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国综,我咬着牙也要第一个安利

我们总爱用十年的跨度去评价一代人。

比如各大爆款文章爱用的标题——

《***的九零后》。

在外人眼中,这一代年轻人“被精致掏空”;

他们在尘世中出家,在佛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们不再愤怒,在气的情绪中自洽。

是这样吗?

Sir认为不是。

起码,不全是。

最近就有一档新节目。

里面不仅有90后、80后,甚至00后。

有明星,有素人。

来自不同年代,背负不同印象的人,聚起来做一件事。

——重新定义自己。

《极限青春》

国内首档滑板综艺。

看得Sir半夜热血沸腾,差点下单了一块滑板(考虑到Sir的老腰还是没有付款)。

但几乎没人知道,开播两周,评分空白。

因为滑板运动自身的限制——

它很燃,但不够大众。

它超酷,但也风险极高。

它极限,不断向更高难、更刺激挑战,光是围观都会跟着肾上腺素飙升。

但,很少人敢尝试,更少人能坚持。

《极限青春》要做的,正是“破局”。

想到达“极限”,就要突破。

首先引起Sir注意的,是它对赛制的突破

别的节目,明星必须是导师,选手被市场主导,流量掌握话语权。

它不玩这套。

明星请了。

但绝不让你决定胜负——

明星,从学员和粉丝做起。

王珞丹、王一博、程潇作为领队。

不决定选手去留,零基础开始学习滑板。

别的节目,导师上场都是欢呼雀跃。

他们呢?

上场不耍帅,只能耍……

王一博摔。

王一博摔完,程潇摔。

就是这么硬核。

这一屁股,结结实实把Sir都看疼了……

唯一有点滑板基础的王珞丹,看到这个场地都不敢献丑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得面对“凶狠”的选手们。

节目开头,节目组采访,选手就撂下狠话:

“千万不要拿滑板摆Pose。”

谁知……

一个个,正中下怀。

如此生猛的开场,让人眼前一亮。

和市面上那些大型真人秀相比,《极限青春》难得生猛。

管你多大咖,老子只看实力。

那谁来评判?

全是专业级——

车霖、袁飞、韩敏捷三大裁判。

分别是“中国滑板第一人”、专业赛事解说、本土品牌创始人。

滑板圈毋庸置疑的老炮。

以上,都还是铺垫。

超燃正片,现在开始。

在Sir印象里,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可出乎意料的是——

评委资深,但言行低调。

选手牛逼,却不张狂。

第一轮海选,没有特别的规则,就是纯粹表演时间。

5人为一组进入板场,5分钟内,只要不把场子拆了,其他自由发挥。

五分钟,眼花缭乱。

技术流

来自国家队的潘佳杰,上场连正面镜头都没一个,却被称为中国的“大乱王”。

treflip(大乱),高难动作。

Sir看完三次慢动作,才知道滑板在空中是怎么飞的……

你还在懵逼?

不要紧,有专业选手解说——

“大乱”可以拆分成两个动作,滑板先这样转360度↓

再这样转360度↓

也有偶像派

柯家恩,曾是出道男团成员,后放弃星路玩起滑板。

看不起流量明星?

人家跟你“玩命”——

上来就往最高的观众席上爬,想都不想就跳。

坦白说,Sir被吓到了。

但当他顺利着陆那一刻,又差点想喊出来。

硬碰硬的实力,看得爽。

还有一拨人,却是让人赏心悦目。

女滑手

滑板是一项小众运动,女滑手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仔细看这位女滑手的动作,落地有一点不稳。

可选手们比自己做完动作还兴奋。

说句不好听的——

这是一个有点“排外”的节目。

滑手间,大多英雄惜英雄,气氛和平;

对外人,一副不以为然。

但Sir一点也不介意这种排外。

因为作为滑手,所有人都会面对无数外人无法理解的敌人。

第一个敌人,失误

滑板是世界十大极限运动之一,门槛不高,但风险系数很高。

每一个看似炫酷的动作背后,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拉伤、摔倒,甚至脱臼、骨折、肌腱断裂。

选手问节目组第一个问题:

有保险吗?

不夸张。

滑板容错率低,试错代价大。

节目中大部分选手们的失误率甚至高过成功率。

同一个动作,做四五次也未必成功。

每一次失败和成功背后,都意味着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和摔倒。

注意,《极限青春》的英文节目名——

“One more try.(再来一次)”

而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会衍生出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恐惧

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恐惧越滚越大

年轻的时候,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如向小军。

中国滑板的未来之星,将代表国家参加奥运积分赛。

风格凶悍,不屑做自己熟练掌握的动作。

一上来就要尝试别人眼中“不要命”的高难度动作,“闪电杆”。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

直到成功,或者受伤……

每一次受伤,都是恐惧在发芽。

随着年龄,逐渐壮大。

比如83年的Johnny Tang(曾冠豪)。

“中国滑板圈的偶像”,导师级别大神,本来三分钟就轻松晋级。

但他没有马上走上晋级区。

反而继续在做动作,节目组后来问起,他如此回答:

我们平时都没有这么好的室内板场

所以我会让自己去

做一个更难的(动作)

说来就来。

第二轮1v1battle中,他就挑战对自己来说难度系数很高的动作。

不求晋级,但求超越。

滑手把恐惧当成敌人。

而恐惧,也反过来滋养滑手,喂饱他们的欲望。

即使放弃,它也挥之不去。

比如83年的黑柴。

退役职业选手,国内滑板界的OG(元老)。

今年36岁,运动生涯19年。

曾经,他是中国最牛叉的滑手,技术完全可以和国外高手掰掰手腕。

可突如其来的膝伤,让他急速坠落。

一夜之间没了赞助,也失去了灵活的双腿。

借着《极限青春》,他决定重新复出。

但……

画面让人心酸。

一代大神,现在就连最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

伤病带来的阴影,不止作用于身体,也笼罩着他的精神。

他不是怕痛,不是怕伤。

他怕再次经历失败。

黑柴到底能否跨过伤病和年龄的天堑?

Sir不剧透。

但你看每个选手为他鼓掌时,眼里都闪着泪光。

他们一定在黑柴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或未来的自己。

他们以后,也可能落得如此下场。

但Sir丝毫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出后悔。

而这份难以让外人理解的狂热,不计后果的专注,也惹来不少争议。

滑板发源于美国。

可即便在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滑板运动就受到政府禁止,一度沦为地下项目。直到80年代中期,才得以解禁。

国内更缺乏土壤。

16年,王珞丹曾在微博晒出自己玩滑板的照片,被指出违反交规。

错,是错了。

必须改。

第二天她马上发了一条微博,一模一样的文字,只是放下滑板,换成自行车:

正确示范交通法规。

但这种“正确”,于Sir来说太轻易。

轻易在哪?

面对限制,没有尝试解决,去找正规的滑板场地,反而第一反应就是放弃。

我们好像越来越容易放下,越来越精通和解。

面对生活的反弹,我们越来越会用“丧”“佛系”“理性”去安慰自己。

这种熟练,熟练后的安逸,会让人上瘾。

但。

你再看看选手们高喊“再试一次”的样子。

看他们跌倒又爬起来。

捂着伤口又站上去。

这些陌生又熟悉的样子……

你也一样会上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核国综,我咬着牙也要第一个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