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2月4日到20日,我开启了为期17天的新西兰之旅。整个行程开心、快乐,除了收获仙境般的自然风光,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因为这次旅行是两个家庭,沃沃小同学有了伙伴,大她一岁的小姑娘伊伊。两个孩子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也正是有了这17天的亲密接触,我收获了难得的机会观察沃沃的交友模式,然后惊讶地发现,她身上似乎有讨好型人格。
沃沃很喜欢做重复性的事情,比如和伊伊一起做游戏,她会反复要求对方不断重复同样的游戏,但伊伊玩几次就不耐烦、不想要再玩了。此时,有了下面的对话:
沃沃--我还想玩XXX,我们还玩这个好不好?
伊伊--我不想玩。
沃沃--你为什么不和我玩儿呢?和我玩这个吧,和我玩儿啊,我想和你玩儿。(有没有种熟悉的唐僧的味道?)
伊伊--我就是不想玩,烦死了。
沃沃--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上纲上线模式来了)--转向身边的大人求助--妈妈/阿姨,伊伊不喜欢我了,她不愿意和我玩?
伊伊--我怎么不愿意和你玩了?我不是一直和你玩呢吗!
沃沃--那你为什么不和我玩这个?你是不是生气了?我不想让你生气,我不想让你不喜欢我,我想让你和我玩这个。你为什么这么对我呢?为什么一早就不高兴呢?求求你了,和我玩吧。
.............
伊伊已经被烦的跑走了。。。
02
这场对话持续出现好几天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20年后,女儿苦苦哀求男朋友的画面,背景是男孩子一去不复返的背影。。。虽然这脑洞有点大,但却是极具相似性的画面。
这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呢?沃沃是怎样会出现讨好型人格的?我和她爸爸都没有这方面的趋势啊?
从头分析一下,沃沃的需求是什么呢?
她的需求是,希望小伙伴可以完全按照她的想法做游戏。
她的需求能被满足吗?
不能。主要原因是,她的沟通方式是命令式的。虽然她的语气、语调都带有哀求、恳求的意味,一点都不强势,但依然属于命令,不属于请求。
那什么样的要求才是请求呢?
03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给出了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沃沃在被拒绝后,虽然没有批评和指责,但她的“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以及她向大人求助时说“她不想和我玩,她不喜欢和我做朋友”等等,都是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因此都是命令。
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无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如果沃沃关注的点在,为什么伊伊不愿意配合她玩游戏,并试图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她不愿意是因为她觉得已经玩了很多次了,有点无聊,那沃沃就会选择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先听听伊伊喜欢玩什么,按照她的方式先玩一会,再来按照我想玩的游戏方式玩,这样我们都会很开心,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那么,沃沃是怎么产生开始那一连串怨妇般的问题的呢?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04
在提出请求之前,还要注意其他三个因素,分别是:观察、感受以及需求。
前面已经讨论过沃沃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需求提出请求。
提出请求时,要关注自己的观察以及感受,并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以及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要使用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以及感受和判断。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沃沃在和伊伊玩耍时,她问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这是她在做判断,这不是她的观察。她的观察应该是,伊伊不愿意和她玩她提出的游戏,或者是,伊伊皱了眉头,又或者是,伊伊没有和她手拉手走路。她把观察和判断弄混了。
同时,当伊伊拒绝和她玩游戏时,她进入了“情感的奴隶”时期--认为自己使伊伊不高兴了,进而又过度到“面目可憎”时期--不愿接受伊伊不和自己玩的事实,想要强迫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么,沃沃该如何做才能和伊伊产生更好的亲密关系呢?
05
先表达观察--伊伊,我发现你不想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不想和我拉手)
再借由需要表达感受--你不想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不想和我拉手),我很难过。我非常想和你成为很好的朋友。
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我们可以一起玩这个游戏吗?(手拉手吗?)
当然,伊伊可能一样会给出拒绝的反馈。这时,要关注对方的需求。沃沃可以问:你不想玩这个游戏,是因为你玩了很多遍有点玩烦了吗?(你不想和我拉手,是因为你担心我总会踩到你的脚吗?(是的,沃沃是个多动的孩子。。。))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沃沃应该可以理解对方的需求,并不再强迫伊伊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以上,萃取出公式
观察+借由需求的感受(注意:这个感受是出于自己,而不是出于对方的行为)+请求(不是命令)
得到反馈后,关注对方的需求,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倾听和理解,并做出请求的调整。
06
上面的分析,也让我意识到平时在和沃沃相处时,自己的模式。我常常会借由请求的方式对沃沃提出命令,一旦她没有满足我的需要,我就会以家长的权威强迫她,并利用我的情绪引起她的内疚,迫使她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当然沃沃还小,自律性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她的很多决策都是不成熟的。
可我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真正认真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试图全身心的理解她了吗?也不见得吧。在她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时,我需要做到的,不是强迫她来满足,而是使她明白,我完全理解她拒绝的需求和感受,但出于对她的关心,我还是希望她会选择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会给她自由,会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让她知道,我对她是足够尊重以及诚实地爱她的。
在05中,我分析出的沃沃应该采纳的行为,不该直接提出建议。她还小,直接提出建议可能很难得到她的理解,反而使她觉得,我在命令她。如何让她了解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请求呢?更好的方式是,在我日常和她沟通交流的时候,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尊重和爱。自然,她也会慢慢接受和使用这样的方法的。
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分析沃沃的模式。在日后,我会继续练习并复盘一系列文章,把非暴力沟通变成一种习惯,和沃沃共同成长。
本次复盘收获的信念金句是:请求改善亲密关系,命令筑起冷漠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