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记012:再进一步

最近三周的周末的阅读论坛,跟随大咖们走进他们的教学课堂。虽然不如往年,课堂与讲座的混搭,有内涵的滋养,更有实践的冲击。不得不说,线上的这种形式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但于我而言,对于教师们在实践中不仅仅是教学研究的思路,还有对待课程开发的一种自觉、自发有了更深的体悟。从朱爱朝老师的自然笔记,记得两年前就了解到了,甚至在教育在线论坛上扒拉出了老师当年实践探索最初的教学记,不免心生向往。到去年听老师介绍自己班级的自然笔记开展情况,到如今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校级开发与实践,打破学科壁垒,甚至打破学校壁垒,创建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区,再到整个长沙市的课程体系建设给我了深刻的触动。原来,教学研究之路就在脚下,看的是如何走?怎么走?曾经以为的,是非对错总有一个标准。如今想来,标准永远都是片面的,更无所谓对错了。沉溺于此,剩下的就只剩下了固执与偏见了,谈何成长呢?

诚如丁亮老师在讲“匿”这个字时给我的体悟,原来我们都得在经历中如实面对,是非对错大多显而易见的,如日月星辰般清晰可见。之所以悟不到、见不得,是被蒙蔽的偏执里。无论生命如何的面对,还是归于成事而言,都得去亲身面对,如实接纳。

由此说来,在论坛中老师们课程开发的启发下,于教研组和班级层面的“循环日记”和”自然笔记“都需要在素材挖掘的基础上探索的评价策略之上,更进一步。梳理半年来的循环日记和自然笔记的探索,也是一步步的生发。周末的自然笔记从一开始的“不会玩”到“会玩”,再到“亲近自然”的育人目标的调整,再到从“节气里的发现”到“与课文中写法应用的融合”再到“实际生发的主题式”,这一段生发之路、研究之路是同属于我与班级的文化密码。

是值得回味的~


板书

习作讲评课的初次系统尝试源自于平时的讲评模式的积累,从一开始的日记汇报,到生生互评,再到根据每次孩子们的作品内容抓取的讲评要点。此次讲评遵从了:小组交流——班级推荐(生生互评)——佳作欣赏(教师评价)——一起发现(写法指导)——亲身经历(实战演练)——写作指导&拓展延伸。以此实现的是源自于学生的讲评发掘,这种发掘取自于学生,更源自于学生,是自主且自发的一种教学生成。这种生成是基于学生的,更是高于学生的,我想这部分就是教师与课堂发挥价值之所在。

教研时,同级部的老师问道:这样的一堂课的选题从何而来?我试着回想起来这半年来自然笔记的选题,从来不是我事先预设的,都是即时的学生们的启发而来。比如这一次的品尝美食源自于班上一篇《奶乐楂》,这个新鲜玩意我可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据说是万象汇的新产品,颇受欢迎。孩子在描述这个小小奶球时,说的我口水直流,课堂日记讲评我推荐了她的日记。大家听完后,乐开了花,表示对这个小零食充满了向往。讲评时,我也提到:用文字把一个美食写得让人垂涎三尺,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大家文笔的功夫。大家似乎听明白了,但体会还是得从亲身体验中来,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品尝美食”这个主题。

这堂课从佳作欣赏到写法提炼,再到实践体验的发现,再到课后制作地瓜干的拓展活动,最终完成的是从写作到实践的融合。



后记:

这个周的习作讲评课,我跟孩子们真诚表达了我的钦佩与惊叹。我说: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会因为你们需要写什么而发愁了,因为现在的你们写的东西从来是老师世界里的新奇,从妈妈的火祭花到河边漫步、触动美景的美的发现,到文具盒的故事、小老鼠、我的书包的神奇故事,再到弄坏了的笔的反思、石道探险的惊险,再到由我的家乡再到我的学校的主动迁移……满是欣喜。我想这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记012: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