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
人格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
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
人格很复杂,它是由身心的多方面特征综合组成。人格就像一个多面的立方体,每一方面均为人格的一部分,但又不各自独立。人格还具有持久性。人格特质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张三无论何时何地都表现出他是张三,李四无论何时何地也都表现出他是李四。一个人不可能今天是张三,明天又变成李四。
( 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竭子和一只青蛙。一天,蝎子想过一条大河,但不会游泳,于是它就央求青蛙道:“亲爱的青蛙先生,你能载我过河吗?”
“当然可以。”青蛙回答道,“但是,我怕你会在途中蜇我,所以,我拒绝载你过河。”
“不会的。”蝎子说,“我为什么要蜇你呢,蜇你对我没有任何好处,你死了我也会被淹死。”
虽然青蛙知道蝎子有蜇人的习惯,但又觉得它的话有道理,它想,也许这一次它不会蜇我。于是,青蛙答应载蝎子过河。
青蛙将蝎子馱到背上,开始横渡大河。就在青蛙游到大河中央的时候,蝎子实在忍不住了,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青蛙开始往下沉,他大声质问竭子:“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没有任何好处,我死了你也会沉到河底。”
“我知道,”竭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蜇人是我的天性,所以我必须蜇你。”说完,竭子沉到了河底。 )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人学到毕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即这一个的“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
一个人可以失去一部分肉体,改变自己的职业,变穷或变富,幸福或不幸,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持续的自我是人格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活动中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格的稳定性源于孕育期,它经历出生、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人以至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人格特征变得愈加巩固。一般而言,人在20岁时人格的“模子”就开始定型,到了30岁时便十分稳定。由于人格的持续性,因而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来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以及将来的适应情况。同样也可以从成人的人格表现中来推论其早年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是焦虑特质,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例如移民异地、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
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一个人如果想改造另个人,应该明白,这种改变是有限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具有稳定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