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经济学,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各种枯燥乏味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或许对世界的经济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免觉得遥远。《看!这就是经济学》换了一种讲解经济学的思路,从每天都能看到的现象出发,用更贴近读者的方式来讲述经济学。
本书的作者梁捷,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先后出版过多部著作。还翻译过多本经济学书籍。这本《看!这就是经济学》,用一次出门就餐的经历,将所见所闻,以及这些见闻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串在了一起,用经济学眼光,看埋藏在日常现象中的大道理。
一直排长队的网红店
上海有个专门制作传统上海葱油饼的摊贩,二十多年的平凡小摊,却因为一次美食节目一夜爆红,每天排起长队。几块钱的葱油饼也被黄牛炒到了十几块钱,甚至城管部门也不得不出动人手维持秩序。
经济学的思考离不开供给和需求。排长队,黄牛和涨价都是市场需求大的体现,老板每天能提供的葱油饼数量,就是他的供给。小葱饼摊能做的葱饼数量有限,老板也无可奈何。但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有时候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行为常被称为“饥饿营销”。
通过控制供应量,炒作产品的需求,从而刺激消费。持续的排队也可以制造出一种“人气旺铺”的印象,成为一种活广告,但过度的饥饿也会导致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和厂商,导致客人的流失。
上海的这个葱饼摊也是这个道理,葱饼的技术门槛不高,或许不同摊位的口味有些许变化,但口味因人而异的。排长队和几十块钱的葱饼,放在一般的摊位上早就失去客户了。为什么这个摊位的葱饼可以如此紧俏?可能消费者背后的需求不止是葱饼这么简单。
前来网红店排队的人所看中的,是它的品牌和符号。或许真正在消费这个葱饼的,是朋友圈。这种炫耀性的需求有个专业的名词,叫炫耀性消费。这种葱油饼的包装袋和爱马仕包相比,形式天差地别,但本质上是类似的,他们都是炫耀性的奢侈品,炫耀的价值要大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办了健身年卡,会不会更常去健身?
健身房是近几年的潮流,很多人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健身,但健身最难的在于坚持。影响坚持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激励机制,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通过激励和惩罚让人们向一个目标努力。但胡萝卜加大棒用的不好,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在健身计划中,有的人通过办健身卡激励自己,但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懒惰程度。办卡前认为既然交了钱就一定会去,办卡后认为既然交了钱,那去不去也无所谓。生活中也有很多激励用的不正确的例子。
在以色列有个幼儿园,希望通过罚款减少接孩子的迟到现象,但罚款规定出来以前,家长每次迟到心里都充满了对老师的愧疚,主动希望减少迟到次数。罚款规定出来以后,家长就把迟到看成一种经济交易行为,也不必有什么愧疚之情了。这里的罚款机制失败之处在于,它把一种依靠感情和荣誉维系的非经济机制转变为经济机制,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贫富差距从何而来
前往苹果商店购买最新款产品的,大多是中上收入人群,但苹果店的员工收入不高,员工自己不一定会用最新款苹果手机,甚至不用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是他们的工作,但不是他们的生活。苹果手机在中国有大量的代工厂,但实际上中国工人从每一台苹果手机中获得的回报微乎其微。
中国数十万人每天在流水线上努力地工作,凭什么只拿一点工资?如果说是不公平的价值分配和收入分配导致如此高的贫富差距,那是什么决定了收入的高低,最后导致贫富差距?
收入的决定因素有很多,比如学历和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的稀缺性、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等。有一句俗话“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对工作的理想追求。钱多是目标,但少了事少和离家近,也不一定让人羡慕。
高收入带来的也可能是为了保证高收入的高支出。高收入人群的时间紧张,为了赶时间通勤可能不得不打车,为了赶时间吃饭可能不得不点外卖,甚至没时间带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可以托管的学校,这些都是高收入人群可能要面对的高支出。
如今工资已经不是贫富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人的收入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工资收入,一块是资本收入。在金融资产高速发展的今天,贫富差距很大一部分是金融资产造成的。2000年左右各地房价普遍在几千元每平方,如今的房价动辄上万。除了资产的增值,还有很多普通人因为拆迁一夜暴富,这就是金融资产的惊人力量。
但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金融资产的定价常常因为不断积累炒作出现泡沫,泡沫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多次金融危机以及18年的P2P暴雷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经济学思考,比如上班摸鱼、房东和租客的关系、一杯咖啡一根铅笔背后的国际贸易等等。当然书中提到的不仅只有生活小事,还有对深层次经济学问题的思考,比如上文提到的贫富差距,以及教育投资、养老金问题等等。如果对经济学感兴趣,又不喜欢枯燥专业的经济学书籍,本书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今的生活,每个人在现实的压力下行色匆匆,作者在书中提到:
“如果一个外星人从高空俯视这个城市,那么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一种情形:每天清晨,大多数人从家中离开,从四面八方拥向上海这座城市的中心;到了傍晚,或者更晚一些,这些人又从市中心离开,回到家中。一周五天工作日,周而复始,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促使大多数人保持这种运动轨迹。”
在两点一线的轨迹运动中,跟随作者的角度,思考身边现象背后的经济学现象,感叹一句“这就是经济学!”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生活的趣事。好书,值得推荐!
这里是@兔先生的书架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旅行,何不关注我,一起看遍世间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