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退休后最佳生活方式

前两天先后遇到两位退休不久的领导,见到我时都很有感慨地跟我说起他们现在的退休生活。

一位说,退休以后,人一下子放松下来,时间都变成自己的了,不知道该如何打发。刚开始时,到处去玩,但跑了一些地方以后,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以前不能参加的饭局,现在推不掉都会参加,酒也喝的多了,最近去体检,发现有多项指标偏高了。

另一位说,退休以后,我感觉一天下来很充实,甚至觉得时间都不够用。于是我问他,这一天下来你都忙些什么?他说,学习啊!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早自习,先抄一段古文,再读一读,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现在已经报名学习中医了,主要学习一些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发现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天再花点时间锻炼一下身体,或者是去电影院看看电影,逛逛书店、图书馆,这日子过得太充实了,我发现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显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退休后生活方式。前者,过的是一种被动的、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退休生活;而后者,过的是一种主动的、经过科学规划、有明确目标的退休生活。比较这两种生活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习,而前者恰恰缺少了这个环节。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肯定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被现代人反复实践证明了的事实。

一方面,说明现在要学习、可学习的东西很多,即使是终其毕生的精力也学不完,学无止境。另一方面,说明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86岁开始使用电脑,建立自己的网站,写“博客”。不想落后于时代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安度晚年。90岁之前,就出版了75部著作,其中包括散文集《古稀手迹》《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等。他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

有人在上海针对1万名退休老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经常去社区学校学习的老年人业余生活更丰富,更愿意走出家门跟别人交往,也更愿意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学习活动让他们感觉人生更有意义,幸福感也更强烈。

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学习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退休前的职业经历会影响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而且职业本身就内嵌着不平等。在某些领域——比如医学,从业者不得不持续进行自我更新,通过学习不断达到职业的要求,他们是越老越吃香,吃香的资本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教师也同样如此。

而对于那些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可能本身就没有学习的良好习惯,退休后主动选择再学习的,反而非常少,这导致两类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学习的目的也不一样,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一种充实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有的人通过写回忆录,回顾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有的人爱好文学创作,慢慢开始尝试写作;有的人本身就有自己的专业,比如说是医生、教师,选择继续学习;有的人学摄影,学航拍,学图像处理;有的人学中医养生;有的人学书法、绘画,等等。总之,退休后只要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确定一个学习的目标,就会有事可干,自然就会觉得很充实。

当然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活动,只是不能为了玩而“到此一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本身就有其深刻的内涵,你完全可以寻找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花甲背包客”63岁的张广柱和60岁的王钟津,夫妻两人以自助环球旅游的方式,3年穷游7大洲40多个国家而爆红网络。他们在网上实时更新的旅行信息一次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当今年轻人追寻的目标。回来后又将自助环球旅行奇迹般经历的记录,整理成《花甲背包客》一书,书中充满了对幸福和梦想的追寻,对爱情、亲情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

退休后你是选择做“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的生活方式,还是选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方式,我想大家心里自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退休后最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