我也一样。耳朵能听到的往往是美化过的,现实中远没有那般美好,乌托邦只在想象之中。
留守儿童当中很多也曾对知识表示无限的渴望,但岁月留给他们的却是遗憾与无奈。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责任、更需要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带去那拨开黑暗世界的光明。
也许这个世界时常会出现不公平,也许我们时常向周围呐喊,也许事情时常不如我们所想,但我们要永远的做好自己,尽可能自由地活。就像我始终觉得,教育可以改变很多,我们也可以改变很多。
时隔数十年,蒋导再次讲起纪录片里的孩子,那个小男孩已经考上了一本,姐姐也已经买了房和车,准备结婚了,而小云洁今年也高中毕业即将踏上大学的征程。
我是浪漫主义,又是现实主义,我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父辈努力走出了大山,都在国家机关单位工作,而我也踏上了和我父亲一样的道路,但我也不得不说,实现阶级的跨越太难,我依旧是那个活在父亲羽翼下的小朋友。
故事的最后,我们期望的都成为了现实。故事之外呢?又有多少地方还在面对这样的困境?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