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的你,还期待过年吗?

今年你回家过年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害怕过新年。

春节作为我们大中华地区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春节,街道上装饰得红彤彤的,家里也会装灯结彩,出外打工的人们无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留守老家的人也会满怀期待,等待迎接亲人们的归来,纷纷扬扬,喜气洋洋。

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它是出门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想念;它是家乡人们对团聚的期盼;它是小孩子对节日的盼望。

小的时候,由于我从小在南方长大,语文课本里的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我无法经历,但是作为一名广东人,我们也会有自己家乡独特的庆祝方式:“行花街”(广东方言,意为逛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东过年传统,每年过年都会一家人出门逛逛花街,置办一些年货;“包油角”,和北方的“包饺子”形式差不多,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谈心,一起动手,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我们南方的“行花街”、“包油角”还是北方的“包饺子”、烧炮仗等等活动。都离不开一个词“团圆”,这个就是春节最重要的意义,一家人团团圆圆。

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感觉不太期待过年了。我认为,这与我们现在变得独立了,大家都习惯了独处,家庭团圆的观念也会越来越浅了有关。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国传统以来的“家庭”的观念也慢慢发生了改变,渐渐地从一个“大家族”转变成一个个“小家庭”,正是这样的转变,使得一部分年轻人对于春节团圆这个概念越来越模糊。“七大姑八大姨,长这么大没见过两次的亲戚要怎么该和她聊天”“和我同龄的表哥表弟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下面,感觉我们的想法都不一样,该怎么敞开话题呢?”

我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段话:

平日里忙碌但连贯的生活状态突然被打乱,努力躲了一年的责任和质疑也再没理由逃避,只能面对。

在三姑六婆眼中,你永远是“孩子”。过年回家,孩子们总要被核对很多指标,像小时候被问考了第几名一样。长大后,要考核的指标却更多了,年龄、职业、工资,以及为什么还不找对象。

在不大的小城镇里,出门走不了几步就能遇到要笑脸相迎的“熟人”。常年不走动的亲戚都来了,聚在家里,开始接二连三地吹嘘过去的一年。

这些被原始血缘和地缘牵绊的“亲情”于我而言其实很遥远,一直努力逃离的地方,却被一再拉回。很无力,又只能被动接受。

明明我平日里生活压力也就大了,终于可以有放松的时候,,偏偏每年过年的时候有把我重新拉回到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去,我该何去何从?

大家扪心自问,是不是大家从小时候的期待过年,渐渐变得有点害怕过年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其实,只是因为现在大家慢慢独立了,每个家庭独立了,不再会有以前“家天下”的感觉了,变的不是你的心,变的是这个社会。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过年其实一点都不可怕。你害怕那些三姑六婆的各种拷问,但是实际上,这只是老一辈人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重视这个“家”团圆的感觉。

物欲横流的社会弱化了“家”的观念,但是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片刻有“家”的味道。我们何不珍惜这样的机会,不再逃避它,不在畏惧它,欣然地接受它。

过年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人们嘴里常说回家过年很无聊,又会被各种亲戚一顿围剿,但是呢,人们还是很老实地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口是心非。当你想起进村子那条泥泞的道路,当你想起你家屋檐下晾晒的玉米,当你想起那桌热腾腾的年夜饭,你会发现,原来过年还是挺不错的。

此刻的你,估计已经抢到了回家的车票,准备收拾好身边的工作,踏上回家的列车。让我们收拾好心情,不再畏惧过年,期待一下家人的团圆。人们常常会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期盼。因为这一点,“年”就始终有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大后的你,还期待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