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详谈~张勇》访谈对话,了解到了新荣记的张勇。
68年出生在浙江台州的张勇,年轻时应该喜爱结交朋友,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其朋友很多,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张勇又特别喜爱美食(估计下海经商的张勇已经有了钱),为了美食几个朋友经常包出租车来回几个小时去温州,就是为了过把嘴瘾。
张勇在台州地下室开了第一家新荣记,按他的话说,是全台州最贵的大排档。从新荣记起名字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人们很是羡慕港台生活方式,张勇看来也是一样,张勇就是因为经常去靠近香港的广深做汽配生意,才能“见多识广”,起名有点粤菜系,经营大排档的眼界也比台州其他本地人开阔。
而最早开大排档的出发点,估计除了为了赚钱,也是为了让众多朋友有个好吃的又方便的“聚点”,朋友多一定好义气,好义气就重面子,食材要好,菜要做的好吃,不能马虎,食材好,菜做得好,本身又是张勇这个美食家的癖好,再加上不能马虎,逐步形成了正反馈,估计渐渐就成了习惯,第一家新荣记就这样做了起来,同时,也让张勇形成了商业第一个特性:真。
《详谈》这样介绍张勇的一个观点:
顶尖厨师的五个维度
第一,食材,如果一个厨师不认识好食材,不懂得使用食材,就不是好厨师。
第二,味道,就像家里做菜,咸淡味,该辣的辣,该甜的甜。
第三,火候,所有食物都有它的物理结构,肉该炖烂的炖烂,鱼该蒸熟的蒸熟。
第四,呈现,就是一个好的东西,我怎么呈现给你。这是一个对美的理解,它需要生活的沉淀。
第五,变化,就是可以化平凡为神奇。打个比方,降龙十八掌,如果可以把十八招变成一百八十招,有一百八十种变化,才是真正的大师,但是为此他需要天赋加上努力。
(以上摘自张勇先生的一次演讲,略有改动。)
作为美食家的张勇,喜爱美食,自己动手去为自己做美食,有了新荣记,让张勇通过商业实践不断开阔眼界,专注于领悟食材、菜谱、味蕾的精髓,从业余走向专业,从专业悟到精深,并最终形成了欣赏美食与创作出极致美食的精致结合。
张勇认为好厨师的第五方面,应该就是为张勇量身定做吧。核心要点:就是通过变化,化平凡为神奇。
我理解是,任何事情要想通过变化,化平凡为神奇,专业性必不可少,也就是好厨师的前四个方面至关重要,是基本功,还要有悟性加用心勤奋,是专业达到精深,再重新挑战专业的过程。
新荣记确实做到了;对菜品的改良,化平凡为神奇,让普通菜变成俘虏几乎所有味蕾的名菜;对培养方式的改良,打破师徒制,建立平等后厨氛围,让喜爱且无炒菜经验的新人,批量成为优秀厨师;让自我成长破界升化,让曾经大学落榜生的自己,曾经在其它行业商业实践屡屡遇挫的张勇,一个平凡的张勇,成为内地中餐米其林三星第一人。用张勇的话,天才是天赋加勤奋。
从访谈看,张勇估计没啥时间看书,可能读书并不多,不过,张勇喜爱看菜谱,反复琢磨菜谱,通过对食材、菜谱、工序、味蕾之间可能关系的琢磨理解,再经过实践,逐步成为美食创意设计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勇的成功真是很好地见证了这一点。
一通百通的张勇,又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走出了新的创意方式。巴菲特有个能力圈的概念,张勇的经历就是能力不断破圈的过程。先在一个能力单元上立足,哪怕这个单元很小,再不断依托这个小单元找寻实践学习突破的可能性,逐步向外向内延展认知和能力。
通过这个访谈,我才发现,全世界最好的法餐在日本,是日本人做的,日本人做了米其林三星的法餐。日本人做的中餐,也是米其林三星。日本人可以把很多国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还超过人家。
拿来主义,这个有意思的词,真是奇妙,张勇另一个成功重要的启示,不过,张勇的话很深刻,光拿来不行,必须变成自己的才行,模仿不是关键,模仿是为了理解其内在精髓,模仿学习拿来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能力精髓体系,让自己的能力圈破圈破界。
这是创意设计设计师的能力,在乔布斯等很多企业家身上都看到了这种拿来主义的能力。能够做好拿来主义,重要的是态度,学习的态度,尽善尽美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态度。
从访谈看,张勇的事业看似一路凯歌,真实的过程肯定也是烦恼不断,也因此才让张勇逐步往发挥自己的长项“顶天立地”方向发展。
李翔的《详谈》真是有价值,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一位一位价值创造者的真实画像,也更加理解了这个伟大的大时代。
比如在餐饮界有铺天盖地的海底捞张勇,西贝的贾国龙等等,业态的多样性丰富多彩,而成功者绚丽夺目,他们因为有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才孕育而生,正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整个社会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同时,也预示着更多的商业实践机会正在或即将涌现。
若是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张勇们可能也就沉寂在茫茫人海中。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吧,努力学习,并时刻准备着,分享这个伟大时代带来的机会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