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论语》78---过犹不及

            正道《论语》78---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好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这则《论语》里面,且不论“过”指的周礼还是他们立身行事的言行。孔子对子张和子夏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凡事,子张过于张扬自己,也就是过于激进;子夏又过于保守,拘泥于事而裹足不前。对于这两种行事风格,孔子都是不赞成的。孔子理想的做法就是适中,也就是“中庸”。

      现实中,确实如此。说话说过了头,轻则惹人讨厌;重则会招来杀身之惑。做事做过了头,不光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出力不讨好,把事情办砸锅;如果做不到位,既完不成任务,更彰显自己能力不行。最好的就是办到恰到好处,恰恰适中。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难。不具有一定的能力,没有经过在社会上的摔打磨砺,是很难达到“恰恰”好的。要做到“恰恰”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培养自己“中、和”的修养和能力。

      就象《中庸》中讲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修养的君子如果能做到中与和两种境界,那么天地都会安居正位,万物也都可以顺遂生长。这种境界适用于从个人到群体,从国家到全世界的各个领域,是一种真正的“普世价值”。

            兖州,陈涛,2019.11.2.21:33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道《论语》78---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