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Sandy 2018年第27周周检视 0701-0708】

看到这个话题,是勾起了众亲们的童年回忆,还是拨开了爸爸妈妈说不完的烦恼和困扰?孩子的快乐与能量要安放,孩子的学业与习惯要持续,孩子们尚未形成的自制力和暑期松散的管理刚好一拍即合,真真是愁白了父母头。

我和大家一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乖同学在6月9号参加完小升初已整整刷过了一个月,有学习,有旅行,有计划,没规律啊!每晚回到家,看到未被执行或是被严重打折的行动,看到房间内小学的、初中的、学校的、课外的,各种书籍材料,书架上、抽屉里、桌面上、地上、床上无处不在,心情想舒坦,有点难。

要改善现状,总得从一件事入手!

列学习计划吗?暑假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列暑假计划吗?我们在考试结束后就已经完成了一日饼图的制作,每日清单的制作,量化到每一个项目的用时和节点。客观地讲,小乖的饼图和清单做得很好,单看她的计划罗列,你一定会忍不住赞赏,考虑得很全面,设计也很细腻有美感。到执行层面,就没那么容易了。执行得不好有很多的原因,计划没有考虑到变化的因素,计划过于严谨没有预留弹性空间,学习的主动和自律性没有形成,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及时、持续地检视、鼓励、调整,和团队管理一样,追踪或者叫跟进执行,无疑是有结果的必经阶段。

一日饼图,规划出孩子的一天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分享计划到执行的技巧,而是经历了这一个月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办法养成暑期新习惯,是因为没有打破固有的习惯,而打破习惯,重塑习惯是特别困难的事情,要从改变环境开始。这是我这周最深刻的体会和行动,也以此作为本周检视。

改变习惯,从环境开始?不应该是行为和沟通吗?想想,最近厦门在推行的“垃圾分类”,社区做了入户宣传,提供了分类垃圾袋,安排了义工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各路媒体各种宣传,个人感受,最有效的无疑是垃圾投放点的环境改变。取消楼层垃圾投放点,集中放置分类垃圾桶,这个环境的改变,让我们的分类从不得不到慢慢成为常态。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正如,我们出入大排档和高端餐厅,从音量到脚步、从内容到姿态,绝对迥异。津巴多曾经在斯坦福大学设计的著名的“监狱实验”,也证实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仅限于行为习惯,甚至是品性与认知。

我几乎是在潜意识里决定了这件事,带着小乖,把她的“闺房”彻彻底底地清理一遍。双层床底多年堆积的闲置物品,从三四岁就陪伴着她的绘本,尘封的玩具和堆积如山的书本资料。说干就干!我在早餐时提出议题,简单沟通,很快,得到认同、分工,并安排了下午的行动计划。爸爸负责搬运和摆放,小乖负责选择去留,我协助分类和收纳。前后花费了3个多小时,最后的结果连我都忍不住开门多看两眼,好清爽,很有成就感。阿姨来上班见着了,也忍不住夸赞,敞亮!

只摆出高频使用的,少而精。

有意思的是,小乖同学上午的暑假作业自觉启动了番茄钟,居然从最挑战的大青蛙——作文开始。经历了这次大整理,分享心得一二,提供给即将启动或还未启动“断舍离”的宝爸宝妈们。

不要错过的整理时机

毫无疑问,整理是需要时机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暑假无疑是一年中最好的时机,过季的书本资料一次性断舍离,为新学期的物品留出空间,新环境提前迎接新学期,孩子的状态也会因此而从暑假放松的感觉调整到对新学期的期待,有那么点儿“辞旧迎新”的意思。

不得不信的整理技巧

整理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千万要从这个现状中跳脱出来。孩子是一定要参与其中的,从达成整理的共识,到挑起整理的兴趣,整理过程的选择,到物品的分类摆放,标签制作,参与才有乐趣,参与才会珍惜,参与才有亲情互动。若是爸爸也能参与其中,那是最好不过了,搬运的活儿最适合爸爸,爸爸也会因为参与,而感觉到家务整理的不易,感受全家总动员的欢乐。因为爸爸的加入而加速,给爸爸及时的鼓励与欣赏,安个“效能爸爸”的美名,接下来的家务应该比较好分配才是,嘻嘻。

整理不是按区域,而是按物品类型。是的,这是真理!这个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学习到的技巧,颠覆了我多年的整理习惯,帮助我把整理做得很彻底。彻底的状态是,想要的东西,它就在那里,不用费尽心思想,不用翻来倒去找;整理过的区域不会因为使用了一段时间,又乱了,“反弹”了。孩子的物品很好分类,书籍、资料、本子、文具、玩具及其他小物件;按刚才的顺序,从书籍到小物件,把散落在家中的所有该类物品全部集中在一起,选出需要的和心动的,舍弃那些可用可不用的、闲置的、已然麻木不心动的,哪怕是书。之所以把小物件留在最后,是因为这类物品多半是礼物或是纪念品,最难判断。经历了一两次,小乖已经会很明确地判断,妈妈,这个我还想留下,这是我心动的;妈妈,这个已经不心动了,可以断舍离了。从小学习遵从内心的感觉,何其重要

满满的四个抽屉,空出了俩,神奇的整理!

整理不是严严实实,要预留空间。以往的每一次整理,总会得瑟一把,看,空间一点儿也不浪费。衣柜、书柜都是这样,恨不能把所有的空间都利用上,以塞满为终极目的,感觉自己如空间达人般。现在想来,实在有些囧。为啥每次整理后的衣柜,不出两周就乱了?为啥整理后的书柜,光顾它的频率少了?因为没有预留空间!衣柜抽屉塞得紧实,衣服拿取不便,一抽取,乱是必然的,头一两周还愿意随手理一理,过了那个劲儿,往往就有随它去的心态。而看书不是必选项,人的心理有时很有意思,为了避免乱,有些东西整理了,就轻易不动,都快忘记了物品存在的本来意义。给孩子整理的空间,尤其如此。孩子的精细动作无法如成人熟练,耐性也在千锤百炼中,预留20%的空间,孩子拿取方便,易归位复位;预留20%的空间,生活因此有了弹性。

塞满到楼梯的床底空间,腾出来打地铺,夏天,孩子喜欢的方式。

超预期的整理附加值

陪孩子整理的目的,原本只是腾一个清爽舒适的空间,结果却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期。因为整理,让高频使用的东西触手可及,让需要的东西无需翻找就能取出,提高效率是第一;整理的过程中,总能发现那些我们已经忘记很久的物品,“原来在这里!”,“刚好不用再买了!”如小乖感叹:妈妈,我的笔和本子太多了,不用再买了,平常,她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不整理,怎知道?!节约资源是第二;省去了大脑的记忆力,和四处翻找的烦躁说Bye-bye,心情是轻松的,要知道,很多时候因为一些东西明明记得却就是找不到,这种“失控”的感觉,挺打击自尊的。帮助自己,帮助孩子,不陷入这样的状态里。

断舍离、大整理,有点儿心动啦,那就列入本周大青蛙,和孩子一起行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暑假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