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阿底峡的故事(下)

大家好!

今天是一心讲堂《菩提道灯论》的第七堂课,也是有关阿底峡尊者故事的下集。

今天的课程,时间会有点长,内容有点多,大家要先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今天的课程还会提到很多地名和人名,这些名字大家以前可能都不太听说过,或者不是很熟悉,有可能会听得有点迷糊。但这也没有办法,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将提到的很多人物,后来在整个藏传佛教及各大宗派里面,都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上师。虽然在故事里听起来有点像是路人甲的感觉,但是实际上,人家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因此,我想大家在这里能多了解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回顾一下上堂课的内容,讲了阿底峡尊者在印度学习和修行的经历,后来在强丘沃的邀请之下,来到了藏地,在阿里地区弘扬佛法。后来,仲敦巴前来拜访觉沃杰,成为了他的上座弟子。另外,纳措译师曾在印度僧人面前发毒誓,「三年之后,一定会护送尊者返回印度」,眼看三年就要期满了,所以觉沃杰也不得不按照计画,启程离开藏地。但是由于战乱的原因,一行人到了边境的时候,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行,无奈之下只能掉头往回走,回到藏地暂时避难。

为了向印度人说明,觉沃杰没能及时返回印度的特殊情况,觉沃杰和纳措译师,合写了一封信,寄回印度。同时,还寄了一部尊者亲笔所写的《菩提道灯论》。那印度人看了《菩提道灯论》和书信之后,对《菩提道灯论》高度的赞扬,也表示同意尊者可以在藏地多停留一段时间,同时,他们还请觉沃杰撰写一部有关《菩提道灯论》的注释。

于是,觉沃杰一行人就这样回到了藏地,来到阿里的芒域地区。他们在那里停留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建立了一座叫做「白色寺」的寺院。

【阿底峡重返藏地】

——卫藏一词的解释——

这里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藏地的地理画分,这样的话大家对阿底峡尊者当时的行走路线,能够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如果我们看地图的话,西藏的最西边是阿里地区,接壤印度,东南方向就是中藏。「中藏」如果按照藏文翻译的话,叫做「卫藏」;在元明时期的文献当中,也称作「乌斯藏」。不管怎么说,中藏、卫藏其实是一回事,只是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这里先统一说是「卫藏」,这样的话大家就不会搞混了。

卫藏,由「卫」和「藏」两个地区组成。「卫」的这区,中文也叫「前藏」,大概就是拉萨和周边一带。「藏」的区域,现在也翻译成「后藏」,大概是现在日喀则一带。所以,「卫藏」是「前藏和后藏」的统称,也就是日喀则加上拉萨和周边。

阿底峡尊者当时进藏的路线,大概就是从阿里出发,一路从「卫藏」中的后藏,慢慢来到前藏。也就是说,从藏地的西北部,往东南部行进。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仲敦巴写信留人——

上堂课讲到所有藏族人都不希望觉沃杰回去印度,但是又没有人敢开这个口,多亏了仲敦巴足智多谋,想了一个办法,来留住尊者。

什么办法呢?他给卫藏的头头脑脑、高僧大德们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由他们出面,来邀请觉沃杰。这样一来,觉沃杰一定会去卫藏,自然也就不会马上回印度。在信中,仲敦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好多位,在卫藏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名僧,比方说,菩提惹扎(Bodhiraja)、俄列贝喜绕等等。

这些大人物收到信之后,就聚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这件事情。会上,有人提出说:「据说这位印度班智达,好像拿的是一个白色的钵,听起来像是外道,可能对我们卫藏没什么帮助。不如我们就收集一些黄金,派人给他送去,打发他走吧。」因为在藏地,出家人用的钵,基本上是黑色的,没太见过白色的钵,也没太听说过,所以就觉得有点奇怪。

这个时候,另外一位高僧叫做嘎瓦释迦旺秋,他说:「我觉得并非如此。此人是由强丘沃邀请来的,而且听说在印度也是声望颇高,有『印度班智达之顶严』的称号。所以,有可能并不是像您说的那样。」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好像挺有道理,于是就说道:「若真如此,他可能就是比较与众不同吧!那就从卫藏的僧众那里征一些税,筹一些金子,想办法把他迎请到卫藏来吧。」大家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三大弟子「库俄仲」——

这里先来了解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三大弟子——库、俄、仲。在觉沃杰一生当中,有无数的弟子,他们三位绝对是最家喻户晓、为人熟知的。

首先,「库俄仲」里面的「仲」,就是之前提到的仲敦巴。「敦」在藏文里的意思,有点像是讲师,所以就是仲讲师,他是一位在家人。

第二位是「俄」弟子,他的全名叫做俄列贝喜绕。由于他主要以译师的身分闻名,所以人们称他为「俄译师」。他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藏地的第一座佛学院——桑普寺,就是由他创办的。他有一个侄子比他还有名,也是一位出家人,叫做俄洛丹喜绕。基本上现在藏地学习的这些各大论著,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从他们叔侄那里传下来的。所以,他们二人对藏传佛教的贡献,绝对是可圈可点。

那么,第一位「库」弟子,全名为库尊珠雍中,人称「库敦」,就是库讲师的意思。他也是一位僧人。当时在卫藏地区,这位库敦,绝对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大长老。他不仅精通阿毗达磨,而且上堂课提到的,下路弘法的卢美西喇慈诚传承的后人,也都对他尊敬有加。库敦自己就有僧众逾千人,但这个人不仅声名显赫,也是一位特别有个性、有脾气的人。人不坏,就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库敦突袭迎请——

刚才说到,仲敦巴给卫藏大人物写的信,里面竟然没有提到库敦的名字,估计当时可能是一时着急,忘记了。因此,那些长老们也没有邀请库敦参加这个会议。这么一来,库敦就不高兴了,心想「你们既然这么对我,那我不如就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先众人一步,带着自己的人,骑着马,朝阿里的方向出发,自己先去迎请阿底峡尊者了。而那些开会的长老们,算是尾随其后,不久之后也启程出发了。

此时,阿底峡尊者一行人也正好要离开阿里,一路往南行进。大概是快要到卫藏的时候,听说前面来了一群人,是专门来迎接尊者的。于是,觉沃杰也四处张望、翘首期盼。突然间,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过来,近前一看,只见那些骑马的人,各个头戴羊毛大帽,身披大氅,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

觉沃杰,一个印度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这般行头,于是惊呼道:「鬼来啦!藏地的鬼来啦!」接着赶忙拿起袈裟裹住了脑袋,把自己藏在衣服里面。库敦众人看到尊者受惊了,都十分的惶恐,连忙换了行头,穿上整齐的黄色袈裟。这么一来,觉沃杰才感觉舒服、自然多了。

然后,这些迎请的僧众,便一一走上前来,向尊者行礼致敬,并邀请尊者前往卫藏。觉沃杰这时候,也是眉开眼笑,向众人还礼道:「藏族僧众的生活条件和衣着打扮,果然比印度僧人优越许多。」

然而,就在这时候,迎请队伍里的库敦,气冲冲地跑到仲敦巴面前,问道:「为什么你写给卫藏大人物的信当中,里面没有提到我的名字?」他突然这么一问,仲敦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便说道:「我有提到您啊,那个『俄译师等等』,里面的那个『等等』就包括您。」听他这么一说,库敦更觉得是火上浇油,大声说道:「像我这样的人物,是应该放在『等等』里面的吗?」从此,库敦可是在心里好好地给仲敦巴记上了一笔,他俩的这个梁子算是这么结下了。

——六位大师,五个问题——

不管怎么说,从卫藏来迎请的这些人,总算是见到了觉沃杰。当时在场的,一共有六位大师,其中五位是一起开会的几位长老,另一位就是库敦。他们几个人经过商议,决定向觉沃杰提出五个问题,在当时看来是比较有争议,或者说是人们比较困惑的问题。具体是哪五个问题呢?之后可以再细讲。

总之,听了这五个问题之后,觉沃杰答道:「你们的问题都不算什么,强丘沃已经问过我更多的问题了。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我都已经全部写在《菩提道灯论》里面了。」听尊者这么一说,众人纷纷拿起《菩提道灯论》仔细阅读,果然发现所有的答案和解释,都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他们也就不敢再多问了。

【从阿里到卫藏】

——巴莫巴塘,贡巴瓦请求加持——

接下来,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启程,往后藏方向行进。经过巴莫巴塘这么一个地方的时候,在噶当派中后来举足轻重的知名格西、善知识——贡巴瓦就在这里出场了。当时,贡巴瓦正要去尼泊尔求法,他见到觉沃杰的时候,先是行礼、供养,然后说道:「我要去尼泊尔求法,请您务必给予加持,让我此行没有任何障碍!」他这么一说,觉沃杰马上答道:「你此行必有障碍!所以你就不要去了!我在这边,不仅提供衣食给你,而且也会传授法教给你。」

过去在藏地,弟子找上师求法,没有人会管他们的衣食,得要自己去找饭吃、找住处,不像现在寺院里应有尽有、管吃管住,出家人都是衣食无忧。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了求得教法,这些弟子得自己去化缘、讨饭,然后在上师那,只能得到法教。比如密勒日巴尊者向玛尔巴大师求法的时候,玛尔巴就说:「要嘛给你衣食,要嘛给你法教,你选择一个。」

像觉沃杰这样,又给吃的、又给法教的,在当时简直就是一般人没有办法想像的幸福。但是,贡巴瓦却跟觉沃杰说:「我身上还有些干粮,不需要您提供衣食,您只要传法给我就可以了!」觉沃杰一听,马上就正色说道:「不接受衣食的话,就没有法给你!」看来求法之路,真是形形色色、人格迥异。能像贡巴瓦这样的,应该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了,就好比现在叫外送的送餐服务,而人家贡巴瓦那是什么呢?是送法服务,直接把法送到门前,不仅送餐还送法。话说回来,现在我们很多人学法,也差不多这样,不需要供养、不需要服侍,坐在家里,法就在眼前了,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总而言之,贡巴瓦就这样留在觉沃杰身边,再也没有打算去尼泊尔了。

从阿里到卫藏的这一路,觉沃杰途中还遇到了很多位高僧大德,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以后有机会再一一介绍。

——灿纳,传道歌未果——

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做灿纳的地方时,觉沃杰本来打算要给一群顿根器的人,讲说萨惹哈大师的Doha道歌,但是仲敦巴却制止了觉沃杰传法,他说:「这个法对藏地来说不太适合。」于是,尊者也就悻悻地没有传讲了。

——侍者乃久巴——

后来,他们抵达了后藏地区,觉沃杰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另一位重要弟子——乃久巴千波。

说到这位乃久巴千波,他的一生,那也真是百转千回。他出生在藏地多麦地区,是家里七个儿子当中最小的,因此一出生就被父母送给了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后来,这户人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把他转送给另外一户没有孩子的家庭。结果,这第二户人家也生了自己的孩子。乃久巴的亲妈这时出现了,来跟他说:「我把你生下来,就是希望你可以出家为僧。」因此,他就出家了。有一天,他的妈妈又出现了,对他说:「看来你的出家师父太忙,没有时间教你,你还是去卫藏学法吧!」就这样一波三折,他终于来到了卫藏,也就遇到了阿底峡尊者。之后,他拜在尊者门下,成为弟子,同时也担任尊者的侍者。

有那么一次,乃久巴想着:「自己一直这样当觉沃杰的侍者,都没有时间去闭关实修,可能是自己的福报不够。」这个念头被觉沃杰发现了,觉沃杰就对他说:「如果身口意都能侍奉上师的话,就不需要再另做禅修。」果然,后来在觉沃杰所有的弟子当中,乃久巴的禅修境界是修得最好的、最高的。连贡巴瓦都说:「仲敦巴做翻译,乃久巴做仆人,我跑去实修。但是,到头来,他们俩的境界都比我高。」

总之,乃久巴就这样一路上跟随了觉沃杰,从未离开。

——抵桑耶寺,赞叹大菩提像——

回来接着讲觉沃杰这一行人,一路走走停停,最后终于在阿底峡尊者66岁的时候,也就是西元1047年,到了前藏,抵达桑耶寺。据说,当尊者参观桑耶寺,见到主尊「大菩提像」的时候,不由得感叹道:「这简直跟金刚座的『摩诃菩提像』一模一样!」

此时,很多藏地的名师听闻觉沃杰到了桑耶寺,也都闻风赶来,恳请尊者讲说《般若两万颂》的注释。

——选择常驻地——

而就在这个时候,仲敦巴一直都在考虑一件事,就是尊者常驻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比较适合呢?

当时的选择大概有四个:一个是库敦所在的雅隆地区;第二个是现在所在的桑耶寺一带,属于菩提惹扎(Bodhiraja)管辖的地方;库敦和菩提惹扎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人物,所以都有架子。再来,第三个选择,就是俄译师所在的拉萨地区;第四个,就是当时有一位庞敦所在的聂当地区。如果后两个地方进行比较的话,可能聂当地区略胜一筹。

于是,仲敦巴就致信给庞敦,告诉他说:「你所在的聂当地区,风水又好、气候也好,非常适合觉沃杰居住。所以,你应该邀请尊者到聂当。」庞敦收到信之后,觉得仲敦巴说的有道理,就跟大家宣布说:「这次阿底峡尊者不会去任何其他地方,我会全权负责将尊者邀请到聂当来。」

【阿底峡在雅隆】

出乎仲敦巴意料的是,库敦已经在私底下,跟觉沃杰沟通过,他对觉沃杰说:「如果是让仲敦巴或者庞敦这样的人,来负责您的衣食住行,那您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广大的利益众生。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有能力和资源好好地协助您。再加上,我住的雅隆地区,过去很多赞普都在那里生活,可谓是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如此您自然可以利益更多的人。不仅如此,我还可以给您安排夏天和冬天两个不同的居所,保证您住得冬暖夏凉。」

觉沃杰怎么说也是一个外国人,并不十分的了解藏地,听库敦这么一说,觉得什好,就欣然答应了他的邀请和安排。觉沃杰这么一点头,库敦立刻就在众人面前宣布道:「现在阿底峡尊者由我来全权负责,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带他走!现在我就请他前往雅隆,那些想要听《般若两万颂》的人们,就统统到我们雅隆来吧!我们没空在这里耗时间了。」他这么一喊,仲敦巴心想,这好像有点太招摇过市了,心中有些不安。

——唐波齐,传讲教法——

于是,觉沃杰和仲敦巴就兵分两路。仲敦巴跟庞敦去了聂当,而觉沃杰则随着库敦的迎请队伍,往雅隆去了。到了雅隆地区,觉沃杰等人住在一个叫做唐波齐的地方。觉沃杰在这里传讲了很多的教法,比方说:《般若两万颂》和它的注解、《宝性论》、《辩法法性论》等等。同时,也跟纳措译师一起翻译了很多密宗的典籍。

然而,觉沃杰在唐波齐的这段时间,库敦很多事情都没有按照觉沃杰的意思去办,因此觉沃杰一行人,可以说是过得十分辛苦,甚至有时候连人带马七天都吃不上饭。

仲敦巴那边到了聂当之后,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上师,放心不下。他就告诉庞敦:「我们还是得把觉沃杰迎请到聂当才行。库敦这个人有架子,可能会照顾不周。所以,我先去雅隆看看什么情况,再努力想办法把尊者请到桑耶寺。到时候,你再派人到桑耶寺把尊者请过来。」俩人愉快地决定之后,仲敦巴就启程去了雅隆。

仲敦巴快到唐波齐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他先是找了一名他认识的库敦的弟子,打听觉沃杰的住处。但是,库敦那边的人基本上都不太搭理他,并没告诉他觉沃杰在哪。这时正好来了一位觉沃杰身边的印度弟子,一见到仲敦巴,真是大喜过望,马上就领着他到了觉沃杰的住处。

——逃出雅隆——

当时虽然只是相隔一月有余,但是觉沃杰看起来,就好像是受了一年多的委屈似的,既憔悴又辛苦的样子。他一看到仲敦巴,马上说道:「大优婆塞,快带我走吧!我们大家在这里很辛苦,连那些马匹也是,它们也是如母众生啊!在这儿库敦好像转轮圣王一样,具有三十三天的财物和受用。而我呢,只是一介平民百姓,如同乞丐一般。」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仲敦巴一听,马上说道:「想要去好地方,那当然有啊!您可以去一个叫做聂当的地方,那里有山林草地,连冬天都会开花。」觉沃杰听说居然有这么好的地方,一下子就破涕为笑,说道:「优婆塞!那我们现在就走吧!」但是仲敦巴却说:「不行不行,库敦的权力太大,我们得想一个好办法才能逃跑。」觉沃杰连忙说:「放心,我有办法不让他发现,你不用担心,我们现在就走。」于是,他们连夜收拾行囊,天刚破晓,就动身离开了。

他们走的时候,刚好被一位库敦的弟子看到了,就马上跑去报告库敦。库敦和觉沃杰并不住在同一个地方,而这位僧人却走了像有一个小时久的距离,比平时多出好多时间,却像是怎么走都到不到库敦的住处,最后才总算走到了。通常库敦早上这一会都会在外面散步,但是今天不同以往,不仅没出去,还把大门紧锁,说是有要事处理。这僧人实在太着急了,心急火燎的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就用力地敲库敦的房门大喊道:「您还关着门坐在这干嘛,觉沃杰被仲敦巴抢走了!」库敦屋里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赶忙跑出来,召集人马,要去追赶觉沃杰。

我们知道,三国大将吕布,有他的宝马赤兔,而像库敦这样的大人物,当然也有自己的宝马,不过不叫赤兔,而是叫做黑沙。平常只要他一喊,黑沙就会立刻乖乖地跑到他的面前,但是今天又是不同以往,不管库敦怎么叫,黑沙都在院子里奔来跑去,谁也抓不到。最后,一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牵到黑沙,众人才骑上马,赶紧去追觉沃杰他们。

临行前,库敦还对众人吩咐道:「你们如果抓到仲敦巴,就先打他一个人仰马翻、四脚朝天!」

——河岸分别,库敦求所依——

那回头来看看觉沃杰这边,他们跑到哪儿了呢?

觉沃杰一行人借着朝阳,匆匆赶路。到了河边,需要渡船才能继续前行。那个时候藏地的船,都是用牦牛皮做成的那种小皮艇,基本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三个人。仲敦巴就对觉沃杰说:「请您先让我过河吧,要不然等库敦追上来的话,我就会受尽毒打!」说完,他就先行一步,上了小船,划向彼岸。

正当小船划回来,刚刚把觉沃杰接上船的时候,远处库敦的人马已奔驰而来,卷起黄沙滚滚。库敦骑着黑沙,比众人率先赶到觉沃杰跟前,他大声说道:「您也不跟那些侍者说一声,就这样一走了之!您是放弃我了吗?」觉沃杰回道:「您不是也放弃我了吗?藏地的大智者,您就先回去吧!」

这个时候,只见库敦到了河边,没能及时牵住缰绳,黑沙马失前蹄,一跃就掉进了河里。库敦突然失足落水,拼命挣扎,险些淹死,好在他的随从及时赶到,才把他搀扶起来。还没来得及上岸,库敦又说:「阿底峡!你这印度人,不仁不义,为什么咱们不能好说好商量呢?」库敦接着又说了一些话,总之就是拼命的想要留住尊者。但是,他这么一说,觉沃杰反而求着库敦回道:「大智者啊!您千万别这么说!」

最后,库敦知道为时已晚、于事无补,只好说道:「那再不然,您至少给我一个可以供养的对象嘛!」于是,觉沃杰就摘下自己头顶的帽子,往河上一挥,扔给了库敦。库敦接到帽子,在众人的搀扶下走上了河岸,无奈的只能打道回府。

【阿底峡在桑耶寺】

就这样,觉沃杰离开了雅隆。一行人按计画来到了桑耶寺,觉沃杰才感到比较放松和踏实。

为什么觉沃杰在桑耶寺才觉得放松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觉沃杰发现桑耶寺收藏了许多梵文的典籍,尤其是很多的密续文献。他说:「从前我认为自己看过所有的密续典籍,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密续的典籍果然是浩瀚无边啊!」总而言之,由于这些佛像和藏书的关系,觉沃杰格外的喜爱桑耶寺,也特别希望可以一直住在那里。

——召集弟子抄写经书——

觉沃杰在桑耶寺的这段时间,有的时候翻翻藏经阁里面的贝叶经,有的时候转绕寺院。他曾经告诉身边的人:「印度寺院发生过三次大火,烧掉了不少经书,所以很多经书在印度都已经失传。但是,在这里都还能见到。」后来他召集了不少弟子,把大部分的经书都重新抄写了一份,送回印度。

也就在这段时间,仲敦巴恳请觉沃杰,可以尽早的启程前往聂当,但是觉沃杰却说:「这里有太多珍贵的佛像、佛经,各种所依,实在难得!」言下之意是,他想留在桑耶寺,不想走。加上觉沃杰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所依,心中不由地赞叹藏地先前的赞普们,能够如此尽心尽力地弘扬佛法。尊者对此一直赞不绝口地说:「藏地的赞普都是菩萨,我是由衷地感到随喜和赞叹!」

自从两百年前吐蕃王朝瓦解,赞普的后代也随之没落,那个时候的藏地,甚至很多后人都沦落到卖酒、打鱼的境地。但是,只要听说是赞普的后代,觉沃杰都会倍加恭敬,百姓们也因此纷纷说道:「连觉沃杰都这样尊敬他们,我们怎有不敬之理呢?」渐渐地,这些赞普的后代在百姓当中的声望,也逐渐地改善和提高了。

——小童唱歌,离开桑耶寺——

当时整个桑耶地区,都是由一位叫做菩提惹扎(Bodhiraja)的大人物管辖和治理的。他是赞普的后代,具体来说的话,是云丹的后代。之前仲敦巴给卫藏头头脑脑们写的信里面,就有提到菩提惹扎(Bodhiraja)的名字。他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他的后代里有很多位,后来都成为噶当派的大师级人物。总之,觉沃杰住在桑耶寺的这段时间,菩提惹扎(Bodhiraja)都是功德主,负责照顾和安排尊者等人的饮食起居。

那个时候,有一位跟菩提惹扎(Bodhiraja)非常亲近的女人,心怀叵测。她找了一群小朋友,先是给了他们一些吃的,然后哄骗着教他们唱一首歌,歌词的大意是「班智达不讲法,译师不翻译,阿底峡尊者不离开」等等之类的话。

这些小朋友,哪里知道这些歌词是什么意思。有一天,觉沃杰在绕桑耶寺的时候,就听到这些小朋友们唱着这首歌,他马上就说:「是非之地不宜久留,看来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他就决定立刻动身,马上离开,跟仲敦巴说道:「优婆塞,我们现在就走!」

仲敦巴一听,马上就捎信给正在聂当等消息的庞敦。不过几天的功夫,庞敦就派来两百多人马,到桑耶寺迎接觉沃杰。于是,几百人就这样出发了。

【阿底峡在拉萨】

——扎耶巴,放生家畜——

在卫藏地区的这段时间,觉沃杰一行人去过很多地方,所以收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供养、贡品,其中包括很多牛羊之类的家畜。他们赶路的时候,也赶着这些家畜一起走。沿途的百姓们看到这么多家畜,纷纷讨论说:「觉沃杰也太贪财了,什么东西都要带着,这么多牲畜都要牵着。」甚至连觉沃杰自己队伍里的侍者都说:「这么多家畜为什么都带着?不如卖掉算了。」觉沃杰却说:「你们一点责任心都没有,难道你们会卖掉自己的父母吗?」

尽管人们议论纷纷,觉沃杰仍旧坚持不卖掉任何牲口,而且都对它们好生照顾,一直带着它们,不离不弃。直到途经圣地扎耶巴的时候,因为那里好山好水、绿草茵茵,才把这些牲畜全部放生。

——大昭寺,本尊观音现身欢迎——

觉沃杰一行人离开桑耶寺,往聂当的方向前行时,途中,觉沃杰的另一位大弟子俄译师盛情邀请,觉沃杰便决定留在拉萨小住,而且参观了现在的大昭寺。

觉沃杰刚到大昭寺门口的时候,就在迎请他的队伍里面,看到一位身材高挑、皮肤泛白的人,对他大喊:「欢迎大班智达,胜利胜利!」见到这一幕,觉沃杰立刻翻身下马,就要冲过去。大家在一旁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地问道:「请问您这是在做什么?」觉沃杰说:「难道你们没看到有一个皮肤很白的人吗?」大家纷纷点头,都说:「看到了啊!那有什么特别的吗?」尊者答道:「那位是我的本尊观音菩萨!我想到面前去礼拜,但是追不上他!」

接着,觉沃杰就进到大昭寺里面参观。当他见到一尊吐蕃时期的国宝级观音像时,心中为之一震,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惊艳、更殊胜的观音圣像,它跟观音本尊毫无二致。于是,就做了许多许多的供养。

——觉沃佛唐卡——

尊者见到觉沃佛时,再次发出感叹:「这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任何差别!这就是佛陀本尊!」马上就找来了一位尼泊尔(也可能是印度)的画师,吩咐他画一幅唐卡,要跟觉沃佛一模一样才行。

这位画师就画了一幅「五尊佛陀」,觉沃杰一看,说道:「不像不像!重新画!」画师又重画了一幅,觉沃杰仍觉得不够满意,这样反反覆覆一共画了七次,第七幅的唐卡觉沃杰才比较认可。

他把这幅唐卡留在身边,作为祈请的对象,后来虽然想把这幅唐卡寄回印度,但一直没有机会。最后,这幅唐卡就留在聂当寺,至于现在在何处,就无从知晓了。

——拉萨弘法——

觉沃杰住在拉萨的这段时光,俄译师等很多人,从尊者处领受了很多灌顶。同时,他们也一起翻译了「度母成就法」等等不少的密法典籍。尤其在俄译师的恳求下,觉沃杰开示了《中观心论释——思择炎》,当时所讲的内容精华和口诀,也翻译成了藏文,现在还可以看到。与此同时,尊者也讲说了一些有关律典的内容。

——建立僧团失败——

觉沃杰来到藏地之后,原本心里有一些弘法利生的想法和打算。比如说,上堂课提到的小乘有四个根本部派:大众部、说一切有部、上座部和正量部。当时藏地的僧人所受的出家戒,全部都是来自「说一切有部」,觉沃杰想将另外三个部派的戒传也都传入藏地,这样一来,藏地就可以完整的具备四个部派的僧团。

但是,在此之前印度的部派之间,一直就有相互争吵、不和的先例,仲敦巴觉得藏地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制止了觉沃杰建立四部僧团的打算。所以,时至今日,藏地所有的僧众都是属于「说一切有部」的僧团。

总而言之,觉沃杰的种种计画,最后都未能实现,连他自己也感叹道:「不让我讲密法,不让我讲Doha金刚歌,现在连僧团也不让我建。那我来藏地还有什么意义呢!」

几十年之后,密勒日巴尊者也曾经对冈波巴这样说过:「藏族人太笨了!不让阿底峡尊者这样精通密法的人讲说密法,简直就是愚笨之极!」

——空中绕行大昭寺——

虽然有诸多限制,觉沃杰住在拉萨的这段日子,生活还是很充实的。他每天都会不停地转绕大昭寺,天天转、日日转。俄译师有一天听说,觉沃杰之前在桑耶寺转绕的时候,有人看到他不是双脚走在路上转,而是在半空中绕着桑耶寺转。俄译师特别的好奇,心想:会不会在拉萨也能看到这种神奇的事情呢?他就偷偷跑去观察,一看,果然看到觉沃杰在半空中绕着大昭寺转。

觉沃杰天天绕寺的举动,感染了很多的人。大家都想学习这种绕行的法门,或者说了解一下绕行的功德和方法。于是,觉沃杰就说:「在所有有为的善业里面,没有一种行为能比绕行,更增长一个人的福报。比如我们在印度,曾经有很多人因为绕了某某寺院,或者某某佛塔的缘故而成就,这种成就者大有人在。又或者,有些人因为绕行,治好了腿肿等等疾病的,也都不在少数。」听他这么一说,越来越多的藏族人也开始跟着转绕寺院和佛塔。包括现在大家去藏地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的藏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绕行寺院、佛塔、神山、玛尼石等等,什么都绕。这可能就是来自阿底峡尊者的启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印度就有绕行的这种习俗,在佛经里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比如「绕行佛陀三圈再顶礼」的类似描述。但是,这个传统在汉地并没有特别,只是藏地有这样的习俗。所以,这很有可能就是跟觉沃杰有关系。

——疯女指引,大昭寺找出伏藏——

除此之外,觉沃杰在拉萨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什么事情呢?

觉沃杰每天绕着大昭寺时就想,以前的赞普建了这么好的一座寺院,建造的时候一定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故事,不知道它建造的历史是什么。他就是一直琢磨着这件事情。

当时在拉萨街头,有一位人人都知道的女乞丐,每天坐在街头,以织毛线为生,疯疯癫癫、衣衫褴褛,所以人们称她「疯女」。她织出来的东西,有的时候不管你给多少钱,她也不卖;有的时候,就算分文不收,她就是要送给别人。

有一天,觉沃杰碰到那个疯女,她就把觉沃杰叫到路边的一个角落里,低声地说:「你想不想知道这个大昭寺是怎么建成的?」听她这么一说,觉沃杰就知道她绝非凡人,可能有点像是瑜伽女或者空行母之类的。虽然当时在街头没有办法对她行大礼,但是觉沃杰在心里默默的心怀恭敬,对她俯首礼拜,接着回答她说:「当然想知道啊!」这个疯女就说:「那你就去大昭寺里面,找到一根有标记的柱子,在它下面往下挖大概两公尺深的位置,就能找到相关的文献,藏在那里。但是,你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哦!」

觉沃杰听后,立刻赶回大昭寺,挖地三尺,果真找到了那本文献。但是,觉沃杰发现有一位神仙,保护着这个小宝藏,这位神仙就对觉沃杰说:「您可以把这本书拿回去抄写,但是只有一天的时间,能抄多少就多少。过了今天就没有机会了!」觉沃杰赶紧叫来侍者乃久巴等一共四个人,抄了整整一天,因为时间仓促,纸墨也不够,虽然有些潦草,但是绝大部分都抄下了,只剩下一点点没有抄完。最后觉沃杰把文献还了回去,把这本手抄本交给了乃久巴,吩咐他说:「这部书的守护神有点厉害,你一定要看管好。」而至于这位瑜伽女的事情,他却只字不提。

直到有一天,觉沃杰突然说:「那位瑜伽女圆寂了,我看到很多天神过来迎接她。」乃久巴就问:「什么瑜伽女?是谁啊?」觉沃杰就说:「就是那个在街头,一会哭、一会笑的那个疯女啊!」乃久巴就特意跑去街头看,发现那个瑜伽女果然真的刚走不久。

这部手抄文献,就是一部伏藏法,现在还能看得到。因此,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写的《百伏藏师传记》当中,阿底峡尊者也被列为伏藏师之一。关于这个伏藏法,有许多许多非常神奇的故事,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讲。

【晚年的最后时光,在聂当】

觉沃杰就这样大概在拉萨待了一个冬天。春暖花开之后,俄强秋穷内迎请他前往圣地扎耶巴。在那里,尊者传授了一些灌顶,而且翻译了很多密教的成就法。据说,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讲说了著名的《噶当祖师问道录》。

不久之后,觉沃杰一行人再次启程,前往聂当。觉沃杰人生的最后的时光,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聂当度过的。

——新的称号:皈依师——

很多人听说觉沃杰住在聂当,都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很多名师、大德。当然,觉沃杰的弟子——「大人物」库敦也来了,而且还有很多在家人、密咒师等等。总之,形形色色的人都赶来此地。

觉沃杰按照每个人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教授。总的来说,对僧俗二众,讲说最多的还是皈依法、皈依戒的利益,还有相关的学处等等。因此,大家在私底下又把觉沃杰的名字改成了——皈依师。

——讲说《般若八千颂》,传承康派般若——

这段时间,藏地很多的名师都来到了聂当,纷纷请求觉沃杰广说《般若八千颂》。

觉沃杰就问大家:「你们想让我从我知道的内容范围来讲呢?还是以经典的内容范围来讲?」众人答道:「就按照经典的内容范围来讲吧。」于是,觉沃杰就只是按照经典内容的范围,非常简要的大概讲了讲而已。很多名师听了之后,十分的不满意,有的甚至离开了聂当。人们都说:「这也讲得太简略、太简短了。」据说当时在场的纳措译师,还有点像是开玩笑似的,对库敦说道:「觉沃杰教授口诀方面的确厉害,但若是讲经论道,还是比不上您呢!」库敦一听,也马上说道:「说的极是!讲经论道,还是老子我略胜一筹!」

这次大家好像都对觉沃杰的讲说有点失望,仲敦巴这个时候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心有不甘,就再次请求觉沃杰:「请按照您知道的内容范围,再讲一次吧!」觉沃杰答应了,这一次却讲得非常仔细、详尽。众人一听,茅塞顿开、交口称誉,都说觉沃杰果然名不虚传。后来,有人把这次的般若讲说笔记下来,这个讲说的传承也就得以保留下来,叫做「康派般若」。

——藏地的水,聂当的冬花——

大概在觉沃杰七十岁左右,也就是晚年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不再讲法了,只是偶尔说一些道歌。这些道歌后来也有翻译成藏文。闲暇的时光里,觉沃杰会在他住所周围,走一走、转一转,看看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什么的。

他尤其十分的赞叹藏地的水,是这么的清澈、透明。他说:「在西藏累积福德,只需要供水就足够了。印度气候炎热,没有藏地这样清凉的泉水。」因此,觉沃杰几乎每天都会供水,而我们现在供水、供杯的这个传统,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噶当派的。

觉沃杰晚年就这样每天散着步,有一天,想起了仲敦巴说过「聂当的花,连冬天都会开!」他就问仲敦巴:「你说冬天开的花,到底是在哪里呢?」仲敦巴就给他看了一种叫做刺梨的植物。这种刺梨其实应该算是果实,不太能算作花,长得有点像是带刺的黄杏。

反正,仲敦巴给他看了刺梨,觉沃杰一见,就说:「好吧好吧,只能勉强算你没有骗人罢了。不过,在藏地的确有一些特别漂亮的花,是上好的贡品。虽然你把不是花的东西当成花,看来你们也很喜欢花嘛!那么,我会加持这里,将来能够长出很多的花。」从此以后,直到现在,聂当长出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各个各样的鲜花。

——问候小动物——

觉沃杰,不仅喜欢花草,而且还特别喜欢小动物。每天在遛弯的时候,都会跟不同的小动物聊天。比如说,他对着小鸟就问人家:「请问小鸟,你今天好不好啊?」等等之类的各种对话。他尤其喜欢小狗,经常把这些小狗抱在怀里,一边抚摸一边说:「小狗大人,今天好不好?这辈子投胎成了这样,都要怪以前做的不好,所以要记住哦!」

有一次,库敦在旁边看到就说:「上师啊,您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做个大人物!」觉沃杰一听,立马说道:「我才不要做什么藏地的大人物!这会毁坏我的慈悲心的!」

让人非常难过的是,不久之后,阿底峡就卧病在床了。很多人为他修法祈福,虽然他本人只要亲见一次本尊,身体状况就会稍微好起来,但是这样反反覆覆很多次之后,觉沃杰的身体终于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而这段时间他说的法,感觉就像临终遗言一样。

——纳措译师与师诀别——

在聂当的这段时间里,觉沃杰和纳措译师一起翻译了很多显密的典籍。长久以来,很多觉沃杰在藏地宣讲的法,都是在纳措译师的支持和请求之下才实现和完成的,可以说纳措译师是觉沃杰在藏地最得力、最形影不离的译师。因此,人们都纳措译师也尊敬有加,管他叫阿闍梨,也就是「师父」,尊敬他的程度,跟对觉沃杰是差不多的。

觉沃杰在藏地,最早认识的人之一,可以说就是纳措译师。

更早之前,他们在尼泊尔刚认识不久时,觉沃杰曾对纳措说:「有一位那洛巴的弟子,是一位班智达,叫做Jnanakara。他有一些龙树菩萨传下来的密集金刚口诀,我一直都很想接这个法,但始终没有机会。」他嘱咐纳措译师,要在尼泊尔安排一个人,想办法找到这位班智达。

然而,就在觉沃杰在聂当卧病在床的时候,尼泊尔那边才传来了消息,说那位班智达现在在尼泊尔。纳措译师马上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觉沃杰。觉沃杰说:「我已经很老了,没有力气再去听法了。再过十个多月,我就会去兜率天,在弥勒菩萨座前听法。虽然我们两个已经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当中,都是独来独往的。所以,也没有办法一直在一起。不如你现在就走吧,去尼泊尔接这个法,不要留在我身边了。」

听他这么一说,纳措译师声泪俱下,一再地请求觉沃杰让他留下。但是最后觉沃杰还是说:「是你把我请到了藏地,我的法脉你都全都了如指掌。虽然看起来,你现在不应该离开,但是学习大乘佛法,总是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你还是早做准备,早点启程比较好!在此之前,你要先多做一些广大的供养,然后向我祈请吧!」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尼泊尔那边回来的两个人又捎信说,那位班智达就快要离开尼泊尔,回去印度了。觉沃杰得知后,就对纳措译师说:「来生我会投生到兜率天,名为清净天子。等我离世之后,你要绘制一幅我的画像,画像开光的时候,我会回来的。会从兜率天来到这里,我们会再见面的。」

无论怎样,当时的纳措译师,心里都是万分纠结、百感交集。一方面,担心那位班智达回去印度之后,就更难领受这个传承;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一走,觉沃杰就圆寂了。万般为难之下,人都日渐消瘦了,最后,还是觉沃杰帮他做出了决定,让他即刻启程前往尼泊尔。

纳措译师或许可以说是陪伴在觉沃杰身边,时间最久的一位。在他后来撰写的一篇对觉沃杰的赞颂当中,是这样说的:「在我依止您的这十九年当中,从未见过您的身语意有任何问题,或有不妥当之处。」

关于纳措译师没能伴随觉沃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的这件事情,后来噶当派有些人认为「纳措译师太不讲义气了,没有守住三昧耶」,有一些类似这样的说法,就有点像是指责他的意思。但是,后来噶当派著名的善知识——夏热瓦大师,就批评这些人说:「我们现在能够有这些许的福报,都是源自纳措译师的恩德。我们这些噶当派的人,就是太爱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了。」

——衣钵传人仲敦巴——

觉沃杰快要圆寂的时候,很多弟子都聚集在一起,不知道谁会来接尊者的衣钵。当时,纳措译师就说:「虽然我说不准,但是在我学过的所有的法里面,都有过这样的教导:我们得到的所有功德,无论是大小,全都来自于上师。那么,在承事上师这方面,我想没有任何人能比仲敦巴做得更好!所以,说要接衣钵的话,我想他是最适合的!」这么一说,很多人就表示赞同。

据说,当时「大人物」库敦也在场,他就说:「仲敦巴怎么可能接尊者的衣钵!要论接衣钵,也理当由我库敦大爷来接才对!」

觉沃杰临终之时,把一些比较亲近的弟子,都叫到跟前,一一叮嘱。尤其是对乃久巴、贡巴瓦二人,特别嘱咐道:「你们后半生,不要离开仲敦巴。」他们俩听了就觉得奇怪,同是师兄弟,为什么我们要去依止仲敦巴呢?觉沃杰解释道:「因为我会加持他。」

随后,尊者又把仲敦巴叫到跟前。仲敦巴见觉沃杰时日无多,难掩心中的这种悲痛,对觉沃杰说道:「如果您不在了,我还能依止谁呢?」觉沃杰说:「我走后,你要以经典为师。而且,在还没具备神通之前,不要做太多利益众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你要尽量地去弘扬佛法。你要知道,佛法的兴盛,在于僧团;僧团的兴盛,在于每一位持戒的僧人。所以,将来你要努力的培养更多的持戒僧人。为了能够建立起这样的环境,你需要建立一座寺院才行。」

仲敦巴听到这句话,压力山大,觉得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有千斤重,立刻说道:「您可千万别这么说。一来,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二来,我就是一个在家居士;三来,我也是两袖清风。所以,您的要求可能很难做到。」这时,觉沃杰说:「你不必担心这些,就尽管放手去做,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帮忙。」觉沃杰都这样说了,仲敦巴也就不敢再推辞,只好先答应下来,接着说:「希望来世能够再见到您!」觉沃杰点了点头。之后不久,觉沃杰就这样圆寂了。

——圆寂火化——

觉沃杰圆寂之前,曾经有人问过他,圆寂之后要如何处理比较好。觉沃杰说:「《涅槃经》里面怎么处理佛陀的遗体,就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就可以。」所以,觉沃杰圆寂之后,就在聂当火化了。

火化之后,剩下骨灰,库敦就趁着大家都在吃午饭的空档,拿着一支铁夹子,一边走向火化炉,说道:「要是我现在不拿的话,待会儿仲敦巴就会全部拿走的。这样一来,我就分不到一点骨灰了。」他就趁着大家忙着吃饭的工夫,抓走了一把觉沃杰的骨灰。后来,他用这些骨灰,一点一点做了很多的擦擦,放在藏地许多不同的地方。也正因如此,觉沃杰的舍利才能够遍布整个藏地,这也必须感谢库敦的功劳。

后来仲敦巴,是怎么把骨灰分配给大家,还有觉沃杰留下来的佛像等等遗物,怎么处理的?我们今天就先不细讲。

【总结:阿底峡尊者的贡献与影响】

阿底峡尊者的一生,非常概括地来说,基本上就是如此。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成就、事迹和伟业,没能来得及细讲。不管怎么说,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不难体会到,阿底峡尊者是绝非凡人。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位印度和藏地的佛法中最重要的一位大德;从佛法事业来讲,他是后来无数高僧的伟大恩师、传承大师;从个人的修持和品性来讲,他是一位无比调柔、慈悲、心怀一切众生的大成就者。

如果大家还记得,后弘期刚刚开始的时候,整个藏地的佛法,可以说是群魔乱舞、一片狼藉。而就在这个时候,阿底峡尊者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仍然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来到了偏远的藏地,教导了藏人正信的法教,规范了戒律,整治和肃清了整个藏地的佛教气氛和环境。

他先是把最基础、最根本的佛法内容——因果和皈依,细细地给藏族人讲说,然后又次第宣讲了菩提心的修心法门。直到今日,无论我们跟随的是藏传佛教的哪一个宗派、哪一个传承,刚开始入门和实修最先接触的皈依,以及后来学习的「转心四法」(或者说「四共加行」),也就是人身难得、因果业力等等这些内容,大都来自于噶当派,也就是阿底峡尊者所留下来的传承当中。

还有,所谓大乘法教的根本,也就是菩提心的教授里,比如:因果七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这些法门,以及所有这些非常有系统、有步骤的修行方法,也都是阿底峡尊者留给我们的教授。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从整体来看,藏传佛教与其他的佛教宗派,非常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所强调的这种大、小、密三乘兼修的修行方法。换句话来说,藏传佛教绝不只是专注于修习大乘或者密乘,而是要求把三乘所有的法教,全部融合在一起来修行。要将这些三乘所有的教法,毫无遗漏、全部融会,而且又使其不相违背的独特修行方式,也是深受阿底峡尊者的影响。可以说今天在藏地,能够发展出这样一套完整、全面,而且融会贯通的修行体系,很大程度都是由于尊者的功劳。

虽然觉沃杰当年并没有在藏地广传密法,但是他的这种佛行事业,以及他留给后人的法脉传承,丝毫不会影响他对藏传佛教的贡献,和他在藏传佛教当中的地位。直到后来,藏传佛教能够根基稳固、兴盛发展并且广传,也都和阿底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觉沃杰本人的性格和为人。当然,他本来就心地善良,加上他对菩提心的修持,所以阿底峡尊者以他的慈悲以及菩提心的教授,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藏族人,可以说是流进了藏族人的血液里。

千百年来,就算是那些在藏地,不识字、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完全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老人家们,也都能够心怀众生,时时刻刻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而不断地去祈祷和祝福。他们对所有生命的这种尊敬、善意,这种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无限广大的慈悲心,我想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觉沃杰的影响,和他留给藏族人的无限加持。

如果说,藏传佛法的前弘期,有寂护大师和莲花生大士这样的大德。那么,可以说,阿底峡尊者,就是后弘期的奠基人和里程碑式的导师。虽然,他没有像莲师一样,展示种种的神通变化,但是他的慈悲、善良、调柔、智慧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又是另一种不可思议的示现,也是这个世界上万劫难遇的一位大师,同时也是值得我们生生世世去学习的典范。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见不到文殊菩萨或者观音菩萨,这些经典里面所说的菩萨,那么我想,可以这么说,阿底峡尊者,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观音菩萨活生生的一个化现。

其实,观音菩萨是谁呢?他并不一定是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神,实际上,他真正的意义是菩提心的化现,或者说是把菩提心,人像化了而已。如果有一个人的心念,完全就是菩提心的话,那他就是观音菩萨本人;如果每一个人都生起了菩提心,那么,每一个人都是观音菩萨本人;如果有一个人只是在某一瞬间生起了菩提心,那么那一瞬间,他就是观音菩萨。

阿底峡尊者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热腾腾的菩提心。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菩萨并非远在天边,他可以就站在我们面前,他也可以完全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当中。所以说,菩提心并不是一种理论,或者只是书中的一种道理,它是一种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生起的心。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的准则,也可以成为我们每天活着的一种心态和思想观念。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往昔不同的大德,他们的性格和作风,并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实际上,他们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佛法的真义和修行的要领。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一直看到这些大德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慈悲,和那些身体力行的教导,那么我们哪怕是仅仅学到了一点点,我想都会终生受用,甚至因此而有所成就。

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再多讲一些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今天已经说了很多了,我自己也很累了,所以就先讲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17th Karmapa                         转自Karmapa中文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07 阿底峡的故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