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胡水清老师评课之点滴思考

         这个星期,我们学校迎来了地区视导组专家的教学视导工作,这四天以来,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进班听课和集体评课。作为一个工作了八年的年轻教师,这样的听课评课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然而,这次地区语文专家胡水清老师的评课让我印象最深,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曾几何时,我们多数人是不是在备课的时候,一边读文本,一边借助参考书,然后密密麻麻的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做好笔记?我们是不是一遍又一遍的上网下载课件,甚至不加修改的拿着别人的课件去上课?我们是不是在课堂上抛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答案?学生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的从课文中总结答案。如此种种,估计是很多语文老师常常使用过的方法和“伎俩”。然而,这几天,在认真听了胡水清老师的评课后,我似乎开窍了那么一点点,再联想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做法,感觉甚是惭愧!作为老师,自己都没有读懂文本,都没有理解透,如何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读进去”,最后“读出来”?亦或是感觉自己已经读懂了文本,却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来。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很多也都是无效问题,或是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些,在以前的上课备课中全然忽略了,虽然偶尔能够做到,却不能够保证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能做到。对学生深层次的追问太少,只满足于学生表面上得到的答案,却没有继续追问如何得到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只关注“是什么”,很少关注“为什么”。可以说,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缺少了思考的习惯,思考能力就欠缺,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大,对老师所谓的答案也很信服,更是缺乏质疑的精神。如此一来,即便老师教的很多,做的题目很多,效率却并不高,学生的成绩也难以有质的提升。

            这几天来,经过胡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直击问题,击中要害,尤其是今天第四、第五节课参与了九年级的评课活动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一堂课上的好不好,高不高效,并非是学生回答问题时顺不顺畅,课堂氛围活不活跃,而是在这堂课中学生有多少次思维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获得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有效的课堂。然而,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在备课时必须不断的阅读文本,做好大量的准备,知自己之所难,知学生之所难,知己知彼,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而不是所谓的照搬教科书,照搬前人的理解。针对这一点,胡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建议: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裸读(也称素读)文本,不借助任何参考书,读一遍有疑问,接着再读,如此反复,把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圈出来。然后通过查资料,去伪求真,获得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同时,也要提前预设问题,学生可能会觉得哪里难以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答案等。胡老师的这一番建议,让我幡然醒悟,竟有一种拔云见雾、豁然开朗的感觉。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使课堂不断丰富和丰满起来,才能够水到渠成的生成有效的课堂。

         学无止境,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去摸索、去学习,才能够让自己慢慢进步,最终遇见越来越优秀的自己。不管何时何地,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居安的同时也要思危,不要满足于自己的小圈子,打开眼界,跳出井底,才能看到广阔的蓝天。也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成熟,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获得成长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胡水清老师评课之点滴思考)