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一定要实践后再下定论——跟着杜保瑞教授学《庄子》

《天地篇》以君王的角色地位,调息入定为主要论点,更好地突出“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这样美好的理想,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在文章中的前几段作者反复提到修炼打坐的方法,告诉我们尽可能做到清净无为,只有越朴素的人才能担当重任。

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调息入定是否符合足以治国的方针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夸夸其谈,仅仅是想象,不符合实际,没有实践。

作者所建立的王国只是提高圣人境界的王国型态,不是真心于社会中的体制,不能够进入世俗的生活需要之中去。

作者似乎都融合了儒道两家的东西,他所要求的很高,他想达到若愚若昏的境界,但他忽略了一点“人性是全善的吗?”


如果人性不是全善,再怎么融合儒道也没有用,不能够自我管理,再怎么无为、不治、自由都是空谈,因为坏人永远都是坏人,不会因为作者的立场而变好。

为什么作者要反对法家。是因为法家立了法制,以赏罚为体,他告诉人们,让人们随时警醒自己,这仅仅是一个警示的作用而已。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下面的人必起反抗,天下才会大乱。这只是作者的理解。如果去掉赏罚,就不会有人偷盗,可以说作者相信人性是全善的,换一种说法,人们不懂赏罚,就不会想去偷盗,只能说这只是作者一厢情愿而已。

所以作者才提出不能私质、私欲可以的去达到某种目的,这才去批判统治者的作风。从中可以了解凡事一定要经过实践再去下定论,一味空谈,实属不宜。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事一定要实践后再下定论——跟着杜保瑞教授学《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