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为无处安放的焦虑找个正确的出口

在探讨JING坐之前,先讲个关于焦虑的故事,一天早上,上帝来到小镇,他告诉一个路人,说今天要带走一百个人的命,那个人赶紧把这件事告诉给镇上的人,到了晚上,小镇里死了一千人。

那个人去质问上帝,说好只要一百个人,怎么带走了一千个人?上帝说:“我只带走了一百个人,剩下的人是因为焦虑而死的。”

焦虑过度会得抑郁症,确实会死人,比如,张国荣就因为抑郁跳楼自杀。大多数陷入焦虑的人虽然不会走极端,但也有人像崔永元那样,因为抑郁症长期失眠,导致无法工作。

焦虑来自压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成了常态,我们吃饭快、说话快、走路快、开车快,就连翻脸都比翻书快。

这一系列的快动作,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加不完的班、还不完的房贷、不情愿的应酬……都会让人焦虑。

好在我们已经开始重视“焦虑”这件事,开始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关于这方面的讲座和书籍很多,在《JING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这本书中,就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讲了怎样通过“打坐”缓解压力。

这本书是美籍华人、医学博士杨定一先生和他的女儿杨元宁合著的,杨博士被赞为“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他通过几十年的亲身体验,对“打坐”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这本书中,杨博士通过问答的方式,从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告诉读者,打坐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的工具,并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以及打坐对健康的益处。

读完这本书,让人茅塞顿开,原来通过打坐缓解压力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它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带你体验心灵之旅。

在一呼一吸间,体验心灵的平静

有人曾向杨博士提问:打坐究竟是什么?你为什么会传授各种不同的姿势?

答:打坐可以说是一种技巧、过程或成果。传授姿势主要是为了健康。

打坐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命科学,在打坐时,通过调息会减缓心跳和呼吸的速率,大脑能轻松进入放松状态,它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那么,打坐有多少种姿势呢?按照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说法,打坐有96种姿势,常用的有正襟危坐、散盘、单盘、双盘等。

杨博士说,打坐不是非得用哪种姿势,但正确的坐姿本身就能矫正身体,所以传授姿势是为了健康。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打坐高手。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经常打坐修身,他淡泊名利,八十多岁还耳聪目明,他在《JING坐》诗中写道:“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说的就是他领悟到的打坐要领和感受。

清代政治家曾国藩在“修法十二课”中,打坐养性就是其中一课。曾大人原本是特别好动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最终通过练习打坐,他达到了静心、定心、专注的境界,据说曾大人用的是正襟危坐法。

无论哪种打坐姿势,都离不开呼吸,比如瑜伽中的冥想,就特别强调呼吸。杨定一博士说,打坐时把注意力关注到呼吸上,是最合适的收摄注意力的方法。

关于呼吸的方法,杨博士建议先从“数息法”开始练习,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吸气时数“一”,直到吐完气为止,下一次吸气、吐气数“二”,直到数完十,就完成了一次循环。接着再从一开始数到十,如此循环,直到打坐结束。

“数息法”虽然简单,但它能同时用到两种感官:呼吸的观想及数息的思维。随着练习的深入,会逐渐关注自己的呼吸过程,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宁静,也叫“观息”。

“数息法”是入门级的,杨博士还介绍了“瓶子瑜伽”“鼻孔交替呼吸法”“感恩打坐”等方法,也讲了这些方法的好处。那么,打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在“冬眠”状态下,感受身体的放松

学生问杨博士:您说打坐练习能将注意力聚焦于一点,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答:要答复这个问题,不能不谈一点神经生理学。重复的心理练习,最后会产生所谓的“神经回路”:某个神经传导路径成为主导,而断绝了其他的可能,“养成习惯”就是这么回事。

人和动物的体内都有一个内脏神经系统,它负责调节呼吸、心跳、消化等生理功能,也负责管理肌肉的收缩,调节内分泌系统,要是少了这个系统,我们可就没命了。

内脏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系统能加速新陈代谢,让心跳加速,让肺部支气管扩张,让肌肉紧绷。简单说,就是让我们在遇到危险或者面对压力时能做出反应,让我们处于紧张状态。

比如,我们去吓唬一只汪星人,它不是逃走,就是反扑过来,这种“逃”或“打”的反应,就是交感神经完全启动引发的反应。

人也是一样,遇到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启动,压制其他生理功能,全力应付压力。现代人的压力无处不在,整天为了工作、学业、人际关系等忙得焦头烂额,也让我们的交感神经一直在忙。

交感神经原本只是应付压力的暂时性反应,如今却成了现代人的常态,所以我们的神经多数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连做梦都在忙,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

这时就应该请出副交感神经了,它能减缓心跳、呼吸、内分泌反应的速度,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放松。打坐就能放松身体,能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让身体重回和谐宁静。

我们都知道,有些动物会冬眠,会将身体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程度,冬眠时不会有“打”或“逃”的反应,因为它们的交感神经也跟着休息了。

打坐时的放松状态,就像在冬眠,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慢,这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就接管了身体。当身体不再有“打”或“逃”的反应时,压力也就随之消失。

如果按照杨博士教的方法练习打坐,让副交感神经暂时接替交感神经,相信随着练习地深入,不仅能让身体得到放松,能缓解来自各方的压力,还能在打坐中学会放下。

在放松状态下,领悟人生的智慧

有人问杨定一博士:怎样才是打坐正确的心态?

答:我认为“放下”或许是比较正确的打坐心态。无论心头浮现什么问题,抛开他;任何疑虑,随它去;有目共睹的成就,全放下。清理所有来自心灵的“废品”,为心灵腾出空间。

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金钱、名利、美色,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放下?一些大的诱惑占据了心灵的大部分空间,剩下的一小部分空间又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填满,真是心塞。

那么,怎么清理心灵的垃圾呢?这就需要人生的智慧——放下。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有好壶,不管多远、不管多少钱,也得买来。他有一只最喜欢的龙头壶,有一天他用这把壶泡茶招待好友,没想到被好友不小心摔碎了。

他若无其事地把碎片收拾起来,继续开心地用别的好壶泡茶聊天。别人问他真的不心疼那把壶吗?他说:“壶已经碎了,留恋又有何用?不如再寻新的,也许会更好。”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真正地放下确实很难。杨博士认为,通过打坐,在放松的状态下,专注呼吸,慢慢产生“神经回路”,能帮助我们学会放下。

对那些心乱如麻,无法专注的人,在《JING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中,杨博士手把手地教给大家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叫做“只管打坐”。

其实这是一种流传很久的“只管打坐”无上法门,看似简单,却能让人在舒适的体式中体验各种感受,直到达到放松的状态。这种方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如果感兴趣,可以在书中跟着杨博士一起做。

学会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我们只有两只手,只有放下该放下的,才能腾出手来抓住属于自己的快乐。

有关打坐的话题就先聊到这里,打坐跟宗教信仰无关,它是生命科学,是我们寻找内心安宁的工具,让我们“只管打坐”,放下一切,也许就能为焦虑找到出口,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关于打坐、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话想说,也许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不妨以后继续探讨。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不妨多体验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打坐。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下心来,为无处安放的焦虑找个正确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