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建议你从这3点去思考一下。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小火苗。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副业,网上种种宣传快速致富的路子,让人们觉得赚钱很容易,我们不能盲目去从众,当冷静思考过后,我们会反思,别人表现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有一个持续沉淀的过程。

在工作初期,我也幻象着有朝一日可以创业自立,尤其对一个女孩子来讲,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在工作几年后,随着对周围的观察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放眼看当今社会给我们的机会真的很多,因此当能力达不到一定高度时,还是要踏实工作,积攒经历才能获得高度。

1独立思考,不盲从和仓促抉择

在极速传播的各类社交媒体上,我们多少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去做我们的决定,各类社群和课程让我们的目不暇接,看了一个链接热血沸腾的想跳进陌生领域。

前不久被拉到了一个营销社群,教大家怎么创业,标榜大学生该去创业就去创业,给拥挤的职场腾出机会,制造就业机会。我反倒觉得,就算把所有成功人士的日记都读一遍,所有别人的经历都总结一遍,也未必有别人的成就,马云曾说:20多岁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大学生创业九死一生,要善于把握机会,学会体验苦难。工作几年后的我,反而不再急于求成,没有丰厚的经历,不要以身试险,踏实工作,高度也需要积攒。

当然年轻有为的例子也不少,在我们财会界大众偶像是小米曾经CFO周受资,年轻多金颜值高出任高管,在默默看完履历后,我还是深呼吸一会吧。脑海里想到一句话:高山使其渺小,山风让人缄默。所以年少有为的确不是那么普遍存在,别人年少有为都是有了很好的基础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发展平台,一蹴而就。

向优秀的人学习思维方式,成功没有固定的规律,别人晒躺赚,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样子。

人的本性就是会有从众心理,我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焦虑的情绪会被环境所带动,所以不能盲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创业并不是目标,而是新的起点。

起初我也认为创业实现收入稳步提高意味着“躺赚”,但事实上可没那么美的事,看了身边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朋友,我在打趣他们实现时间自由时,得到的反而是相反的答案,因为创业意味着从被动等收入,变成主动去寻找可能产生利益的机会,为自己的事情主动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一天除了睡觉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主动寻找,也跟你所在的高度有着一定原因。我也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在工作几年之后甚至换了好几个职业,才去实现创业。即使做着每天重复的工作,也在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能力,每个人都会有很长时间的寻找期,寻求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等等。以此为新的起点,然后逐步发展壮大。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有了成就的人,越是不安于现状,放眼所有成功企业家案例,都是个人价值最后到社会价值的飞跃。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曾说:不给自己设定边界

发觉自己无穷大的极限不停脚步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熬过这段低谷,繁华才会自现。你永远在追逐新的目标,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从容的接纳所有的变动。

3 集中精力,给自己寻找的时间。

    我们总是发现想有点成就真是太难了,日复一日重复似乎也没有什么结果,长此以往我们很容易就选择放弃,其实那些厉害的人,除了很小一部分是所谓天赋异禀,更多的都是付出在前,随后享受收获罢了!

    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设计师为大学校园设计建筑,他没有在两栋楼之间设计通道,反而任由学生们自己去找最好的路,一年后,他回过头来,在学生们踏平的路上铺设路面,我们常常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放开手并给自己一点时间找到正确的路,才会创造一个相对较好的结果

树上村树曾说:不必纠结当下,也不必担心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所以我们一直走,天一定会亮。

  放眼看昙花一现的网红比比皆是,所以专业度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人生有很多种选择,但是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多,

我们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用来精进自己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间区,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本能就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 自我保护降低消耗。更是发现75%的人会有从众心理,从众可以让我们减少思考,盲目从众就会走上别人想让你走的路,而不是你自己的本心。就拿电影上映后,第一波的口碑非常重要,只要第一波口碑很好,接下来的评论就会高一些,我在选择电影的时候,就会看看评论高分评价,再去选择到底看哪一部。

从众效应的确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从他人经验中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但是创业这件事,更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去思考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建议你从这3点去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