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早课抄了俄罗斯诗人瓦·索姆巴托夫的诗歌《透明的黑暗》。夜色轻朦,似乎有一层薄雾禁飘浮,而深秋的雨夜,却如看不穿的幕布。刺目的阳光有时会眩花眼睛,所见几近虚幻的完美。而在黑暗中幽居,或对周遭的混沌会有较为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在静谧的秋夜,蜷缩在幽僻的一角,退回到灵魂的最深处,尝试着去掘出久未谋面的自己,粹取一切真实的、源于本我的质素,咀嚼、反刍、积聚……或许便会放弃了本应放弃的,坚守着本应坚守的。于是也会有了独处、独行的胆气和魄力;亦可云淡风轻地面对人生和生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习惯了光明的眼睛,会把黑暗也看得透明。

缠绵的秋雨终于在夜里停了,风也小了,天空里的云也薄了很多、淡了很多。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我小时候就常听到的大人们在每一场秋雨过后说的话。这是规律,也是经验。规律是客观的,而经验更多的是主观的。我们的先人应该更注重的是经验,然后再从经验中抽象出规律。读过一些哲学的书,但都是读得一知半解,几乎是连皮毛都没有摸到。昨晚睡得早,今晨起得也早,这段时间睡眠时好时坏,但总的说来还是想睡就能睡得着的时候多一些,而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更多的是自己不想睡,而不是睡不着。中国的文人,特别是古代的中国文人,都不喜欢早睡,所以总是能在他们的诗文中读到星月露霜河汉渔火之类的意象,也总会读到秉烛、望月、数星、待漏之类的雅事。夜的沉静能驱散白日里的喧嚣与浮躁,而夜的幽寂又能让人卸下面具,洗尽粉彩,恢复真我。

这学期的盟校竞赛在白山一中举行。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项活动至少也要开展了三十年了。课一年一年地讲,时光一年一年地流逝;讲课的选手换了一荐又一荐,评课老师的面孔也不断在变化。有些东西已经约定俗成,似乎在短时间内已无法变更,然而一项活动开展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应该有所变革与时俱进?一节盟校竞赛课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倾尽整个教研组心智的竞赛讲完后,甭管结果如何,除了解脱,更多的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失落与遗憾。

我是第一次来白山,白山的城很小,没有梅河的繁华,也没有东丰西城区的规整,但有山有水,便也有了别一番情韵。上午十一点钟准时从东丰出发,下午一点半就到了白山。一路上峰回路转,山色旖旎。早听说秋天的鹤大高速是色彩斑斓绚丽的最美通道,今天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所见之处果然名不虚传。山势雄峻群峰连绵,山岭上满是五色缤纷的山林,浅黄的是黄花松,深黄的是榆杨,棕黄的是柞树,或深或浅的绿是黑松或落叶松,而那红艳艳的则是枫树或槭树……山的背阴处,昨夜下的雪还没有融尽,白白的雪与五色繁杂的林木交映在一处,山色也愈加奇丽了。

在路上,无论远近,只要背起行囊,就有无尽的激情与梦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