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羽小花
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婚姻登记人数逐年下降,随之带来的是出生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上身。
于是有委员提出“降低婚龄”或许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家长们的谆谆教导:18岁之前不能早恋,会影响学习。18岁的年纪,大多数人应该正在读高三吧。
有网友表示:
18岁前不允许早恋,18岁就允许结婚了?这个零跨度的变化好难适应。
20岁的法定结婚年龄,26岁被催婚,以后的父母要提前两年操心儿女的婚姻大事了。
不用读书,不用恋爱,就为了尽快造人?
不结婚的理由和年龄基本没有任何关系吧,主要是愿不愿意结婚。
……
在某平台发出的问卷调查中,将近70万网友发表了意见,“不赞同下调结婚年龄”的声音呈一边倒的趋势。
01
父母爱情:年龄或许真的限制了结婚的早晚
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
80年代,结婚“三大件”升级:(一般都是单门的)、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这“三大件”。
我的父母在80年代结婚,因为家境不好,父亲勉强按照70年代的彩礼标准娶了母亲,可是依然没有影响他们这么多年的感情。
当年的母亲刚满20岁,如果在那个相对纯真的年代,下调适婚年龄,或许我会提早两年出生吧。
02
经济越发达,越不爱结婚
在2018年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上海、浙江结婚率在全国排名倒数,分别只有4.4‰、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先立业再成家……成为他们不婚的理由。
丽丽18岁就从老家出来打工,在广州工厂的流水线做了2年,不安于现状,和小姐妹做起了服装生意,从摆地摊,发展到现在三个连锁门店。
从24岁开始,她就被父母催婚,因为邻居家比她小两岁的妹妹去年就结婚怀孕了,父母坚信: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趁年轻要找个好人家嫁了。
可是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身边30岁还没结婚的都还没开始着急,她想先做好自己的事业,再考虑终身大事。
如今31岁的她经济独立,活得特别有底气,婚姻是她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遇不到合适的,宁愿选择继续等待。
03
书读得越多,结婚就越晚
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显示,受教育的程度对国人的初婚年龄有很大影响,大专以以上学历的初婚平均年龄是25.9岁。而苏州高学历初婚平均年龄34岁。
18岁高中毕业,22岁大学毕业,25岁研究生毕业,只有极个别的人会选择在学业未结束之前结婚。
研究生毕业还是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如果一毕业就考虑结婚,婚姻的经营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如果再生个孩子,就更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了。
慧慧高中复读一年,只为了考取北京理想的大学,后来如愿以偿,23岁本科毕业,在24岁接受了男友的求婚,25岁有了爱情的结晶。
公婆不愿意到城里帮忙带孩子,慧慧成为“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每天都是洗不完的衣服、换不完的尿不湿、还有做不完的饭......
慧慧的爸妈经常会在她耳边叨叨:我们穷其一生培养的女儿,每天所要面对的是这些锅碗瓢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结婚?
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
只愿等待不愿将就;
一个人更自由;
结婚成本太高;
育儿费用太贵;
结婚不再是必要的经历;
买不起安居的房子;
给不起高额的彩礼;
......
总有一个原因成为我们不愿意结婚的理由,而这一切都和“适婚年龄”并没有半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